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應天下了一場雨。
這座位于江南的帝都,是大明王朝跳動的心髒。有著最繁華的秦淮河夜景,有著文化濃厚的江南貢院。
晨鐘敲響,應天開始了最熱鬧的一天。
「燒餅,燒餅,哎,新出爐的燒餅。」
「小娘子,你面若桃花,我為你算一卦可好。」
繁華熱鬧的大街上,幾個官差將正在看雜耍的人,直接捆起。
「干什麼,你們憑什麼抓我,耍雜戲有錯嗎。」
幾個官差黑著臉︰「查路引,不是南直隸的,都帶走,北方各府嚴查。」
作為京城的特殊日子,百姓大氣也不敢出。
對面幾個做生意的,低聲道︰「新帝登基,城中戒嚴,外地的人盤查最嚴。」
今早清晨,從皇城出來不少官兵,沒花多少時間,就在城門口堵住很多外地來的商人和百姓,說是有刺客混進皇城,嚴加盤查。
城門口,黃子澄坐在新帝賜給的馬車里,忽然開口說道︰「看樣子還要下雨,嚴查北邊過來的,必要時要審查樣貌。」
守門的城官兒怔了怔,想起這幾天那九位王爺的人馬,沉默片刻後回應道︰「倒是沒看到燕王的人馬。」
京城也就這幾個門,黃子澄早就讓齊泰換成了親軍,很明顯,城中也在查路引,查客棧,任蒼蠅也飛不出去。
對于黃子澄來說,他是當今聖上最信任的老師,總是一口一個先生。
先帝駕崩了,並不影響他。
他之前只是先帝手下的眾多大臣里的小蝦米。
他為先帝戴孝,但也僅限于此了。
可在新帝這里,他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黃子澄深切的感受到新帝對他的依賴。
新帝的未來就是他的未來。
走到內城不久,就看到了李景隆。
曹國公黑著一張臉,一直都是悲痛欲絕的模樣,他那麼努力,現在那些政績也找不到人欣賞了。
剛才他稟告時,新帝對他十分敷衍,似乎有很忙的事情。
文官這幾天進進出出,他這個受先帝喜歡的武將似乎沒落了。
不過,好歹他和新帝有點親戚關系,總能混個榮耀吧。
黃子澄滿面紅光,對李景隆說話也硬氣三分。
李景隆對著遠去的黃子澄狠狠吐了口唾沫,心情才暢快很多。
娘老子的,我老子跟著太祖皇帝時,你算個球。
御書房。
外面幾個小太監正在議論朱允炆剛剛登基,就開始提拔大量的文官,六部尚書也跟著升了品級,兵部侍郎齊泰升了兵部尚書,下屬文官依次提拔。
新帝的老師黃子澄同參軍國大事。
洪武朝因為貪污受賄被判了死刑的,也都放了出來,減刑流放。
這些舉措,大量的官員為之贊賞。
先帝在位的嚴酷政策全部實行寬政,迎來了朝廷的春天。
黃子澄听到這些話,咳嗽兩聲,冷笑道︰「大明的國事,豈是你們這群閹人隨便議論的,有辱斯文。」
黃子澄這幾天也很忙碌,忙著和幾個尚書商議削藩。
走進御書房,朱允炆看見黃子澄,便起身迎接。
因為建文剛剛登基,又要短時間內操辦喪事,還要建立新政,和這些叔叔們爭時間用,奏疏批改不過來,堆滿了御書房。
黃子澄剛把削藩的奏疏呈給朱允炆,誰知朱允炆走路時踩到自己的衣袍,直接摔倒。
這下,奏疏亂了一地。
黃子澄削藩建言也找不到了。
站在旁邊的卓敬也過來幫忙。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及第,是有名的才子,今任戶部右侍郎,和黃子澄關系十分好,交情也很深。
兩人忙將朱允炆扶起來,讓幾個內侍整理地面。
半盞茶後,御書房閑雜人等已經退下,齊泰也已經趕到。
卓敬說道︰「皇上,臣以為該讓燕王遷徙去南昌府。」
朱允炆正在思考,就听到黃子澄反對︰「不可,如此一來,就會打草驚蛇。」
黃子澄覺得,這些藩王實權都在手中,是朝廷的心月復大患,皇上就算削了他們的兵權。但軍中的將領都是他們帶久的兵,隱患並沒有消除。
齊泰,高巍,卓敬幾人,早就在黃子澄的撮合下,對藩王強大是隱患,形成一樣的看法,一致認為削蕃才是首要任務。
卓敬贊同黃子澄的看法,但他又覺得該除掉燕王︰「諸藩之中,論行軍帶兵,燕藩莫屬。如今懿文太子和秦王,晉王已經薨逝,只有那燕王才是威脅最大的。
陛下,依臣看,該將燕藩調離北平府,送至南昌府,將他的兵力找借口調走釜底抽薪。」
齊泰也是有準備而來,將自己的奏疏遞上,「臣也贊同卓侍郎的意思,將燕藩架空,調離燕兵。」
朱允炆並不放心卓敬。
萬一他臨陣倒戈,自己到時候落個不忠不孝,殺叔父的名聲怎麼辦。
雖然他將這些叔叔看做自己的眼中刺,卻怕自己背上罵名。
當初正是因為用孝順打動了皇爺爺,順利的將朱允熥比下去,才得到皇儲。
天下百姓都以孝順稱自己,贊賞自己。
他才登基,就向大臣提出削蕃這事,那些武將和臣子會覺得自己無情,生性涼薄。
現在好了,他們幾個先開口說這件事,是他們做的。
但又覺得不妥,隨即指著齊泰和卓敬,訓斥道︰「大膽,燕王是朕的親叔叔,你們兩怎麼敢離間皇室親情,挑唆朕與皇叔的感情。」
卓敬和齊泰道︰「皇上,燕藩有謀反意圖,為了天下百姓,還請皇上大義滅親。」
朱允炆雖然喜悅,但是此刻怒氣沖沖道︰「胡說,皇爺爺在世時勸朕和皇叔和睦,朕念你們為天下百姓著想,忠心可嘉,此次就不追究你們,退下!」
喝退了卓敬和齊泰,朱允炆轉身帶著黃子澄向乾清宮走去。
按照卓敬說的,把燕王遷到南昌府去,接下來呢?
找借口調走燕軍,但時間太久了,他等不了。
一步一步下來,九個叔叔什麼時候才能削掉,他有點怪自己皇爺爺,給自己帶來這個大隱患。
朱允炆不喜歡朱元璋做事辦事的手法,所以才給自己起建文這個年號。
他相信,文比武更容易讓大明迎來盛世。泥腿子出身的皇爺爺可以打天下,他飽讀詩書,治理天下有何難。
過了兩個時辰,朱允炆又讓親信內侍把齊泰給請了回來。三人進了乾清宮。
四周便立刻有殿前武士不斷在四周巡查,不準任何人靠近。
七月的天女圭女圭臉,說變就變。
應天又要迎來一場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