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玄旗招罡風

趙黍立身壇上,掐訣步罡,兩面罡風驛旗各置一方,隨著趙黍行法勾招,壇場周圍似有罡風回旋。

從外面看去,整座壇場、連同趙黍的身形,仿佛籠罩在一塊無色琉璃內中,模糊不清,內中聲息也無法傳出。

趙黍行法片刻,罡風不斷朝壇上聚斂,逐漸收歸于兩面黑亮令旗之上。

看著兩面罡風驛旗,趙黍沉吟不語。在離開星落郡之後,他一直在花心思,嘗試重新祭煉這件法器。

由于當初攻取雲岩總舵的最後一戰,梁國師大展神威,毀壞中樞旗幡,赤雲都修士盡數伏誅,使得趙黍根本無從了解罡風驛旗的祭造煉制之法。

但是赤雲都借助罡風驛旗傳遞消息的手段,著實給趙黍留下深刻印象,若是能將其中玄妙參透,祭造出一套妙用相近的法器,豈不是能夠讓華胥國各地消息往來溝通更為便捷?

雖說自古以來的術者修士也都有傳遞消息的手段,或是紙鶴傳信、或以飛劍傳書,甚至驅役鬼神精怪來傳話,但是大多受修為法力所限。即便是如今的趙黍,用紙鶴傳書也飛不出十里之外。

至于說煉制法器,那更不是粗淺之輩可以做到了。就趙黍所知,最適合往來傳遞訊息的法器,大多以法鏡為主,一些修仙高人手持法鏡,能夠窺知百里、千里之外的事情,甚至憑借法鏡與遠方之人溝通。

偏偏華胥國內最擅長煉制法鏡的不是別人,就是崇玄館的永嘉梁氏。

傳說青崖真君飛升之前,留下不少法寶,其中有一面大明寶鏡,有照徹六合、洞悉陰陽的妙用。永嘉梁氏也懂得祭造法鏡,如果說梁國師手邊有一面能夠隨時與他人聯絡溝通的法鏡,趙黍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趙黍自己以前也試過祭造法鏡,但他發現自己的修為境界尚且不足。法鏡這類法寶不同尋常,幾乎天然具備照物攝影的妙用,祭造運用之時,若煉器之人神魂不夠堅定,搞不好會被攝入法鏡之中,反倒把自己害了。

而且就趙黍過去模索得知,法鏡在煉制完成後,還要時常養護,以保鏡面潔淨無瑕。否則不光沾染塵垢銹蝕,還可能引來無形的鬼神精怪,遁入鏡中造作光影。

因此精熟法寶器物一途的修士,對于古鏡都是尤為戒備的,搞不好里面就藏有什麼鬼怪,稍有不備就會傷人作祟。

所以趙黍想來想去,覺得法鏡只適合少數修為高深之輩運用,若想祭造一批便于聯絡溝通的法物器具,還是要參考罡風驛旗。

在趙黍眼中,罡風驛旗的祭造之法不算深不可測,但其特殊之處在于,所有罡風驛旗必定是用同一匹雲錦,並且同時受陰泉點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氣機交感往來。

這種祭煉之法趙黍並不陌生,同產一地的靈材珍寶,屬氣稟性本就接近,如果原本是一體之物、同受祭煉,即便分開之後也會有微妙感應。

趙黍之前送給羅希賢和辛舜英的賀禮,就是一對同受祭煉的手鐲,也算是參考罡風驛旗後,煉制出的第一件法器。可惜時間匆忙,趙黍尚未祭煉完成,于是把後續祭煉之法寫下,一並送給羅辛二人。

不過想到梁國師在婚宴上送出的賀禮,估計人家新婚夫婦都看不上自己這對破手鐲。

「怎麼樣?」

石火光看著趙黍撓著頭走出壇場︰「我方才看壇上氣機流轉,祭煉也算成功。」

「成功是成功了,但僅僅是這兩面罡風驛旗。」趙黍一手一根,百無聊賴地揮來揮去。

「有何不足之處麼?」旁邊鄭思遠問道。

趙黍嘆氣說︰「這麼說吧,沒了作為中樞的鎮壇主旗,這兩面令旗想要傳遞消息,不可相隔超過數十里。」

「數十里,這也很厲害了。」鄭思遠驚嘆道。

「這厲害個屁喲!」趙黍發愁說︰「幾十里地,快馬飛奔也用不了多久。而且我這里就兩面旗子,軍中傳令輕騎少說幾十個。何況大戰一起,營壘烽燧連綿百里,這旗子不管用啊!」

石火光言道︰「若是模清了祭煉之法,那自然可以額外打造另一批。」

趙黍搖頭︰「不可能,這罡風驛旗乃是以陰泉祭煉,我難不成要跑去玄冥國找陰泉?況且……」

趙黍剛要說下去,忽然想到罡風驛旗的原料就是產自羽衣閣的雲錦。當初在星落郡,趙黍還沒有太多聯想,可如今來到東勝都,也親自去過羽衣閣一遭,不由得心生疑竇。

雲錦這種珍稀織物,不是市井平民用來繳納稅賦的布帛,尋常商賈官吏甚至沒法采買獲得。唯有和羽衣閣有所往來的都中王公貴冑,才有可能弄到手。

趙黍收起罡風驛旗,讓石火光他們去辦事,自己找到金鼎司中那幾位羽衣閣女修。

就見她們正在院落空地中整理一批經過浸漚的續筋麻,這種靈材既可入藥,也能織造衣物。以續筋麻做成衣物,能防蛇蟲荊棘,適合登涉山川荒野的修士。

安陽侯希望金鼎司能夠像祭煉符兵那樣,打造一批符甲。趙黍為此和羽衣閣的女修們商討良久,沒有選擇在鐵甲上鏤刻符咒,而是干脆取用續筋麻制作衣物,再與其他普通織物夯實壓緊,然後在內側書寫符咒。

續筋麻本身堅韌非常,編織壓實之後,足以抵御利刃刺割,並且在羽衣閣女修精巧織藝下,能夠讓護身符咒的效力延續更久,不至于像金甲符那樣,只能維持兩三個時辰。而且哪怕符咒效力消散,麻布甲衣也能回收後重新書符祭煉。

「越道友。」趙黍朝一名端莊女子拱手問好,她叫越青,是朱紫夫人的弟子之一。

「趙執事。」越青放下手中活計,微笑問道︰「不知有何要事?可是嫌我等織造太慢了?」

「不敢,首次祭造符甲,應當謹慎細心。」趙黍說︰「此來是有一事不明,要向越道友討教。」

「趙執事但講無妨。」

「我听說羽衣閣有一種叫做雲錦的獨門織物,深受都中卿貴所喜。」趙黍問︰「不知其能否用來制作衣甲?」

越青淺笑道︰「趙執事說笑了,雲錦織造起來大費周章,華貴有余,用來戰陣殺伐卻是不妥。」

「可我听說羽衣閣能夠煉制護體仙衣啊?」趙黍又問。

「護體仙衣比起織造雲錦還要艱深,閣中除了夫人能夠獨力完成,隨便哪一件都要我們眾弟子合力織就。」越青回答道︰「我們羽衣閣雖喜廣結善緣,但這護體仙衣只會贈予交情甚深的同道,或是國主明旨下賜。若是有弟子出閣,往往也會得一件護體仙衣作為嫁妝。」

趙黍笑道︰「慚愧,我之前還想著能不能弄到一件護體仙衣呢。」

越青仔細觀瞧趙黍片刻,笑容微妙︰「若是趙執事有意,那就要多到羽衣閣走動了。」

「嗯?呃……這就不必了。」趙黍立刻轉變話題︰「可我要是想買雲錦呢?」

「趙執事要用雲錦?」越青言道︰「若是要置辦雲錦衣物,我們羽衣閣也能代為裁剪。」

趙黍不解詢問︰「我就不能買幾匹雲錦,自己拿回家弄麼?」

越青掩嘴笑道︰「買幾匹雲錦?趙執事說笑了,羽衣閣設立之初,國主便有旨意,雲錦乃是御用珍品,只偶爾賞賜給有功卿貴、宗室子弟。他們得了雲錦,也不會拿回家自行裁剪,而是前來羽衣閣求取雲錦衣物。這當中原因,趙執事乃是七竅玲瓏之人,就不必我多說了。」

趙黍確實听懂了,據說朱紫夫人乃是當今國主之師,曾扶保其登基,可視作當朝太後一般的角色。國主賞賜雲錦,卿貴造訪羽衣閣,既是鞏固君臣之間的關系,也是讓朱紫夫人協助勘察朝中公卿。

而這回從越青口中探听所知,趙黍再次確定雲錦絕非輕易可得,赤雲都能夠拿到雲錦並煉成罡風驛旗,背後恐怕不簡單。

「若是趙執事要用雲錦煉制法寶,不妨親自去羽衣閣一趟。」越青言道︰「夫人樂于提攜後進,只要趙執事言明法寶用途,說不定夫人還會出手幫忙。」

趙黍點頭說︰「我會考慮的,多謝越道友為我解惑。」

……

「人生受命,稟質性根不一。或英華文明者,余慶之緣;頑愚迷鈍者,承負所致。考功行者,百僅一二;進玄機者,千無二三。

如皈心向道,參文究玄,當佩生氣符圖,誦豁落真言,自然感召天真,仙官神吏衛護兆身,增益智慧,詞藻煥爛,升真霞舉可待矣。」

素淨廳堂之中,張端景身披紺藍法服,手捧一條黑篆蟠曲的杏黃綬帶,趙黍在他面前躬身下拜。

「心不惡妒,無生陰賊,言無華綺,口無惡聲。能持否?」張端景問道。

「能持。」趙黍答。

「抱樸推讓,憫濟群生,慈愛廣救,濟人利物。能持否?」張端景又問。

「能持。」

「護持經籍,保潔靈文,躬心承教,常如對神。能持否?」

「能持。」

張端景言道︰「受符佩之後,當思精進道真。如若用行顛倒,奸怨非法,詐惑萬端,必自招殃咎、沉淪濁亂,禍連祖宗後人。」

「學生謹記。」趙黍說完這話,抬手接過黑文黃綬。

授已畢,趙黍站起身來,將黑文黃綬掛上腰間。

張端景捧來一個木匣︰「這里面是法修持運用,以你如今修為應能盡解。」

「是。」趙黍接過木匣。

做完這一切,趙黍退出廳堂,外面有安陽侯與石火光一眾人等,紛紛前來祝賀。

「世佷終于升授散卿法位了,我之前就說,憑你修為積功,區區符吏太不相稱。」安陽侯言道。

趙黍松了一口氣,在羅希賢婚事幾天之後,張端景提出要給他升授散卿法位。此舉算是對趙黍的修為與功行的認可,並且就在安陽侯府邀集眾人觀禮。

「不敢當。」趙黍說︰「法莊重,不可輕授。過去我經歷不足,也需要更多考校。」

「世佷太謙虛了。」安陽侯搖頭感嘆,他看見張端景走出廳堂,開口問道︰「張公,如今趙黍是金鼎司執事,散卿之位的分量恐怕也不太夠吧?」

「為國效力,不在法位高低、修為深淺。」張端景嚴肅道。

安陽侯無奈言道︰「您不久之前才給羅希賢升授法將之位,若真論修為功行,恐怕……」

張端景打斷對方話語︰「國主有旨,何況羅希賢陣前殺賊,功行圓備。不日即將赴職星落郡,牧守一地,無愧法將之位。」

趙黍聞言道︰「羅希賢要出仕星落郡了?」

張端景頷首︰「不錯。」

「直接當郡守?」趙黍又問。

安陽侯在一旁接話說︰「先任兵曹半年,熟悉當地民情,然後轉遷郡守。」

趙黍沉吟不語,張端景問︰「你有話要跟羅希賢說?」

「我對星落郡也算有幾分了解。」趙黍想了想,還是說道︰「衡壁公雖曾是崇玄館仙將,但既為一方城隍地祇,便有守護山川幽冥之責。羅希賢出仕星落郡,希望他不要因為衡壁公的出身而褻瀆神明。還是要有香火敬奉與尊重,若是能得衡壁公相助,星落郡陰陽相諧、天人感應,想來也會風調雨順,以安萬民。」

安陽侯笑道︰「世佷離開了星落郡,還在考慮當地百姓?」

「畢竟他們剛經歷過戰亂兵災,都希望能休養生息。」趙黍答道。

「此事我會與羅希賢說。」張端景對趙黍說︰「我稍後要離開東勝都一段時日,你就專心留在金鼎司。」

「知道了。」

安陽侯則問道︰「張公,小女到懷英館就學一事?」

「令嬡隨時可送往懷英館。」張端景言道︰「只是研習術法、修真學道,並非坦途。令嬡未必能忍受館廨清苦,也未必有此稟賦。」

「總歸要讓她試試嘛。」安陽侯半勸半求︰「實在不行,過兩年再安排婚事,也不算遲。」

張端景端正道︰「待我辦事回來再談……在此之前,不妨讓趙黍指點令嬡一二。」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