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三權分立

作者︰寂寞劍客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還都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一直持續到了午時過才終于結束。

按照以往的朝會規矩,大朝會結束之後皇帝還要賞賜御膳,崇禎卻以宮中秩序尚未恢復為由拒絕給群臣提供膳食。

文臣無奈,只能餓著肚子散朝返回驛館。

是的沒錯,許多官員因為時間緊,還沒有找好各自的住所,只能暫時借住在由南宮也就是多爾袞府邸改建的驛館。

好在南宮府邸足夠大,住幾千人沒問題。

相比之下,內務府武臣的待遇就好得多。

江天一早早的就讓人在里草欄場準備好了酒食。

散朝之後,江天一等士子當即準備前往里草欄場用膳。

然而崇禎卻笑著說道︰「去什麼里草欄場,就在武英殿用膳。」

「武英殿?」徐應偉、閻應元等士子都有些懵,聖上這是什麼意思?

跟崇禎朝夕相處這麼長時間,徐應偉、閻應元等士子對崇禎謀而後定的行事作風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許多時候,在崇禎看似隨意的舉動後面往往隱藏著深意。

比如此刻,崇禎突然提出要在武英殿用膳,就一定有他的某種用意。

不過他們也沒有多問,因為崇禎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不會學世宗皇帝故弄玄虛,讓大臣猜測他的用意。

果不其然,崇禎直接就道明他此舉的用意。

崇禎說道︰「今天朕雖然替內務府武臣爭取到了參與大朝會的權力,但是內務府武臣的品級還是太低,急切之間朕也沒有辦法大幅度的提升你們的品級,所以得想個萬全之策提升內務府的地位,否則就必然會遭到文官的打壓。」

好吧,不能給內務府武臣大幅度提升品級不過是崇禎的托詞。

真相就是,崇禎希望內務府武臣的品級始終保持在五品以下,為什麼?當然是為了未雨綢繆,避免武臣群體中間也出現一個武版內閣。

這跟老朱當初將內閣大學士的品級定得低低的是一樣的道理。

老朱創立內閣的初衷,只是想找幾個秘書,幫著他處理政務,而不是想要找幾個內閣大學士來代替宰相行使相權。

只不過文官群體實在是太聰明了。

從宣德朝,內閣大學士就解決了品級問題。

就是通過加餃將內閣大學士的品級提上去。

結果就是,內閣有了票擬權,皇權被侵奪。

所以,崇禎不希望內務府出現另一個內閣。

如果內務府出現武臣版內閣,後世大明皇帝就真成了吉祥物。

而且,內務府如果真的出現了武臣版內閣,就會十分的麻煩,因為這個武版內閣不僅擁有龐大的財權,而且還手握兵權,這就很危險。

所以必須將內務府武臣的品級定在五品以下。

直白點說,這相當于對武臣群體進行去核心化。

就是盡量避免在武臣群體中出現另一個權力核心。

武臣群體的權力核心有且只能有一個,那就是皇帝!

至于武臣群體是否會學文官群體通過別的方式解決品級問題,比如說軍餃制,這個其實是存在隱患的。

新軍標準化後,肯定會出現一批少將。

隨著時間推移,還會出現中將、上將。

到了上將級別,是有可能成為內務府的權力核心的。

關于這點,崇禎已經想好了解決之道,就是把這些武將從內務府中剔除出去,單獨成立一個總司令部,相當于三軍總司令的幕府。

換句話說,像徐應偉、閻應元這些帶兵的武將就不再具有內務府的代表資格,也無權參與大朝會的重大事項表決。

武將就變成了純粹的職業軍人。

這樣軍餃制的隱患也就消除了。

至于說是否還存在其他的隱患,崇禎就顧不上。

畢竟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有時效性,過了這個階段,原本優秀高效的制度也會變得落後低效,所以別想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

而且,崇禎相信文官群體會很「自覺」的幫他盯著武臣群體。

所以,只要他不開這個先河,後世皇帝就不可能將內務府武臣的品級提上去。

真相就是崇禎要壓著武臣的品級,但是內務府作為一個集體的地位必須得提上去,而且必須提到可以跟內閣分庭抗禮的地步。

要不然在將來,武臣絕守不住內務府的利益。

內務府現在可是一塊大肥肉,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肥肉只會越來越肥,以文官群體的尿性,肯定會想辦法啄一嘴。

如果內務府不能和內閣抗衡,就只能依靠皇帝撐腰,可萬一要是再遇到一個性子軟弱又或者被文官群體忽悠瘸了的皇帝,那內務府就完犢子咯。

從此,銀號還有皇家市易所都會成為內閣的錢袋子。

這樣的話大明就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銀號和市易所再厚的家底也不夠漂沒,然後又是肥了官員卻窮了國家的惡性循環。

所以必須提高內務府的地位。

內務府的武臣品級可以不高。

但是內務府本身必須跟內閣平起平坐。

所有涉及內務府的重大事項,比如增減內務府諸科給事中數目,必須獲得內務府三分之二以上武臣的贊成才行。

要比大朝會表決通過更困難。

這就對內務府的權利形成了一個壁壘。

這其實相當于皇帝、內務府、內閣的三權分立。

其中皇帝地位超然,聯手內務府可以壓制內閣,聯手內閣可以壓制內務府,但既便遭到另外兩方的壓制,內閣或內務府也足以守住基本盤。

那麼內務府和內閣有沒有可能聯起手架空皇帝?

當然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因為內務府沒有一個絕對的核心,除了皇帝,誰也不可能在內務府做到一呼百應。

至于說黨爭,這樣肯定會導致黨爭,而且還會使得黨爭公開化。

但政治的本質其實就是黨爭,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所以玩政治不可能月兌開黨爭,沒黨爭的官場是不存在的。

所以對黨爭只能引導而不能蠻橫的杜絕。

讓內閣和內務府各管一攤,然後在法度、征稅、用兵、修憲等重大事項上展開博弈,到大朝會一決高下,這才是王道。

所以內務府的政治地位必須提上來。

那如何提高內務府的地位?就從武英殿開始。

這些念頭從崇禎腦子里一閃而過,又接著說︰「從今天開始,朕決定將武英殿闢為內務府的公廨,當內務府遇到重大事項時,比如增減內務府諸科給事中之定額,又比如變更各銀號在工坊、商號或工廠中的持股比例,再比如增設銀號或交易所等等事項,則必須召集內務府下所有給事中在武英殿中聚議表決,且必須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贊成才行,若未經武英殿之議決通過,皇帝也無權擅自處理內務府之重大事項!」

「啊?」馬鳴騄、張岱等內務府官員當場懵掉。

……

內務府武臣散朝之後並沒有返回驛館或者軍營,而是去了武英殿用膳的消息很快就傳到內閣值房。

內閣值房就在文華殿右前,與武英殿之間就隔著一座皇極門。

听到這一消息後,路振飛、張慎言、孟兆祥、吳麟征、劉理順等五位內閣輔臣的臉色一下就變了。

這五位都是人精,一下就猜到了崇禎的用意。

「聖上此是何意?」劉理順憂心忡忡的說道,「他莫非忘了南北朝還有五代喪亂?武臣坐大只會貽害無窮哪!」

「是啊。」吳麟征也愁眉不展的道,「何況內務府還掌握著龐大的財權,聖上若在,當然沒什麼問題,可是聖上萬年之後怎麼辦?」

孟兆祥也跺足道︰「內務府要錢有錢,要兵有兵,若是再出一個權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聖上此舉真欠妥。」

路振飛和張慎言卻沒作聲。

原因也非常簡單,有顧忌。

孟兆祥他們三個是赴難九卿。

他們兩個卻沒跟聖上共過患難。

而且路振飛和張慎言想到了更深一層。

聖上要提升內務府武臣之地位,未必就是件壞事。

「不行,我等現在就去找聖上。」劉理順說著就往值房外走去,「無論如何也要勸聖上打消此等念頭,如若不然則貽害無窮。」

「同去。」孟兆祥和吳麟征當即跟上。

「且慢。」張慎言趕緊出面制止,「三位听我一言。」

攔下孟兆祥等三人之後,張慎言又道︰「聖上此舉,對于大明未必就是壞事,我等何不靜觀其變呢?」

「張閣老此言何意?」劉理順怫然道,「如何不是壞事?」

「張閣老好生湖涂!」吳麟征也忿然道,「遠的姑且不說,劉良左、劉澤清、高杰還有左良玉等武將專橫擅權可是殷鑒不遠,這還不足以引起警惕嗎?」

「吳閣老此言差矣。」張慎言道,「內務府的武臣也是臣,不僅讀過聖賢書,也是從童生試一路考上來的,跟左良玉、高杰等輩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張慎言的言外之意,內務府的武臣從本質上講也是文官。

這兩章真是絞盡腦汁,畢竟作者君只是一個網絡作者

所以有什麼不周到處,請不要謾罵,這只是而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