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豐收的季節。
南陽大地一片金黃。
男女老幼都上了田間,收割著今年的勞動成果。
李裕的新軍也有了成果。
士兵們已經有了默契,動作迅速協調,前進後退有序,不再是散兵游勇了。
一大早,李裕從後院出來,就遇到了王遷。
「主簿,急匆匆的有事?」
「殿下,青州回信了。」
王遷從袖筒里拿出一個匣子來。
五月底的時候,李裕曾派人給青州王師範送信,讓他來做媒,在信中還向他借兵五千,不知他會怎麼處理。
李裕展開信箋,一目十行。
原來,王師範在七月初收到了李裕的書信。對于這個德王,王師範心里不是很待見,誰讓他篡位呢?!可畢竟是天家的嫡長子,該有的客氣還是有的。
信中寫道︰「臣雖有隨侍左右之心,但路途遙遠,守土之責,不敢稍怠,有心無力。」也就是來不了。
借兵的事也因為與逆賊溫交兵,暫無暇他顧,待退敵之後,有回轉余地必赴荊襄助陣雲雲。
至于說逆賊兵圍青州,王師範堅稱,「臣定當死而後己,絕不降敵。」
王師範派不派兵不重要,李裕真想剿滅銀沙賊早就剿滅了,他是不想打草驚蛇,免得朱全忠警覺。
只要王師範不輕易投降就好,這樣朱老虎就騰不出手來去長安遷都。
兩人在前廳說著王師範的事,突然有信使到。
原來是自己的老丈人,荊襄節度使趙匡凝的急信,他要讓趙匡明帶兵去荊南,問李裕要不要去散散心。
其實,這次帶兵進入荊南可以說沒有什麼懸念,荊襄也是兵強馬壯,重點是水軍厲害。
只要大軍一入江陵城,雷彥恭必然要跑,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拿下整個荊南。
之所以讓李裕跟著去,是有原因的。
自從李裕就藩南陽之後,趙氏兄弟與他結盟,看到李裕逐漸有了一千牙軍,有心驗看一下女婿的能力,練兵這麼久了,到底行不行?此次荊南之行是個好機會。
中原的河南道和畿都道都被朱全忠佔領,如今他正帶著主力在兗州、青州開戰,根本無暇他顧。
而在畿都道主事的張全義正在修葺洛陽宮城,為遷都的事忙活,哪有時間找李裕的麻煩。
上次魯陽關的事,在李裕一封道歉信下,也就不了了之了,張全義重新接收了魯陽關,也就不想節外生枝,讓天下人笑話自己欺負弱小的德王。
青州城平盧節度使節廳。
王師範眉頭緊皺。
自從他反朱以來,大戰不斷。
開始,朱全忠帶兵去了長安和鳳翔,河南道諸城只有少量的守軍,王師範一舉拿下了兗州城。
為了抵擋朱全忠的反撲,他又和淮南道的楊行密結盟。朱友寧帶兵大破王師範,淮南派出大將王茂章助戰,結果朱友寧墜馬,被青州小將張士趁勢斬首。
這就結下了死仇。
朱友寧六月份被殺,朱全忠七月就帶精銳殺到。
朱全忠是個老行伍,打仗經驗豐富。
他知道王師範唯一倚重的是大將劉鄩,于是先兵圍兗州,困住劉鄩。
讓楊師厚帶精銳攻擊青州。
王師範本是儒將,一輩子也沒打過幾仗,結果打一仗輸一仗,把他的信心都打沒了。
李裕在信中對他說不能投降,否則必有大禍,這無疑是當頭棒喝,他從內心講是不想打了。
給李裕回信之後,他就听說楊師厚在臨胊,運輸糧草,要攻打密州。
雖然他不想再打,可也不能放棄密州不管不顧,于是整軍備戰,準備攻打楊師厚。
王師範听著手下將領匯報整軍備戰的情況,有點心不在焉。他想起李裕在信中提到的,最好不要與朱全忠部野戰,據城而守方為上策。
「師悅,搜集糧草入城,馬上要秋收了,讓百姓收糧之後,再做定奪。」
「是。」
王師悅趕緊去辦。
「師克,你帶一千騎兵前出騷擾臨胊,只騷擾,接觸即走,不可戀戰。」
「是。」
王師克領命而去。
此時的王師範好像突然有了底氣。
要知道大軍出征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和民力,朱全忠從汴州帶大軍而來,只要自己不戰,他們想要維持是很困難的。
這個拖字訣才是王道。
他不禁想起遠在南陽的德王,先按他說的方法試試效果。
……
臨胊大營。
楊師厚皺眉看著下面的將校。
「你說什麼?青州騎兵來襲?有多少人馬?」
「報使君,千騎左右。」
「嗯?他們這是什麼意思?」
在楊師厚想來,自己的計策應該沒問題啊!王師範在得知自己要攻打密州,一定會大軍雲集來救,他早就想好了對策,只要他敢來,自己就能打垮他們。
如今是什麼情況?千騎來襲?王師範一下變聰明了?不按套路出牌!
「驅趕他們。」
「是。」
楊師厚大軍出動騎兵驅趕。
騎兵與騎兵的對戰,如果有一方不想戀戰,那麼另一方是沒辦法的,追不上,打不著,只能驅趕了事。
可這千騎青州騎兵就圍著他們不走,你來了他就跑,你回去他再來,搞得楊師厚很惱火,你還不能不理他,自己的哨探都被這伙騎兵剿滅的差不多了,這樣的禍害能不驅趕嗎?!
他沒想到王師範竟然有這樣的手段。
王師範不僅自己的大軍不出來,還向各城送信,讓他們據城而守,收集糧食後,堅壁清野,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可食之物,就連野外的荒草都給燒了。
就在信使到達南陽的這幾天,王師範下轄的各地,收割了糧草之後,就開始放火燒草,濃煙滾滾,空氣里到處都是焦糊味。
朱全忠得報,氣的暴跳如雷。
急忙讓楊師厚進兵青州,汴州的糧草也緊急往青州方向急運。
楊師厚此時也暗悔,自己輕敵大意了。
原本使計要引蛇出洞,誰知人家沒上當,憑白給王師範兩個月的時間,讓他忙活完了秋收,這就是失策!雖主公未責怪,可自己這臉往哪擱?!
他可是帶著最精銳的銀槍效節都,本以為打王師範小菜一碟,開始的時候確實是這樣,可後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難道王師範的背後有高人指點?!
楊師厚在這樣的疑惑中,揮師青州,他又使一計,圍點打援!
我現在要打青州了,其他城池的援兵還會不來送死?
誰知楊師厚等了十幾天,連個人影的沒看見。
哎呀!失策了!
圍青州吧。
他帶領三萬大軍圍住了青州城。
此時的青州城外漆黑一片,不僅野草被燒沒了,連附近山上的樹木都被伐的沒剩幾棵了。
這把楊師厚氣得,好你個王師範,你,你太不要臉了!
此時,哨探回稟,東邊一百四十里外的北海也和青州一樣,緊閉城門,四周的百姓都帶著糧食進城了,周遭的野草和田地里的秸稈都被燒了,白浪河里的船只也被收進了城里。
我去!
密州萊州也是一樣。
嘶~~~
楊師厚倒吸一口涼氣。
這是要和自己死扛到底啊!
他最怕的就是王師範死守堅城。
自己的大軍圍城時間一長,消耗太大,馬上要入冬了,到時候天寒地凍,根本就沒法打仗,自己不退兵都不行。
面對這樣的困局,主公遠在汴州,催著他進兵,他不得不來硬的,強攻青州。
青州城牆上。
王師範帶著手下的文武,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宣武軍,暗自慶幸自己听了德王的計策,否則早就損兵折將一敗涂地了。
自己在這兩個月里,搶收了大量的秋糧,附近的幾萬百姓也帶著余糧進城了。
萊州、密州的援兵也在半個月前進城。
如今的青州城有五萬大軍據守,有十萬百姓助陣,有上百萬石存糧,有大量的木材和飼草,他們還怕城外的宣武軍?
「安營扎寨!」
楊師厚咬牙切齒的發布命令。
一時之間,城外亂麻麻的一片。
「大哥,此時汴軍無備,正好突襲。」
王師克建議到。
「呵呵,賢弟安心,他們這是誘敵之策,不可上當。」
說完,王師範轉身下城,走了。
城外的楊師厚等了一個時辰都沒見城門有動靜,只能長嘆一聲,唉,這個王師範變聰明了啊!
就在青州死守堅城,高掛免戰的時候,南陽的李裕正帶著廣大軍民忙著豐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