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過去,時間來到了崇禎27年的五月。在海軍方面,已經在索馬里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上建立起了兩個殖民據點,由于大明已經點出了水泥科技,所以建立海外殖民據點時可以采用鋼筋混凝結構的建築群,因而時間成本可以極大的縮短。
要不然的話,如果仍舊采用土石築城,少說也得幾年。而如果為了搶時間采用木頭結構的話,又容易遭襲擊,像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尼德蘭的殖民據點可沒少遭受當地土著居民的襲擊。
比如說祖魯戰爭,50名英軍屠殺5000祖魯人的那次,起因就是祖魯人襲擊了英軍建在當地的一個殖民據點,殺死了幾個英國人,然後英軍報復。
崇禎對大明人力資源的重視前所未有,自然不希望明軍遭受意外。所以建在外海的殖民據點必須有完善健全的防御設施,其中包括高大的城牆。
除了完善的設施,崇禎還在每個殖民據點留了一個步兵團的駐軍,確保安全。
有了一個步兵團,再輔以完善的城防,再加上重機槍,就是遭受十萬人以上的土著軍隊的攻擊也是安全無虞。
建好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據點以及馬達加斯加的蘇亞雷茲據點後,崇禎就率領大明海軍三大艦隊以及陸軍第4師前往南非開普敦,並在五月下旬到達開普敦,然後一次進攻就摧毀了尼德蘭人剛剛修建沒多久的開普敦據點。
接著,明軍就以尼德蘭人的據點為基礎修建自家據點。在修建據點的同時,崇禎還把這個據點命名為海角城。
對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現在不叫摩加迪沙,叫鄭芝龍城。崇禎之所以這麼做,為了紀念剛剛病逝的海軍之父鄭芝龍。
還有馬達加斯加的蘇亞雷茲城,也被崇禎改名成了鄭和城,原因當然是為了紀念大明海軍的始祖,名將鄭和。
總之,海軍方面正在按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不出現意外的話,今年下半年就能到摩洛哥。
然後到明年年初,就能向羅馬發起跨海攻擊。……然後在陸軍方面,六個本土鎮台以及十個海外鎮台已經整頓完成,被整頓下來的十萬鎮兵也已經發到了尹犁,並且被編入了龍騎兵軍團。
龍騎兵軍團也成了大明唯一的機動作戰兵團。龍騎兵軍團下轄兩個騎兵軍,每個騎兵軍下轄四個騎兵師。
朱慈炯和李岩趕到尹犁之後,花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才終于完成對整個龍騎兵軍團的整編工作,部隊也形成了戰斗力。
恰好在這個時候,土爾扈特人送來一個消息。來自伏爾加河的哥薩克騎兵,已經殺進了吉爾吉斯大草原。
朱慈炯與李岩等人商議過後,便立刻率領騎兵第1軍,緊急馳援游牧在哈薩克草原的土爾扈特部,李岩則率領騎兵第2軍主力前往撒馬爾罕,先與原本就駐守在那里的另外兩個騎兵師匯合,然後迎擊來自波斯高原的薩維法帝國軍隊。
是的,波斯高原的薩維法帝國已經提前發起東征。薩維法帝國皇帝阿巴斯二世雖然年輕,野心卻不小。
趁著帝國首相剛死,朝中沒有任何肘掣的天賜良機,阿巴斯二世幾乎動員了薩維法帝國所有能夠動員的常備軍,總共8萬常備軍外加12萬輔兵及民夫,大舉東征。
而且阿巴斯二世耍了個花招,表面上放出風聲要打撒馬爾罕,其實卻將東征的矛頭對準了坎大哈,阿巴斯二世這是想要效彷先祖,拿下坎大哈,接著從開爾伯山口殺進印度,從蒙古人的手中奪回富饒的恆河平原。
沒錯,阿巴斯的真正目標其實是印度。所謂的某某軍東征,不過就是個借口。
不過,阿巴斯二世的這一手還真管用。由于阿拉伯人的情報工作做得不到位,致使朱慈炯、李岩都出現了誤判,認為奧斯曼和薩維法組成的某某聯軍的目標是撒爾馬罕,所以李岩帶著騎兵第2軍進駐了撒馬爾罕,坎大哈和開爾伯山口這邊卻門戶洞開。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問題其實也不大。因為從坎大哈到開爾伯山口,這一帶都是布哈拉汗國及浩罕汗國的故地,這一片幾乎已經被朱慈炯殺成了白地,根本沒剩幾個人。
所以薩維法軍真從這個方向進軍的話,其後勤補給將會面臨空前的挑戰,這相當于明軍采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只是這三千多里的後勤補給線,就能拖垮薩維法軍。
而且就算薩維法軍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過了開爾伯山口,打到了白沙瓦城下,也會遭到莫臥兒帝國守軍的迎頭痛擊。
莫臥兒帝國現在可是大明朝的藩屬國。莫臥兒軍打明軍肯定打不過,但跟打薩維法軍至少是五五開。
所以,阿巴斯二世的小心思,對于某教某某軍來說有害無益,反而給了李岩所部各個擊破的機會。
……總之,中亞戰場還風平浪靜。但是哈薩克草原的大戰卻已經正式拉開序幕。
朱慈炯親自率領的斥候騎兵,在哈薩克草原的邊緣地帶遭遇了哥薩克騎兵的一支偵察小隊,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爆發了。
此時,跟在朱慈炯身邊的親兵隊長是周培公。周培公說道︰「定王,敵人數量是我們的數倍,要不然先撤?」
「撤?為什麼要撤,不過是我們的數倍而已。」朱慈炯卻絲毫不懼,哂然道,
「這麼點人還不夠我們塞牙縫的呢。」周培公有些為難道︰「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朱慈炯打斷他道,
「傳我命令,拉開橫隊迎上去。」周培公沒有辦法,只能下令展開隊形,很快,一百多斥候騎兵就左右展開,形成了一個巨大正面,然後催動戰馬迎向前方的哥薩克騎兵。
對面的哥薩克騎兵見狀也同樣展開騎兵隊形,形成一個更加寬的騎兵橫隊,而且前後有三個橫隊,然後挎著馬刀,端著長矛緩緩逼過來。
少數哥薩克騎兵的肩背上還挎著一支火繩槍。西方世界的騎兵已經普遍裝備火繩槍,像瑞典王國以及法蘭西王國的騎兵,火繩槍更是徹底取代了騎兵用的長矛,騎兵的制式裝備變成了馬刀加火繩槍。
但是哥薩克騎兵更加青睞長矛加馬刀,所以火繩槍數量很少。只有進入西伯利亞以及遠東的哥薩克騎兵裝備了大量火繩槍。
所以,哥薩克騎兵是一支傳統的冷兵器騎兵,跟明軍騎兵之間存在著代差,而且是足足兩個代差,不在一個位面。
周培公也不是擔心打不過哥薩克騎兵。而只是單純的擔心朱慈炯的安全而已。
畢竟刀槍無眼,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但是朱慈炯渾不在意,他的字典里沒有怕字。
很快,兩支騎兵之間的距離就縮短到一千米。對于騎兵來說,最完美的沖鋒距離是一百步,也就是160米。
如果是輕騎兵,沖鋒的距離可以適當加長些,但也不能太遠。所以哥薩克騎兵並沒有急著發起沖鋒,明軍自然更不會沖鋒。
在進入到五百米之後,明軍騎兵甚至停下來,然後周培公一聲令下,馬背上的百多個明軍騎兵便紛紛舉起了步槍,清一色都是狙擊步槍。
明軍給斥候兵配備的步槍都是加裝了瞄準鏡的新式狙擊步槍。朱慈炯也舉起他的狙擊步槍,通過瞄準鏡鎖定對面一個騎兵。
看到明軍騎兵舉起手中步槍,對面的哥薩克騎兵非但不害怕,反而發出了肆無忌憚的嘲笑聲,這些無知的哥薩克騎兵把明軍手中的步槍當成了滑膛火槍。
滑膛火槍的精度極低,超過50米命中率就基本沒有辦法看了。現在雙方相隔五百米,明軍的步槍連他們胯下的戰馬都打不中。
嘲笑聲中,哥薩克騎兵繼續拉開橫隊,向著明軍騎兵緩緩逼近。轉眼之間,雙方相距已經不足四百米,朱慈炯便果斷扣下扳機。
只听
「呯」的一聲響,對面四百米外,一個哥薩克騎兵應聲落馬。這個距離,對于朱慈炯這個特級射手來說,就是白給,閉著眼楮都能打中。
朱慈炯的槍聲就是命令,下一刻,列隊的一百多個明軍斥候騎兵紛紛開火。
密集的槍聲響過,對面的哥薩克騎兵頃刻間倒下一排,前排的一百五十多個哥薩克瞬間去了三分之二,上帝!
哥薩克騎兵瞬間被打懵。明軍的火槍竟然這麼準?朱慈炯和百余明軍斥候騎兵卻以最快的速度拉栓退殼,緊接著又推彈入膛,然後舉起步槍又瞄準第二排哥薩克騎兵。
又是一陣密集的槍聲響過。第二排哥薩克騎兵也倒下大半。這下,幸存的哥薩克騎兵終于反應過來了。
不過這些哥薩克騎兵確實悍勇,都這樣了居然還不跑,反而直接發動沖鋒,催動戰馬向著明軍沖過來,顯然是想殺到明軍的跟前近戰。
不幸的是,明軍根本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栓動步槍的射速對于騎兵來說也是致命的。
新書開頭已經通過主編的審核,目前正以每天半章的速度攢稿中,題材仍是明末,切入時間點是1621年的渾河血戰後,另外由于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目前正喝中藥進行調理,等身體恢復些許後就開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