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城西,衛聖軍大營。
親兵傳令不到半刻,劉江生、羅二虎等八名衛聖軍武將相繼步入帥帳,李源領著許匡衡已在此等候。
眾將紛紛朝李源躬身見禮︰「末將拜見李虞候!」
李源在上位落座,接著揮手示意,眾將才按照品軼高低,分至兩側依次坐下,保持緘默等候軍令。
「使相已下令,大軍明日合圍朗州。」李源先開口道,見眾將的目光閃爍著激動之色後,又繼續說著︰「而此戰我衛聖軍的任務,並非攻城。」
頓時,眾將紛紛露出了些許疑惑的目光。
李源輕輕一招手,許匡衡立即會意,走到帳內一幅已掛起的軍事輿圖前說道︰「諸位將軍請看!朗州以西,酉水之北,便是溪州。七十年前,此地便被洞溪蠻族佔據。保大三年起,洞溪蠻便與朗州暗自往來,多次劫掠楚地。七年間已佔據溪、辰、錦三州之地,擄掠百姓糧秣軍械無數,加上蠻兵驍勇善戰,如今已不可小覷。
據先前斥候來報,洞溪蠻兵此番出兵兩萬,三日前已出溪州,意圖東進救援朗州。若我大軍圍城之時,蠻兵趁機攻襲,則後果堪憂。故而陳使相已經下令,命李虞候率部阻擊來援之敵,以絕朗州兵退路。」
話音未落,羅二虎率先急道︰「虞候,末將願為先鋒!」緊接著其余將領也按捺不住,紛紛請戰。
李源抬手制止喧嘩,嚴肅道︰「依使相軍令,明日大軍便要全力攻城,正是用人之際。本虞候需留下一半兵馬鎮守中軍,其余兵馬隨我西進!」
「衛聖軍劉江生、羅二虎、柴克武、範仁遇!」李源大聲說道。
「末將在!」羅二虎面露喜色當先站了起來,緊接著其余三人也趕忙起身。
李源故作沉吟道︰「命你四人即刻整頓本部兵馬,備好軍需器械,明日隨本虞候西進!」
四人齊齊大聲回道︰「末將領命!」
接著李源看向剩余的四名將領說道︰「其余人等,便繼續鎮守中軍,暫歸第五軍都指揮使李忠節制。中軍乃大軍中樞,絕不可失,諸位不可輕視,定要好生護住陳使相!」
李忠四人也忙起身抱拳道︰「末將領命!」
屏退了李忠四人後,營帳中剩余人等,不外乎都是李源的兄弟和熟人。
見此,李源也不再遮掩,直接說道︰「諸位都是自己人,本虞候便有話直說了!此行,使相只允諾我等七日之糧。七日之內,若不能擊退蠻兵,我將自縛于使相面前謝罪!」
「七日之糧?」眾將幾乎都瞪大了雙眼。
羅二虎忿忿道︰「大哥,咱留下一半兵馬,便只剩下一萬多人!這仗本就難打!怎地連軍糧也只給七日?那陳覺是何意?依俺看,這仗要是打輸了,也應該問他陳覺去!怎麼問起大哥的罪過?」
李源狠狠地瞪了一眼這黑漢子說道︰「胡言亂語!你這黑廝不是向來喊得比誰都響亮?還未開戰,怎能言敗?」
「大哥,俺」羅二虎面色漲紅,又說不出半句,只能氣沖沖地攥著拳頭。
李源無暇理會,忙對許匡衡問道︰「先生,對此戰你有何看法?」
站在輿圖前的許匡衡朝李源拱了拱手後,朝眾人說道︰「諸位請看,從溪州出兵至朗州,沿途地勢復雜,多密林山谷,猛虎野獸遍布,而蠻兵一旦出了溪州,欲進朗州,必過臨沅城!從臨沅城通向朗州城,道路只有兩條,一為大路,乃是楚國昔日修建的官道,寬闊平坦;二為小路,乃是八十年前唐懿宗興建夾山寺時,為運送木石開闢的山道,蜿蜒狹窄。」
李源隨即補充了幾句︰「不錯!而三日前蠻兵已出了溪州,臨沅城僅有一千楚國降兵駐守,絕難抵擋。恐怕此時蠻兵已過了臨沅城!我軍若要阻擊來敵,必先選擇從哪條路進軍。這兩條道路,相距甚遠,若是我等判斷有誤,後果不堪設想。」
眾人跟隨許匡衡的手指,在輿圖上移動著目光,紛紛陷入了思考。
片刻,劉江生若有所思道︰「蠻兵兩萬來勢洶洶,只為火速救援朗州,決不會遷延時日,定會選擇寬闊平坦的大路。」
羅二虎也眼前一亮,跟著說道︰「大哥,二哥說得對!」
一向沉穩的範仁遇,也不緊不慢地開口︰「末將倒是以為,蠻兵畢竟生于山野,恐怕反而會選擇山道小路進軍,對他們而言,走小路未必會比大路慢。」
小將柴克武在一旁猶豫已久,此時上前說道︰「虞候,末將曾听父兄談及,洞溪蠻天生狡詐,用兵奇詭,不可以常理推斷。我大軍此次西征,早已布告天下,洞溪蠻既然出兵,便是有備而來,說明他們已有應對我軍之策。而我軍遠道而來,不曉地勢,蠻兵定然判斷我軍不敢從小路進軍,而他們偏偏會走小路。」
李源思索著眾人的不同意見,不禁也陷入了糾結,轉而問道︰「先生,你以為呢?」
許匡衡拂了拂微微飄動的長須,微笑著回道︰「在下保大八年時,在何敬洙帳下任行軍司馬,曾跟隨大軍入楚,同洞溪蠻彭士愁部一道救援馬希萼,故而對蠻兵的戰法有所了解。楚地戰馬本就稀缺,連楚國王軍都鮮少有馬軍,何況洞溪蠻兵?縱使其劫掠多年,但幾乎仍都是步軍。
可此番洞溪蠻的對手是我唐軍,並非楚軍。騎兵,便是我軍唯一的優勢。我大唐江淮之地雖同樣不產馬匹,但貿易發達,常與契丹、高麗、中原等地購置戰馬配與禁軍,如虞候所部便有精騎五千。蠻兵曾與我軍攜手攻伐過潭州府,豈能不知曉我大唐馬軍善戰?大路寬闊,極為適合騎兵沖陣,我軍縱使不能取勝,蠻兵也定然損失不小。而蠻兵急于救援朗州,故而為減少傷亡,定然沿小路而來。」
說罷眾人似乎恍然大悟的樣子,紛紛點頭稱是。
只見李源將信將疑地問道︰「依先生的意思,我軍應走小路?可這不恰恰遂了蠻兵之意麼?此戰我軍僅萬余人馬,又只攜七日之糧,敵眾我寡,孤軍深入,天時地利皆不在我手。先生方才說到,騎兵是我軍唯一的優勢,可小路蜿蜒狹窄,我軍無法橫向鋪排,騎兵更是難以走馬,反倒會成為累贅,若遇蠻兵伏擊,如何得勝?」
听了許久的羅二虎早就壓不住心性,也急切地追問著︰「是啊!大哥說的對!小路肯定也走不得!先生到底是何意?」
許匡衡只是微笑著拍了拍羅二虎的肩膀,轉而向李源躬身說道︰「虞候,蠻兵自小路而來,自是不能讓他們通過!益陽李建期部不是還有三千州兵麼?小路便可交給李建期部!虞候只需令他們今夜備足軍需火速前往,行軍不到七八里便是夾山,此山四面險峻只有一路通行,是絕佳的易守難攻之地!而蠻兵三日前剛出溪州,沿小路至少也需兩日方能到達!
李建期部只需搶佔山頭、憑高結寨堅守,蠻兵若至,箭石雨下擊退即可,不必出寨接戰!若是蠻兵強攻,也只得伐木緣山架設棧道仰攻,必定傷亡慘重!蠻兵此行意在救援朗州,絕不會相持過久。在下預計不出三日,蠻兵定然退去!」
李源心生感嘆,果真沒看錯許匡衡,早就胸有良策!但點頭之余仍有疑慮︰「原來如此!但先生,為何讓李建期部去呢?我衛聖軍可比他的州兵要精悍得多!」
許匡衡大聲說道︰「請虞候親率大軍,沿大路直取臨沅城!蠻兵如在小路遇阻,必然回師臨沅城轉道大路!而我大軍那時已斷其退路,據城而守,以逸待勞」
李源深深吸了一口氣,不由得心潮澎湃起來,拍案起身大喊︰「蠻兵定然進退兩難!妙!妙啊!先生堪稱國士也!」此時除了不明就里的羅二虎之外,其余三將也神色激動地叫好,用無比佩服的目光看向許匡衡。
作為眾人眼中焦點的許匡衡,此刻倒是淡定如常,片刻後又走到李源身旁,輕聲耳語道︰「虞候,我軍佔據臨沅城後,彭都使那封信,便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