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
李裕帶部分大軍返回了襄陽城。
德王一回,整個南陽國振奮。
此時滿山翠綠,江水滔滔,城外阡陌縱橫,城內熙熙攘攘。
自從李裕的德王府搬遷到了襄陽,整個荊襄的經濟發展中心也逐漸的從南陽往襄陽轉移。
這個趨勢誰都無法阻止。
政治中心轉移,經濟中心也會轉移,除非佔有不可替代的地理位置。
李裕撬動商業的杠桿就是錢幣。
當初為了發展經濟,他從襄陽的錢坊借了一套錢範,用來鑄錢。
荊襄是法定鑄幣錢坊之一,擁有朝廷發放的「襄」字錢範多套。
如今,李裕放開手腳,大力鑄錢,「襄」字開元通寶,不僅在荊襄南陽流通,還隨著戰爭的進程,流向了荊南、湘北、湘南。
如今更是流進了江西。
一船船沉甸甸、黃橙橙的襄字銅錢,跟隨著貨物從江北流進了江南。
而江南的貨物也跟隨著船只北流。
一時之間,李裕與趙氏和馬殷的領地之間,互通有無,商貿繁榮起來。
幾家還簽訂了一份通商貿易協議。
協議上規定,凡是持有各自牌照的商家只在牌照領取地上繳賦稅,銷售地不得再重復收取。
這就讓很多城池出現了大量的店鋪,外地來的行商只能將貨物銷售給店鋪,店鋪再對外銷售。
這樣行商回注冊地交稅,而店鋪在當地交稅。
各軍關卡通道不得收取過路費,各城不得收取進城費。
也就是免費暢行各地,只要在注冊地上繳稅費即可。
李裕的目的是為了鼓勵貿易,讓金錢和貨物流動起來。
在襄陽處理了幾天公務,他就帶著一家老小返回了南陽。
當初家里就商量好了,襄陽、南陽各住半年。
六月一過就要回南陽居住了。
李裕坐船行于淯水之上。
河岸兩側都是綠油油的稻田。
河邊是一個個巨大的圓形水車,在水流的沖擊下,緩慢的旋轉著。
一桶桶清澈的河水被提上了河岸,又嘩嘩的倒進了水槽里,順著水槽流向了遠方。
「夫君,到現在都沒下雨,今年怕是要干旱了。」
「嗯,還是要抗旱哪,不然就沒了收成,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李裕皺眉。
他已經向各地下達了大力保障農業用水的指示。
要在各主要河流上建設提水車,保障農田用水。
好在李裕的轄區河流眾多,就是干旱也沒有斷流的風險。
希望今年的干旱不要延續太長時間,否則,自己這里還能過日子,其他地方的老百姓怕是要吃土了。
三天後到了南陽。
李裕遇到了從長安來的快馬。
這是朝廷的詔書。
「門下,天下之本︰關中大旱,有饑民集聚京師,朝廷已無賑濟之糧,各鎮可酌情救濟,替朝廷分憂。」
王厚協跟著李裕來到南陽,自從把周寬、高適、李懷仙調任江西,這邊的事務就落在了張格的身上,王厚協來南陽就是處理各州具體事務的,比如建設提水車的事,他就要具體跟進。
為解決人手問題,李裕把武將中的可造之材也用上了。
比如高灤平和李真。
他們都是有文化的書生,雖然帶兵,管理州縣也不在話下。
高灤平被任命為隨國防御使,李真為房州知州,防御使。
軍民一把抓。
鄧國、南陽國、唐州,三地緊鄰,就讓王厚協主抓。
看著手里的詔書,李裕也很頭疼。
既然朝廷下詔書讓各鎮救濟,這說明旱情嚴重了,今年怕是絕收了。現在老百姓就沒吃的,更不要說到年底了。
弄不好又要天下大亂。
想想自己的轄區,剛剛有所好轉,這幾年已經安置了大量的流民,南陽盆地內的荒地都開發的差不多了,再安排流民也沒有多少余地了。
李裕只得給周寬送去書信,問他能否有辦法。
如果江西能安排一些流民就好,否則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這種事,很多藩鎮都不敢讓流民進入,搞不好就要爆發大規模的饑民造反事件。
如今南陽與豫章之間的書信往來快捷了很多。
有水道相通,走快船來回半個月即到。
半個月之後,李裕接到了周寬的回信。
周寬已經調查了鎮南七州的情況,尚有些荒地荒山可開墾,可安置十五六萬人口,再多就不行了。
這下李裕心里有底了。
他立即開倉,將糧食裝船走丹水直達商洛。
在商洛建設糧倉,把船上的糧食搬下來,囤積在此。
派出李熊等人,帶著軍兵西出藍田關。
與當地官員交接手續,把接收流民的告示張貼出去。
很快,這種告示副本就在關中各州縣張貼了出來。
這下可不得了。
黑壓壓的人群,拖家帶口的往長安匯集,而後又往東直撲藍田關。
李熊帶著軍兵在粥棚里燒著幾十口大鍋。
一股大米的清香味道,把周圍的人饞的直咽口水。
「排隊排隊,先喝一碗粥,然後去那邊登記,過關去南陽。」
李熊站在鐵鍋面前,扯著脖子喊。
現在早已人山人海,他嗓子都喊啞了也沒幾個人能听明白。
「上,上,你們都是死人哪!」
身邊的親兵們,手里拎著鞭子,一邊吆喝一邊舉著鞭子嚇唬。
這招反而管用。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很快就排出了幾十條長龍。
軍兵們操著南陽口音,大吼大叫,也不管這些流民能不能听得懂。
見排出了七扭八歪的隊伍,李熊得意的嘿嘿一笑,「開粥棚 ~~~」
軍兵們站在鍋前,給這些流民施粥。
李熊正得意間,一處粥鍋前出現了吵鬧聲。
「軍爺,軍爺再給點吧,我阿耶快不行了。」
「不行,這是規矩,下一個。」
現場哭鬧聲不止。
李熊瞪著眼珠子,把人扒拉開。
「怎麼回事?」
「將軍,這人不懂規矩,嫌少。」
李熊轉頭看向哭泣的人。
這是個少年,饑瘦的皮包骨頭,顯得眼楮特別大,枯瘦的手上捧著一個破碗,里面的粥可以照見人影。
「怎麼回事?」
李熊怒目瞪著掌勺的軍兵。
「將軍,這……都是這樣……」
「主公有令,施粥要能插住筷子,現在這麼稀,能抗餓嗎?!」
「咳咳……」
那軍兵看看左右,偷偷拉了拉李熊,低聲說道︰「將軍,是鎮守使的安排。」
嘶~~~
鎮守使是誰?
周武,南陽的英雄。
誰不知道他血戰方城關?!
如今南陽各州縣的鎮兵戰將都歸他管轄。
這次李裕安排李熊來接收流民,運輸糧食的差事給了周武。
李熊轉身去了庫房。
這些是從商洛運來的糧食。
「把袋子打開,我看看。」
軍兵打開糧袋,伸手進去抓了兩把,里面的米有些發黃,還有細沙。
這就是鎮守使運來的糧食?
運錯了還是有意為之?!
李熊走出了庫房,在外面轉了幾圈,不知該怎麼辦?
糧食明顯以次充好,還摻了沙子。
這事主公知道嗎?
還是主公已知,只是睜一眼閉一眼?
如果是後者,自己要是提起,主公會不會怪罪?
李熊想到自己和方興、方良一起打劫主公的事,又想到了主公賜名之恩。他心里翻轉。
我的所有是主公所賜,沒有主公就沒有我現在。這種事不管主公知不知道,自己都要告訴他,該怎麼辦是主公的事,但自己知情不報是不行的。
于是李熊找來自己的親兵,讓他返回南陽送信。
卻說李裕,正和王厚協、張格忙活水道沿線的補給點建設。
尤其是襄陽。
這里是一個大型的中轉站。
人口在這里分流。
一部分分流到南陽各州縣,一部分則繼續坐船出漢水,進入江西各地。
沿線各州縣都被通知到了,必須建設補給站點,船只要臨時補給,給這些流民看病吃飯。
這天他正在襄陽節度府前堂處理公務,有人來報,李熊信使到。
李裕就是一愣。
李熊的信使?
李熊這人他是了解的,是個粗漢子,他能有什麼事?
待他看了那封寫的七扭八歪的書信,李裕的一顆心沉了下去。
他是真沒想到,一個南陽英雄會做那樣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