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仙公主是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胞妹。大康三年,二人的生父梁王耶律濬,也是道宗皇帝的皇太子,受奸相耶律乙辛陷害,被貶為庶民,同年離世,其妻貞順皇後蕭谷裕不久也撒手人寰。自此,兩兄妹在世上的親人便只有祖父遼道宗耶律洪基一人而已了。
雖說是親人,但耶律洪基子孫滿堂,哪里會在意這對兄妹的死活,直到可敦會盟之時,偶然听到一位山野女子吟唱「挾谷歌」,歌中淒涼之詞令其有所感悟,這才將逝太子耶律濬的兒女接入宮里居住。
朔風流雲遮孤星,
怨雷冷雨敲獨影。
登高觀蟻怎知微?
傷子孫,尤不醒!
卻把奸佞稱崇璟。
……
自此之後,耶律洪基倒是這對嫡孫輩多了幾分關愛,還一度粉碎了耶律乙辛暗害耶律延禧的陰謀,最終將皇位傳給了現在的天祚帝。
南仙公主比耶律延禧年幼,按照皇室慣例,耶律之女當嫁蕭氏兒郎,自耶律延禧登基後,後族蕭氏中的青年才俊一度踢破了開皇殿的門檻,但卻無一能入天祚帝的法眼,至今未曾為南仙公主指婚。
西夏祟宗皇帝李乾順得知南仙公主品貌出眾,又待字閨中,幾次三番遣使于上京臨潢,欲求天祚帝將南仙公主下嫁西夏,但無一例外,都被天祚帝嚴詞拒絕了。
關于南仙公主的事情,耶律大石所知不過如此,他思慮許久也想不出普速完部的月魯太後為何會如此執著于這位公主。
是要借她來挾制天祚帝嗎?
不會!那樣只會給普速完部招來滅族之禍。
或是與南仙公主有深仇大恨?
也不對,一個千里之外的待嫁公主,怎會與普速完的老太後結仇?
亦或是公主身上有什麼過人之處是月魯太後迫切需要的?
……
大石越想越理不出頭緒,抓耳撓腮之際不小心將帳簾掀開了一處縫隙,大漠冰冷的風便趁機灌入了營帳之中。
「阿嚏!」
帳子里傳來塔不煙打噴嚏的聲音,和烏蘭日夢中的噫語。
「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前往葉密力城,為塔不煙尋找解毒的藥草,但是這個與西夏李至忠和清微玄隱真人都有勾連的大遼藩屬,既不會讓大遼國泰民安,更不會讓社稷綿延不絕,所以,也絕不能就這麼輕易放過它!」
大石心中暗下決心,而後起身走入營帳之中,將塔不煙和烏蘭日從睡夢中喚醒。
「困倦。」塔不煙揉著睡眼,竟開口說出了兩個字。
「主人,你回來了啊,可曾有所獲?」
大石對二人言道︰「這普速完部太過危險,我等須即刻離開此地,你們收拾行裝,我們營門外匯合!」
烏蘭日點頭,目送大石離去,她則迅速為塔不煙整理了衣衫,只取了些必需之物帶在身上,便與塔不煙牽手,一同鑽入了夜幕之中。
小心躲過巡查的兵士來到門前,見大石早已放倒了守門士卒,並將三匹駿馬牽至營外。
「我們走吧!」
三人翻身上馬,頭也不回直奔西方而去,待走出數里之遙,才拉了韁繩,駐了馬蹄。
「那是……」
烏蘭日回頭,只見遠方的普速完營寨已是火光沖天,借著風勢,大火從營門之處一直綿延至黑鷹山腳下,縱然在無月無星的暗夜之中,也能看清那些身負烈火,四下逃竄的人影。
「火燒連營!」
塔不煙拍著手,似乎在看戲台上老生小生的對手戲一般歡愉。
「自作孽,不可活。」大石冷笑一聲,便引領兩位女子繼續西行了。
走了約模一個時辰,三人面前突然出現一片偌大的黑影,走近觀之,正是座青石小山擋在了面前。
大石欣喜道︰「這石頭山來得及時,我等可在山下背風之處休憩片刻,待日出時分再趕路不遲。」
言罷,便牽著塔不煙的韁繩向山下走去,只留下烏蘭日一人一騎愣在原地。
「你怎麼了?有什麼不對嗎?」大石回頭,見烏蘭姑娘那般模樣,大聲詢問著。
「好奇怪啊!」烏蘭日一邊自語,一邊走到大石身旁言道︰「這荒漠中的沙石,飽受嚴寒酷暑、風雨侵蝕,縱然沒有盡數碎裂,也絕非如這座石山一般稜角分明,它在此出現,倒像從天而降似的。」
「姑娘久居荒漠邊緣,自然比大石見識更廣,你的意思是說這里有危險嗎?」
烏蘭日搖了搖頭︰「那倒不是,只是覺得奇怪而已,主人不要惶恐!」
「累了!」塔不煙適時表達著自己的意願。
「無事便好!」
大石說完,便帶著二人繞倒石山陰側,尋了些枯木點了篝火,總算是將暗夜中的寒涼驅散了些許。
躺在大食國的毛毯上,塔不煙再次進入了夢鄉,看著那嬌羞的面龐,大石頓覺如夢如幻。
「主人!主人!」烏蘭日見大石不住地瞌睡,便也為他鋪好了毯子︰「主人一路辛苦,今夜又不得合眼,還是趁此光景休息一會兒吧,我自守著蕭姑娘便是!」
「我確是有些困倦,那就有勞姑娘了!」
言罷,大石倒頭就睡,只眨眼的功夫便鼾聲如雷了。
一夜無話,直到日頭探出了沙丘,大石才被塔不煙一捧一捧的黃沙澆灌驚醒。
「呸!呸呸!」
大石吐出口中的沙子,反手便給予還擊,幾斗黃沙從塔不煙頭上傾瀉而下,讓這個傻姑娘笑得似花朵一般。
打鬧了一陣,大石漸落下風,他一邊求饒,一邊笑著對塔不煙說︰「好啦!住手!我認輸!我去喚烏蘭日來,給你梳洗一番後又該上路了。」
言罷,大石起身,循著石山腳下一直尋找,卻始終不見烏蘭日的蹤跡。
「烏蘭日!烏蘭姑娘!」
大石心中焦急,小跑向前,直到石山的另一側,才發現烏蘭日的一絲蹤跡。
只見一處滴著水珠的石岩之下,烏蘭日那繡著王紀剌部圖騰的繡花鞋正安靜地躺在沙地上,和它一起的,只有一只還在淌水的陶制扁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