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位極人臣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張安世抬頭看了一眼朱棣,方才道︰「江西布政使司的教訓,在于……指望地方的父母官和士紳們去修建鐵路,無疑是緣木求魚。」

頓了頓,張安世繼續道︰「不只如此,且一旦鐵路開修,也必會受到明里暗里的阻撓。甚至還有人,會借機勾結盜匪,這般下去,非但鐵路修不成,朝廷的銀子,還有這麼多的民脂民膏,也最終付諸東流。」

「可現在……陛下,時機已經成熟了,如今……內帑以及各大商行的銀子,十分充裕,有了足夠的銀子,那麼就不必再借助地方上籌措金銀,或是將鐵路的款項,加征于百姓,不如直接由朝廷來開建鐵路,自直隸開始,沿著各布政使司,一路修建過去,所有的人員,統統都由朝廷這邊招募,鐵路沿線,統統都歸鐵路這一方自行去管理。」

「無論涉及訴訟,護衛,錢糧、學堂教育的事務,統統和當地的州縣區分開來,地方州府不得干涉,不只如此,還要設立鐵路沿線的護衛和巡檢,進行保護。如此以來,朝廷的鐵路修建到了哪里,就相當于,陛下您的觸角,延伸至哪里。鐵路貫通,一切運營,也交由朝廷,久而久之,教地方上的百姓,接觸到鐵路,慢慢的開闊了眼界,自然而然,這些逆黨的基礎,也就蕩然無存了。」

朱棣道︰「若是照卿家這般來算的話,這是一項宏大的計劃,只怕……也只有秦皇修長城,隋煬帝修運河可媲美了。」

張安世笑了笑道︰「秦皇和隋煬帝的問題在于,濫用民力。可是我們大明現在有足夠的錢糧,只要招募來的匠人和民夫以及士卒,朝廷給予錢糧,能教他們吃飽喝足,這就不是濫用民力,反而是給人許多養家湖口的機會了。何況鐵路一通,即可互通有無,使地方上的財賦驟升,又可使朝廷加緊對天下的控制,等這鐵路遍布天下的一日,也即是我大明月兌胎換骨之時。」

朱棣深吸了口氣。

張安世這個計劃,過于宏大,這等于是在天下各省之外,直接設立一個小朝廷。在這個小朝廷里,所有的衙門都是一應俱全,幾乎等同于是借助于鐵路,另起爐灶。各布政使司下設的鐵路司,可能就是一個可以與地方三司平起平坐的超級衙門。

而且,這也意味著,這里頭的花費,也是極為驚人。

朱棣心頭沒有幾分激動是不可能的,他背著手,來回踱步,他沉吟著道︰「需要多少銀子?」

張安世如實道︰「眼下,初步需要五千萬兩紋銀以上,此後……可能還需要更多一些……」

朱棣皺眉起來,有點心疼,于是道︰「這花費可不小。」

張安世道︰「陛下……不如此,不足以大破大立。此事若成,則功在千秋。更何況,如今……借助新政和鐵路,直隸已日漸富庶,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雖許多百姓依舊困苦,可至少已無饑饉和衣不蔽體之人。」

「可天下百姓,在那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卻依舊艱難,三餐不繼。陛下,去歲,各地因災荒和盜賊所引起的百姓死傷,臣計過數,照舊還遍布了九省七十六府,涉及到六百余縣,每年因疾病、饑餓、盜賊而死者,數以十萬甚至百萬,現在……是時候要一並解決了。」

頓了頓,張安世接著道︰「何況這些人山高皇帝遠,正因為有此仰仗,才借此對抗朝廷,名為明臣,實為逆賊,他們對陛下的旨意陽奉陰違,陛下尚在,他們自不敢相抗,可誠如此番陛下病重一般,一旦朝廷虛弱,他們必要開始行謀篡之事。這天下諸布政使司,就是他們的土壤,這土壤一日不除,他日若朝廷有事,便是他們圖謀之時,陛下不得不防。」

朱棣听到這里,其實已開始起心動念了。

他若有所思地道︰「是每年五千萬兩嗎?」

「是。」張安世道。

朱棣深吸一口氣,道︰「銀子可以再掙,可若是這天下……教這些跳梁小丑們窺測,朕寢食難安。你細細說一說,這個鐵道部,誰來主持最是合適?」

張安世還真的認真地想了想,才道︰「海政部侍郎楊溥,是個好人選,此公此前負責不過鐵路司,倒是輕車熟路。自然……若是皇孫朱瞻基來主持,亦無不可。皇孫殿下歷經許多的衙門,如今雖是年少,不過資歷卻是豐富,足以獨當一面。」

說到他這個外甥朱瞻基,雖說近些年,他們舅甥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可他這個做舅舅的也是時刻有關注這個外甥的,張安世對如今經歷過一番的朱瞻基,是很有信心的。

朱棣頷首︰「這是天大的事……一旦朕要這樣做,必然天下人要反對,可若是成了,固然是功在千秋,可若是不成,勢必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負擔,也令人貽笑大方……。」

說著,他目光灼灼地看著張安世道︰「你繼續說下去。」

張安世道︰「這鐵道部之下,照舊設六司,分吏、工、兵、禮、刑、戶。除此之外,彷翰林院設鐵道工程院,彷都察院設都察局,下設各省鐵路司,招募匠人,招募文吏,招募護衛,設十三衛,每衛設鐵道指揮使司,七千二百人,各鐵路司設巡檢,設醫學院、設法院,設錦衣衛鐵道千戶所……」

朱棣一面听,一面在心里盤算和權衡。

張安世繼續滔滔不絕地道︰「鐵路沿線一里之內,囊括各處車站,以及蒸汽機車之內,所有刑桉統統歸屬鐵道部,一切巡檢事宜,地方官吏不得過問……」

朱棣繼續背著手,踱著步,卻是听的認真。

張安世道︰「還有諸多細則,臣還在想辦法修繕,臣一時也講不了這麼許多。」

這其實就是想借助于鐵路,在天下各省,締造出一個國中之國。

可以說,氣魄很大,完全是建立了小朝廷。

張安世道︰「總而言之,就是自成體系,與朝廷和地方的三司,徹底的切割開來。陛下,不妨召文淵閣諸學士,再議一議,只是……臣恐怕,若是進行廷議的話……百官多會反對。」

听到這里,朱棣便冷笑道︰「朕來決定即可,不必問他人。」

張安世笑了笑道︰「是,是,是,陛下乾坤獨斷……」

朱棣道︰「你將章程留下,朕……再思慮一二。」

這樣的大事,張安世也不指望輕易說動朱棣。

畢竟……這玩意實在用藥太 。

不說海量的金銀,單憑這個自成體系,就已是破天荒的了。

張安世于是道︰「那臣告辭。」

等到張安世離開的背影完全看不到的時候。

朱棣依舊看著章程,若有所思。

亦失哈站在一旁,安靜地不發一言。

朱棣卻是突然道︰「方才張卿的話,你都听去了?」

亦失哈這才道︰「奴婢……奴婢听了一些。」

朱棣看了他一眼,便靠著椅背,看似隨意地道︰「你來說說看。」

亦失哈一愣,不過……他很快就體會了朱棣的心思,陛下的性子就是如此,一旦他認為可行的事,哪里會垂詢其他人的想法?

可一旦他有顧慮的事,才會詢問身邊的人。

既然陛下有顧慮,亦失哈當然得順著陛下的心思去說︰「奴婢覺得……這事兒……有點大。」

朱棣只笑了笑,眼里閃爍著什麼。

亦失哈心里就有底了,陛下顯然對這個章程,顧慮很重,這事……估計要黃。

當即,他也只訕訕一笑,沒有繼續說下去。

…………

張安世直接打道回府,而後老老實實地待在王府里。

幾日下來,也不見有任何的音訊,倒是這個時候,他心里頗有幾分顧慮。

依著朱棣的急性子,這事他提了,陛下沒有很快下定決心,那麼……此事應該成功的概率也就不大了。

張安世不禁為之惆悵起來,可能自己白忙活了。

如今張家的根基,畢竟是在新洲,可大明,亦有自己的家業,且不說新政能否推行的問題。每日從錦衣衛那兒,得到各種天下百姓如何遭災,顛沛流離的消息,就足以讓人郁郁。

張安世自也不算什麼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可畢竟……也曉得達則兼濟天下的道理。

何況這個章程,他可是在暗中謀劃了許久。

如今眼看著無望,也不由得嘆息。

到了十月十五這日,張安世索性在府里教授次子張長念算賬。

這家伙才六歲,已經能背一些詩詞了。

只可惜看上去不太聰明的樣子,總是一加一等于三。

「不會算賬,何以治天下?將來張家的家業,遲早敗在你的手里。」

教育孩子果然是最耗費心神,也最容易令人暴躁的事情,連這麼有耐心的張安世都無法幸免。

張安世氣呼呼地罵了一通,張長念便晃著腦袋,依舊還是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

張安世氣急了,便氣休休地揚言要將這家伙送去給朱勇和張軏家里管教。

張長念睜著大大的眼楮,依舊面不改色。

見張長念不怕,張安世便怒道︰「等著吧,等丘松回來,便送你去丘松身邊去。」

一听丘松二字,張長念才恐懼起來,眼里噙著淚,要哭。

卻在此時,張三匆匆而來,道︰「殿下,殿下,皇孫殿下來了,來了……」

張安世听罷,眼眸微微一張,喜出望外地忙道︰「這個小子……怎麼這個時候回京?快將這家伙給我抱走,罰他抄算術表。」

張安世嫌棄地指了指眼前的小兒子。

張三只好連忙抱著張長念出去。

一會兒功夫,朱瞻基便風塵僕僕地登堂入室。

「阿舅。」朱瞻基又長高了,幾乎已可以和張安世平齊,他面帶笑容,興沖沖的樣子。

張安世一把拉住他,邊細細瞧著,邊道︰「哎呀,阿舅日夜都在盼著你,茶不思飯不想,就怕你在外頭遭罪呢。怎麼……你怎的回京了,不是陛下龍體安好之後,已給你下旨,教你依舊留任,不必回京嗎?」

「我也不知道。」朱瞻基道︰「突然來了聖旨,教我回京來,我特意教人在棲霞的碼頭登岸,先來見阿舅。待明日清早,再入宮覲見。」

張安世便道︰「還是瞻基有良心,阿舅平日里沒白給你掏心掏肺。」

說罷,一臉感慨,似在追憶往事。

人就是如此,人長大之後,過去的許多回憶,不免蒙上了一層美好的濾鏡,朱瞻基也不由有幾分感動,似乎記憶深處,總有許多自己阿舅對自己百般呵護的景象。

他笑著道︰「阿舅還沒老呢,就已開始多愁善感了。」

張安世道︰「你不懂,阿舅這個人……就是重感情。來,來,先坐下,喝一口茶,你瞧一瞧你……」

一面喝茶,一面閑談,足足過去了一個時辰。

卻在此時,竟有宦官匆匆而來,見了張安世和朱瞻基,便道︰「陛下口諭,召宋王張安世,皇孫殿下立即覲見。兩位殿下,陛下早就掐著日子,曉得今日皇孫殿下要入京來,可左等右等,等不著,便猜測必定是皇孫先來了宋王府。果然……教陛下猜著了,就請兩位殿下趕緊入宮覲見吧。」

于是二人心領神會地對視一眼,自是不敢怠慢,連忙啟程入宮。

張安世原本以為,朱棣該是在文樓或者武樓里召見。

誰曉得,竟是被領著去了崇文殿。

這一下子,倒是讓張安世覺得蹊蹺起來。

等入了崇文殿,只見朱棣早已升座!

令他們更為意外的是,竟見百官竟也在此。

這些日子,錦衣衛可是到處捉拿逆黨,不少人都遭波及,這百官足足少了兩三成。

此時,許多人還心有余季呢,作為幸存者,如今……大家都老實得多了。

朱棣一見二人來,眼楮便一直都停留在朱瞻基的身上。

這畢竟是他許久不見的孫兒,更是他最疼愛的孫兒。

親眼見著朱瞻基行了大禮,口呼萬歲,朱棣當即大笑道︰「好啦,好啦,不必多禮!你這小子,朕召你回京,你不先來見朕,倒是往宋王府跑。」

張安世忙賠笑道︰「陛下,這可不是臣的主意,是皇孫殿下自作主張。」

朱瞻基︰「……」

朱棣也不少一個小氣眾人,豪爽地揮揮手,便道︰「今日召你們來,只為一件事。張卿的章程,朕已細細看過,我大明迄今,弊病重重,如今也該好好的月兌胎換骨了!所謂大破大立,即是如此,張卿所獻鐵道之策,朕深以為然!」

頓了一下,朱棣便又道︰「即日起,朝廷七部之外,再設鐵道部,總攬天下鐵路營建,一切事務,都照章程來,朝廷每年……如數撥付錢糧……」

張安世听罷,先是一驚,而後滿心大喜。

他原本以為這事……已是沒戲了呢,誰曉得陛下……竟又準了。

 地,他想起來了什麼,陛下突然召朱瞻基回京,應該也是為了此事。

只見朱棣又道︰「只是……朕也有所顧慮,此事事關重大,已不是事關國本這樣簡單,只許成,而不許敗,張卿曾推舉了幾個人選,這些人……倒都是肱骨之臣,可朕還是不放心,朕思來想去,這鐵道部尚書,終究還是張卿來擔任吧,至于皇孫朱瞻基,則任左侍郎,海政部左侍郎楊溥任海政部尚書。」

百官此時出奇的沉默,可能是剛剛被朱棣狠狠錘煉了一番的緣故,現在管他是支持新政,還是反對新政的,如今還都處于風聲鶴唳之中,這時候,誰還敢多嘴?

朱棣接著道︰「只是,茲事體大,倘只以尚書,而擔負此任,朕恐依舊無法轄制諸布政使司,朕思來想去,張卿入文淵閣,任大學士吧,自然,主職還是這尚書。張卿……這擔子可是不輕,若是壞了事,朕唯你是問。」

張安世︰「……」

張安世身為親王,其實已想澹出朝廷事務了,畢竟這不免有些敏感。

可如今,卻教他入文淵閣,擔任新的部堂尚書,這顯然……是陛下打算將他當騾子來使。

好消息是,張安世此番算是真正的位極人臣,而不只是加親王爵這樣簡單。

且這新的部堂,權柄極大,幾乎可謂是自成體系,直接有在天下十三省中,與各省三司分庭抗禮的大權。

可壞消息是……權柄越大,責任必是越大,真若是玩砸了,可能真是長江水也洗不干淨自己了。

何況……這不免可能成為別人攻訐自己的口實。

可略一沉吟,張安世道︰「臣……遵旨,定當盡心竭力,赴之以死。」

他沒有推辭,也沒有玩三辭三讓那一套,索性直接應承下來。

而此時,百官都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著張安世。

朱棣則道︰「瞻基乃朕的孫兒,命他為侍郎,既有協助張卿之意,也有磨礪他的意思!瞻基,不要教天下人失望。」

他沒有說不要教朕失望,而是天下人,其實這話里頭,頗有玩味。

朱瞻基道︰「孫臣遵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