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逼宮

作者︰哭泣的腳底板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丁修從動手的時候,就已經做好勛貴的準備了,而裴綸在主動上了他的賊船之後,也是沒有絲毫退路了。

所以自覺難以幸免的兩人,做事沒有絲毫顧忌。

他們兩人按著他們這幾天調查來的信息,直接挨個找上門去,其中風評較差,而且為惡之事證據確鑿的,基本上就直接砍了。

反正對于他們來說,砍一個是砍,多砍幾個也是砍,問題不大。

而且最主要的是,因為有裴綸的加入,以裴綸的陰險狡詐,每次動手之前,都是合法合規。

最起碼,從大明律的角度來說,他們動手殺人,是合法的。

當然了,現在的大明官員往往不怎麼講大明律,所以裴綸這麼做有沒有效果,裴綸自己也不知道,但做了總比不做好。

隨著他們不講道理的殺戮,只是半天時間就有十幾位大臣死在他們手中了,而除了這十幾個被當場誅殺的,一些姿態放的比較低的,雖然暫時逃過了一劫,但也被送進了詔獄。

若是連這些人也算上的話,京城最少有三十多位官員倒霉了。

而這麼大的動作,顯然肯定瞞不過朝中的官員。

這些官員,頓時人人自危,甚至連自己家都不敢待,直接跑到那些閣臣大佬家中躲避,並且開始商議對策。

這其中,因為周延儒是內閣首輔的原因,所以去他那里的人最多。

而就在這些大臣聚集商議對策的時候,老朱也在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此事,當看到周延儒家中居然聚攏了這麼多官員的時候,他不由得冷哼了一聲。

「不愧是你選出來的內閣首輔,號召力就是強啊。」

听到老朱這隱隱有些諷刺的話,崇禎有些尷尬的解釋道︰「先生畢竟是首輔,群臣遇到事情找他商議,也屬正常。」

對于周延儒,崇禎此時不但很看重,而且還很尊重,在稱呼他的時候,崇禎往往不直呼其名,而是大多都尊敬稱其為先生,這說明他對周延儒還是寄托了很大期望的。

所以此刻听到老朱對周延儒隱隱有些不滿的意思,所以立刻就開口為其辯解一句。

「身為首輔,統領群臣確實正常,但前提是能駕馭的住他。」

老朱說到這里,看著崇禎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並沒有再說什麼。

周延儒當年科舉之時連中雙元,而且還把前任首輔溫體仁給斗下去了,論能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但此人並沒有為國為民的那種大無畏品性,做事只顧自己,品行算不上好。

再加上崇禎從不背鍋,有啥鍋都丟給屬下去背,因此在崇禎手下,一般都是多做多錯,不做沒錯。

因此溫體仁也好,周延儒也好,在當上首輔之後,都沒有了主動做事的心思。

所以在這兩人當首輔期間,小事幾乎沒有一點錯漏,但凡是可能會導致後果嚴重的大事,倆人是一點都不踫。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做事可以,但絕不背鍋。

這也是崇禎後來跟周延儒鬧掰的原因,在歷史上,崇禎有跟滿清議和的想法,想讓周延儒來主持,但周延儒怕這事弄不成之後,崇禎會讓他背鍋,所以根本就不踫這件事,倆人的關系直接破解。

而事實證明,周延儒的選擇並沒有錯,主持議和的兵部尚書陳新甲,替崇禎背了鍋,直接被殺了。

不過在失去崇禎的信任之後,周延儒在歷史上建奴十五年十月入關的時候,被崇禎逼著去督軍,結果此人因為坐視清軍劫掠,而且還謊報軍情,假傳捷報。

最後被駱養性舉報,事後也直接被崇禎給殺了,倒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因此對于周延儒此人,老朱雖然沒有太多好感,但卻也不否認他的能力。

只要用的好的,有他在,統御群臣是不成問題的,所以這個周延儒這個內閣首輔,老朱並沒有打算換。

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徹底收服周延儒。

不然的話,周延儒依舊出工不出力,只為自己的私欲,那還不如直接砍了他呢。

想到這里,老朱看了一眼桌上放著的一封奏折,那是他讓錦衣衛這幾天秘密收集的周延儒的情報,雖然沒有詳細證據,但這對于老朱來說已經足夠。

接下來,就看周延儒識相不識相了,若是不識相的話,那麼就算麻煩一點,他也不介意換一個听話點的首輔上來。

畢竟,對于老朱來說,一個听話的首輔,重要性是要遠遠高于有能力的首輔的。

……

這些惶恐不安的大臣們,在聚集之後,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商量出了兩個應對方案。

首先,他們讓刑部和順天府的人,直接去攔住正在殺人抄家的丁修和裴綸他們,制止他們繼續行凶,並且向錦衣衛和東廠施壓。

其次,他們這些人直接以周延儒為首,盡可能的喊上所有有資格面聖的官員,去求見皇帝。

就算這麼多人入宮有逼宮的嫌疑,他們也顧不上這麼多了。

此刻在丁修他們的刀下,那些大臣就好像是小雞仔一樣只能引頸受戮,大明立國近三百年,他們這些文臣什麼時候這麼憋屈過。

就連當年魏忠賢掌權的時候,都不敢這麼肆無忌憚的殺人,東廠和錦衣衛這是要翻天啊!

在群情激奮之下,這些大臣直接浩浩蕩蕩的沖向了紫禁城。

只是到了皇宮門口之後,周延儒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

因為這些負責守衛皇宮的侍衛,都換成了一些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生面孔,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侍衛眼神漠然,箭上弦,刀出鞘,大有一言不合就大開殺戒的意思,這種情況直接讓周延儒打了個冷戰。

他總覺得,今天的事情好像有點不對勁。

而其余人卻並沒有察覺出來什麼異樣,這些文官集團跋扈慣了,再加上此時他們人數眾多,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一絲懼怕。

當年他們的前輩能仗著人多當庭打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那個奸賊,現在他們也能直接進宮面聖請求陛下嚴懲錦衣衛和東廠那些逆賊。

而且不僅僅是丁修和裴綸那兩個小角色,就連曹化淳和駱養性,他們今日也不可能放過的。

至于說這些侍衛刀出鞘,箭上弦除了極個別的人之外,其余人都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這里匯聚了朝廷近七成的朝臣,可以說大明的重臣有一多半都在這里了。

難道皇帝敢把他們都殺了不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