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應了聲是。
崇禎又接著說道︰「對了,把許定國、丁啟光還有兀把炭他們幾個的敕封文書以及典章鐵券啥的也一並補上。」
給予勛貴丹書鐵券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不過有一說一,這些丹書鐵券沒卵用。
「是。」王承恩恭應了一聲,老實記下。
崇禎又對黃家瑞說︰「黃家瑞,那你就按照500萬石先行籌備起來,將士所需的油鹽醬菜以及戰馬所需的草料也一並準備。」
「是。」黃家瑞應了一聲又道,「不過聖上,這個銀子……」
崇禎皺眉說道︰「江南乃膏腴之地,揚州更是南北通衢、商賈雲集,你不要跟朕說南直的藩庫里已經連這點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黃家瑞一張臉再次黑下來,憤然說道︰「聖上,你說話可要憑良心,之前數年你多次下旨征調南直的截留,南直藩庫的那點存銀早就見底,這次高賊欲圖揚州,征募鄉勇所需的銀子都是揚州城內的商賈捐輸的。」
崇禎道︰「你就說南直藩庫還剩多少錢?」
「一兩銀子都沒有了。」黃家瑞繼續黑臉,「胥吏的月俸都沒著落。」
大明朝的官員領的是年俸,但是胥吏沒有官身,朝廷是不支祿米的,所以需要主官私人掏錢去招募,並按月支取俸祿。
這點上,朱元璋做得確實很不地道。
這是典型的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但最終,財政上的負擔非但沒減少,反而更重。
老朱可以說是作繭自縛,既當了小人,還沒落著好。
不過胥吏制度積弊已久,絕非短時間內能扭轉,現在也沒精力去管。
崇禎聞言便嘆了口氣,因為他知道黃家瑞並不是哭窮,這都是真的,前些年大明國庫用度緊缺,崇禎多次下令征調各省的截留,南直歷來是大頭。
南直隸再是膏腴之地,也經不住朝廷三天兩頭刮地皮。
當下崇禎又問王承恩︰「王大伴,高賊的浮財清點好了?」
「已經清點完。」王承恩稟報道,「高賊除了軍中的浮財,還有藏在蜀岡鎮的浮財,兩者合計共有白銀九十多萬兩,黃金一萬余兩以及其他珍奇古玩。」
這個數字跟崇禎預估的差相仿佛,高杰這廝雖然很會搶,但是從山西一路南下並沒有打下過任何一座富庶的大城,所以斂聚到一百萬兩已經是極限。
估計高杰就沒怎麼給手下的參將、游擊、守備啥的分錢。
這也就難怪,李成棟、高進庫他們這麼容易就被分化拉攏。
王承恩又道︰「萬歲爺,金員外還從蜀岡鎮抓到了高杰的隨軍家眷,其妻刑氏還有個兒子,該如何處理?」
「放了吧,大明不搞株連那一套。」
崇禎說道︰「罪行是高賊犯下的,與他的妻兒沒什麼關系。」
黃家瑞聞言便愣了下,官員犯罪,妻小不是應該發為賤籍?
還有大明朝什麼時候不搞株連了?誅三族是常態,誅九族、誅十族都有先例。
不過黃家瑞很快就反應過來,皇帝此舉十有八九是做給高杰的那些舊部看的。
已經打完二十鞭被抬回行轅的高起潛則一臉幽怨,當時在哈喇河套萬歲爺你可是要誅我十族。
崇禎又吩咐王承恩道︰「這些錢就都交給黃撫台,包括那些珍奇古玩,拿到揚州城內發賣了,加一塊差不多也能湊個100萬兩。」
黃家瑞道︰「聖上,100萬兩遠遠不夠。」
100萬兩確實不夠,今年北直糧價已經漲到天上。
南直隸由于連年豐收,所以米價較低,但是也要1石1兩。
可是一旦朝廷從市面上大批量的購糧,肯定會導致米價上漲,到時極有可能漲到1.5兩甚至2兩1石。
500萬石糧食保守估計也要750萬兩!
加上干草、料豆、醬菜以及油鹽啥的,1000萬兩都打不住。
崇禎又問王承恩︰「王大伴,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還有漕運總督路振飛來了嗎?」
「都來了。」王承恩笑著說,「听說萬歲爺您來了揚州,整個南京官場三品以上官員及科道言官都來了,路部堂正好也來了南京,這會就在外面候著呢。」
崇禎嗯了一聲道︰「你去把高弘圖和路振飛叫進來。」
王承恩領命而去,不一會就領著高弘圖和路振飛進了行轅。
高弘圖和路振飛都是老臣,在崇禎的記憶里就有兩人的過往。
高弘圖和路振飛在進行轅的路上已經醞釀好了情緒,心想著君臣相見之後定要捶胸頓足一番,以示君臣相得。
奈何聖駕根本沒有這個覺悟。
崇禎連君臣儀禮都懶得應付,一見面就先問高弘圖︰「高弘圖,朕讓你籌集500萬兩銀子即刻解來揚州,你可曾辦妥了?」
高弘圖生生的將涕淚收回去,拱手稟道︰「回稟聖上,老臣暫時只能解送360萬兩,不足部分老臣回去再想辦法。」
這360萬兩,其實是今年的漕糧折色。
因為北京已經淪陷,解往北直的漕糧就不用再解送了。
路振飛這次從淮安來到南京,主要就是來商量這件事。
不過路振飛的本意是拿這漕糧折色的360萬兩來安撫江北四鎮,結果崇禎突然出現。
崇禎點點頭,又對黃家瑞道︰「黃家瑞,這360萬兩你拿一半,加上高賊的100萬兩先用著,還缺多少朕回頭再補給你。」
「臣,領旨。」黃家瑞拱手應道。
打發走了黃家瑞,崇禎目光轉向路振飛。
路振飛趕緊上前一步,躬身應道︰「臣在。」
崇禎道︰「運軍現在還剩多少人多少條船?」
崇禎構想的黃淮防線,漕運可以說至關重要。
崇禎之所以要將大明的防線設置在黃淮一線,一是因為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一旦淮河防線失守,則長江防線亦將不保。
其二就是因為運河的水路運輸。
運河的存在,可以極大減少物資的損耗。
自古以來,制約中原王朝對外用兵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後勤保障跟不上,1石糧食運到前線,通常只剩1斗!
這麼大的損耗,再強盛再富庶的王朝也扛不住,強漢盛唐也一樣沒能扛住。
所以將防線設在黃淮,可以極大的縮短明軍的後勤補給線,如果以揚州為中轉站,從揚州到徐州不過六百里水路。
按照平均一天走二十里水路計,一個月就能到。
而且水路的捐耗很少,按一艘漕船400石計算,十個運軍兩個月走個來回,理論消耗不過8石。
當然實際運輸過程中還有漂沒啥的,最終損耗肯定不止這點,但絕不會超過10%,這就極大的提高了明軍的後勤保障效率。
後勤保障效率體現到戰場上就是軍隊的持久作戰力。
所以說,漕運對于崇禎構想中的黃淮防線至關重要。
路振飛︰「河漕運軍定制12萬人,但是近十年來運軍困頓窮苦,逃亡日益增多,而今只剩不到一半,流賊陷北直、河南以及山東之後,北上運軍也遭波及,又折損數千人,而今只剩5萬左右,漕船只剩4千余艘。」
5萬運軍,4千艘漕船,差不多也夠用。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應付建奴的第一波進攻。
崇禎道︰「十日之內可調集多少運軍及漕船?」
路振飛︰「十日之內只能調集揚州府以及附近運軍,加上原本就在揚州的運軍,約有一萬人,一千余艘漕船。」
崇禎又問︰「一艘漕船可以運載米糧多少石?從揚州到徐州來回需要多少時日?」
路振飛道︰「一艘漕船可以運載400石大米,需運軍10人,從杭州到京師來回通常需半年甚至更久,但從揚州到徐州的話兩個月就夠。」
崇禎默算了一下,一次能運送40萬石糧食到徐州,勉強夠用。
當下崇禎說道︰「先把揚州以及附近運軍召集起來往徐州運糧,一個月內將剩下的運軍以及漕船都召集齊,到揚州听調。」
「臣領旨。」路振飛恭聲應道。
崇禎又道︰「行了,那你就先去忙吧。」
「臣告退。」路振飛一拱手,轉身匆匆出了行轅。
崇禎舒了口氣,又咐咐王承恩道︰「王大伴,讓文官都進來吧。」
仍在帳中的高弘圖頓時精神一振,听聖上的口氣,這是要廷推內閣輔弼了。
稍頃,以史可法為首的六部堂官以及科道言官便魚貫而入,幾乎把行轅擠滿。
這些官員里有六部九卿、左右僉都御史、南京國子監祭酒、六科都給事中以及其他三品以上官員,譬如詹事府詹事、六部左右侍郎。
三呼萬歲之後,崇禎道︰「京師淪陷的事就不用朕多說了,除了吳麟征等十余人隨朕一並突圍外,其余京師官員或死或降盡皆失陷。」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內閣輔弼也不可一直缺位。」
「值此非常時期,朕本可以特簡官員入閣參贊機務,但是考慮到我大明朝的廷推制度已推行日久,朕也不願侵奪部閣之事權,就仍舊按照循例廷推閣部官員,朕當堂批復著即組建新的內閣,即日輔弼理政。」
「聖上英明睿智,大明中興有望。」
史可法等南京官員果斷將高帽奉上。
崇禎一擺手說道︰「那就請大冢宰出來主持廷推吧。」
听到這,史可法等南京官員心頭便咯頓一聲,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