第四百七十七章︰聖孫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亦失哈听罷,哪里還敢猶豫?立即匆匆而去。

實際上,其實他自己都犯迷糊。

這可是皇宮,宮中規矩森嚴,哪一個人敢如此的膽大包天?莫說陛下正在氣頭上,即便是陛下心情再好的時候,也絕不會饒恕這樣的事。

想到這點,他也不免氣惱,一溜煙地出了殿,一臉的殺氣騰騰,正待要教人捉拿。

遠遠看去,果然有一人飛騎而來,後頭還跟著不少小跑著的宦官。

亦失哈朝一旁當值的禁衛道︰「快,拿下。」

禁衛們也有些失措,畢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當下,便個個按著刀,迎面快步沖上前去。

可神奇的事發生了。

這些禁衛一靠近那人,居然立即松開了腰間的刀柄,隨即毫不猶豫地拜倒在一旁,而後這人便勒著馬,繼續前行。

所過之處,竟無人敢擋。

亦失哈拼命地眺望,這時,他才看到了那個熟悉的人影。

驟然之間,心里一驚,已顧不得朱棣的旨意了,忙是小跑著上前。

而這時,朱瞻基已至殿門不遠。

亦失哈眼里含淚,納頭便拜,臀部撅的老高,腦袋深深埋下,道︰「奴婢見過殿下,殿下您……」

朱瞻基一身甲冑,整個人風塵僕僕,不過卻是精神奕奕,只朝亦失哈點點頭,這時終于下馬,隨即雄赳赳地虎步而行。

竟是按刀,長身入殿,所過的宦官,紛紛拜下,大氣不敢出。

朱棣在殿中,听到馬蹄聲停了,心情卻沒有絲毫的好轉。

他掃視了眾人一眼,陰沉著臉道︰「今日釀生禍端,在于朕御下不嚴,宮中如此,河南與關中也盡如此,以至區區蟊賊,竟敢如此猖獗。至于當地州縣官吏,毫無作為,甚至疑有人與賊沆瀣一氣,今大臣左一口要招撫,右一句要三思,朕的孫兒……尚危在旦夕,還有什麼招撫,還三思什麼?」

說話的時候,朱棣咬牙切齒,虎目圓瞪,殺氣盡顯。

此時,便傳出腳步的聲音。

朱棣瞬間警覺,濃眉深深皺起。

朱棣是何人,久在軍中,對此最是敏感。

宮中的宦官只穿布鞋,而且行走無聲,生恐發出聲音,驚擾聖駕。

可有一種靴子,在殿中與銅磚磕踫,會發出特有的聲音,而這靴聲,恰恰是軍靴發出的。

這個時候,竟有人穿軍靴而來,且腳步急促,讓朱棣預感來者不善。

朱棣下意識的,虎目之中掠過了一絲精光。

他虎目抬起,目光如劍般看向殿門。

卻在此時,竟見一個陌生的身影,穿著一身甲冑,出現在了殿門前。

眼前這人,一身戎裝,也堪稱是虎背熊腰,膚色略顯黝黑,面目緊繃,細細看之下……

須臾間,朱棣竟好像身軀一下子定格了。

來者的面目,實在過于熟悉,何嘗不像年輕時候的朱棣?只是這人更有朝氣,一雙眼眸,尤有一種說不出的虎氣。

百官覺得詫異,突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因而個個錯愕地看過去。

要知道,少年人的面貌可謂一年一個樣,尤其是朱瞻基經歷過一些事之後,那從前白皙的膚色,如今卻灰頭土臉,整個人的氣質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至于許多人只覺得此少年的面容甚是熟悉,卻又一時認不出是何人。

就在此時,朱瞻基朗聲道︰「孫臣見過皇爺爺。」

朱棣︰「……」

殿中猛然間安靜極了。

張安世則是在見著朱瞻基後,頓時心花怒放,激動得渾身戰栗。

只見朱瞻基行禮如儀地拜下,叩首道︰「孫臣想念皇爺爺,貿然闖入宮中,實在萬死之罪。」

朱棣那因為連日來擔憂而緊繃的面容,像是在徒然間放松了下來,這時方才發現眼前的一切並不是在做夢。

而百官已是嘩然。

朱棣猛地想張口說什麼,可老眼里不禁眼眶濕潤,喉嚨間像一下子被什麼堵住了一般。

他一步步下殿,似乎是懼怕眼前之人會突然消失,眼楮一下都不敢眨,直勾勾地看著朱瞻基。

便連行走時,步伐也有一些蹣跚。

直到行至張安世身邊的時候,朱棣突然大喝一聲,朝張安世道︰「做什麼事,要有輕重緩急,入你娘,做事沒有一丁點分寸!」

「啊……這……」張安世有點發懵。

楊榮等人,冷眼看著失措的張安世,只有楊榮卻一臉了然之色。

倘若皇孫有失,張安世或許不會遭受責罰,因為陛下心里有數,皇子皇孫,本就該鎮守一方,當初皇帝是燕王的時候,也是鎮守北平,若是有賊來犯,是絕不會妥協的。

所以本質上,皇帝認為張安世做的對,無論其他人如何彈劾張安世,陛下也絕不會責備。

因為一旦陛下責備,那麼百官必然會認為有機可乘,到時牆倒眾人推,必使張安世陷入絕境。以陛下素來對張世安的維護之心,是絕不願如此的。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皇孫平安歸來,那麼性質就變了。

既然皇孫回來,危機解除,那麼擔驚受怕了這麼多日子,以陛下的性情,你張安世這個腦子缺了一根筋的家伙,莫名其妙教皇孫一個鐵路司的副使去擊賊,你這是不是腦子進了水?

這個時候,當然想罵就罵!罵了你也得受著,反正危機解除,也只是挨罵而已。

可張安世委屈啊!

他耷拉著腦袋,很想爭辯,告訴朱棣,這是你那缺德的孫兒干的……

可最終,他不敢說,只能一臉委屈無比的樣子。

朱棣罵過之後,卻是疾步走向了朱瞻基,站在朱瞻基的跟前,定定地看了好一會,才一把將朱瞻基攙扶起來。

又仔細地端詳了一番,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要說出來,可最終,到了嘴邊,只一句︰「瞻基,你竟回來了?」

「是,皇爺爺,孫臣回來了。」朱瞻基一臉虎氣,斬釘截鐵地道。

朱棣此時早已沒有了當初靖難藩王,大將軍的樣子。就如同所有愛護自己兒孫的老人一樣,抓著朱瞻基的手臂的手不禁顫顫,嘴唇嚅囁,濕潤的眼楮上下打量朱瞻基,視線舍不得移開一點,心里似不知有許多的欣慰。

隨即他帶著幾許心疼的口吻道︰「好,好,能回來就太好了,這一路從賊眾之中逃出,只怕不易吧。」

朱瞻基道︰「回來的時候倒是容易,不過殺賊的時候,確實有些辛苦。」

「殺賊?」朱棣錯愕地看著朱瞻基。

朱瞻基道︰「孫臣得阿舅授意……」

張安世眼一張,打了個寒顫,幽怨地看一眼朱瞻基,他恨……

我張安世蹉跎一生,唯獨之重情義,對自己的外甥,更是當做自己的親兒子一樣看待,誰料最終,竟還要為他背這黑鍋。

豈有此理,這家伙說謊竟不臉紅。

朱棣則是眉一挑道︰「而後呢……」

朱瞻基道︰「關中軍馬百姓,已遭天災,又遭人禍,好不容易過了沒幾日安生日子,更遇賊亂。那賊子猖狂,奸婬擄掠,無惡不作。孫臣便照著阿舅的暗中授意,招募人馬,打出孫臣的旗號,以此來吸引賊人關注。」

「這些賊人,也知道自己不能長久,一旦朝廷的大軍一到,必定要摧枯拉朽,到了那時,便是他們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正因如此,孫臣打出了旗號,反而教他們看到了求生的希望,他們必然認為,只有攻破長安縣,拿下了孫臣,才有要挾朝廷的籌碼。」

朱瞻基說的娓娓動听。

可朱棣和百官們卻听得驚心動魄。

理是這麼個理,可拿自己當做賭注,來吸引關中的亂賊,這一份膽魄,卻是一般人不敢去想象的。

朱棣認真地听著,他久在軍陣,自然能分辨出朱瞻基話中的真偽。

朱瞻基又道︰「為了保境安民,孫臣趁此機會,暗做準備。」

朱棣道︰「做什麼準備?」

朱瞻基道︰「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且不待言,孫臣以逸待勞,佔據了地利。而孫臣所領軍民,無一不希望將賊子擊潰,使關中以及他們的妻兒老小平安,這便是人和。孫臣判斷,首先……賊軍遠來必然疲憊,可是他們卻又不得不倉促發起攻擊,因為時不待他,一旦延誤了時間,朝廷的援軍一到,他們便必敗無疑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巨大的弱點,那便是這些賊子,倉促之間聚集一處,可實際上,並未整合,若是順境還好,一旦到了逆境,就極容易分崩離析。」

朱棣听罷,不斷地點頭。

這些判斷是對的!他看著小小年紀的朱瞻基,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少年,能一眼看出賊人們的弱點。

朱瞻基正說的興起,便繼續道︰「了解了他們的弱點,就要知道他們的長處。他們人多,尤其是戰馬不少,來去如風,所以可以迅速集結起來,且人數是孫臣是十倍。何況……他們知道自己無路可走,就形成了破釜沉舟之勢,一旦發起攻擊,必定竭盡全力,畢竟……拿不下孫臣,他們便要失去一切了。」

「孫臣便趁著以逸待勞的功夫,借助地勢,選中了決戰的地點,又號令所有的軍民,組織起來,修築工事,孫臣的兵馬雖少,可模範營有強大的火器,且軍紀嚴明,當然,壞處就是彈藥的消耗只怕難以為繼。」

「到了那一日,賊軍發動攻擊,他們的氣勢確實不小,而且人數眾多,一直鏖戰到了即將天黑時,眼看彈藥消耗越來越大,而賊軍似乎也知自己沒有退路,竟依舊不斷攻擊……」

朱棣听罷,皺眉起來。

其實行軍打仗,最害怕踫到的就是這種沒有退路的敵人。兩軍交戰,敗退者尚可以逃之夭夭,大不了逃回己方的國境,可這些賊子,某種意義來說,形成了所謂兵家常言的所謂破釜沉舟的效果。

而一旦只要讓他們在某處防線有了突破,這些人便可仗著人多的優勢,迅速地突破。

到了那時候……彼此膠著一起,火器的用處就反而不大了。

此時,朱瞻基卻道︰「孫臣卻抓住了時機。」

朱棣顯然給提起了濃厚的興趣,忙道︰「什麼時機?」

朱瞻基道︰「他們還吊著最後一口氣,且天色漸晚的時機。」

朱棣听罷,沉吟著,抬眸,此時的朱棣,像是一個棋手,用沉重的心情,與對弈之人進行攀談︰「那你會選擇如何做?」

朱瞻基從容不迫地道︰「趁此機會,一鼓作氣,直接反沖鋒!」

朱瞻基斬釘截鐵道︰「孫臣帶頭,可以保障士氣,模範營令行禁止,必然爭先恐後,其余的軍民受到鼓舞,定是氣勢如虹。反觀賊子,他們鏖戰了一日,已是身心俱疲,且傷亡極大,此時對他們而言,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堅持一下,突破孫臣的防線而已!」

「而一旦反沖鋒,他們首先猝然無備,其次,士氣必然跌落谷底,勢必會出現逃亡,地理上,孫臣在高地,形成了猛虎下山之勢,他們如何抵擋?」

朱棣听罷,不禁猛地心情歡暢起來,不斷點頭,一面道︰「對,該當如此,只是……說來簡單,做來卻是不易,此前是賊子們破釜沉舟,可這一舉之下,就成了官軍破釜沉舟、勢如破竹之勢了。」

朱瞻基道︰「孫臣這樣做,並非只是想要勝這一場,而是根據敵情來判斷的,孫臣方才說過,賊子們雖是勢大,卻不過是一群沒有退路的亂賊凝聚而成,尚沒有明確的統領,分為許多的部眾,說起來,他們實則只是一群沒有退路,妄圖依靠一場死戰來求活的烏合之眾而已。這一次反沖鋒,無論對方人馬多少,也足以定鼎勝局了。」

「果然,這些賊子開始出現了敗逃,而後,彼此之間,開始爭相踐踏,根本無人約束,一個個如驚弓之鳥,孫臣則帶人一路追殺,不出一夜,他們便灰飛煙滅。」

朱棣深吸一口氣,他無法料想,朱瞻基竟有這樣的謀慮。

要知道,要做出分析容易,可要做出判斷卻很難,更難的是做出分析判斷之後,竟還可以利用這些,果斷地去貫徹執行,這就已經具備了一個將軍的必備因素了。

朱棣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起自己的這個孫兒。

在朱棣眼里,朱瞻基雖已長大不少,可畢竟……依舊還是將他當做孩子看待。

雖然從前的有些時候,朱瞻基也會說出一些有道理的話,可這對歷經了世事的朱棣而言,依舊不過是孩子學到了一些知識而已。

可如今,他卻發現,自己的這孫兒……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認知。

于是朱棣道︰「你如何判斷,賊人們就吊了一口氣呢?」

朱瞻基道︰「這個容易,只要了解他們即可。」

「你又如何去了解?」

朱瞻基道︰「人見的多了,也就了解了。」

朱棣︰「……」

朱瞻基微笑道︰「這就是阿舅常說的所謂閱歷。孫臣在東宮的時候,根本不去考慮,別人會怎樣想,身邊的人……每日思慮的是什麼。」

朱瞻基說到這里,頓了頓,又道︰「可在太平府,無論擔任什麼職事,就不能如此了,因為要交涉,因為要洽商,若還是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話,哪怕貴為皇孫,也可能遭遇敷衍。這時,就必須在想,這件事,他們的利益得失是什麼,做這些,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他們能拿出幾分勁頭來,為什麼會有推諉,又怎樣可以讓他們能夠盡心竭力!」

朱瞻基道︰「皇爺爺,你別看孫兒在太平府做官吏,可實際上,這幾年,孫兒可沒少吃苦頭,沒少遇挫折。這都是在差事里頭,自己慢慢體悟和琢磨出來的。譬如那些賊子,他們恐懼什麼,他們期盼什麼,如何利用他們的弱點,去擊潰他們,怎麼抓住時機,凡此種種,若是不預先謀劃,怎麼可能將事情辦成。」

朱棣听罷,竟是瞠目結舌。

朱瞻基的一番話實在令他感到意外。

卻也是令他感到慶幸。

此時連朱棣也意識到,一個治世之才與一個昏聵之人的區別了。

道理……大家都懂,說實話,歷朝歷代,能做皇帝和公侯的,哪一個不是受過天下最好的教育,懂得別人所不知的道理?

可細細想來,這些人之中的區別,可能就在于此。

朱棣好像一下子,有了某種明悟。

他熱切地看著朱瞻基,隨即道︰「而後呢?」

朱瞻基道︰「孫臣破賊之後,也沒有點驗戰果,不過……殺賊七八千,總是有的!至于其他蟊賊,固然已是逃之夭夭,卻已是風聲鶴唳,不過一群喪家之犬,已經不足為慮了,命各府縣追緝即可,于是孫臣害怕皇爺擔心,便擅自回京來了,自然……善後的事,孫臣也有一些安排和布置……」

朱棣不斷地點著頭,欣喜得幾乎濕潤的眼楮要落下淚來,幾乎是手舞足蹈,驕傲地道︰「朕有此孫,是社稷和天下軍民百姓的福氣!」

………………

第二章送到,懇求月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