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泉州宗室(下)

作者︰妖精吃俺一棒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泉州早期由于充足的稅源和繁榮的海外貿易,直到慶元年間,維持宗室開支都還不成問題。

但是,由于豪強大地主的兼並侵佔,稅源減少,再加上貿易的衰退,這項支費變得越來越沉重,泉州官府無計可施,只得寅吃卯糧,預征一兩年的賦稅,惹得百姓怨聲載道。

而所謂的貿易衰退,也不是真正的衰退,其實只是許多貿易行為轉為走私,朝廷收不到稅而已。

後來真德秀知泉州時,大力整頓海貿,市舶稅有所增加,承擔起宗室開支的更大份額,稍微緩解了這一窘境。

當然,宗室也不是只等著朝廷發錢。

宋代並沒有把宗室圈起來當豬養,而是允許他們從事正常職業的,其中最好的出路自然是科舉做官了。

南渡之後,福建總共四千多名進士,其中有三百多是宗室子弟,這個比例可以說是相當之高了,授官之後不少人都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政績。

另外就是間接或直接從事商業。

隨著宗室遷移至泉州,一大批官、軍、士、賈、工、農、藝、雜等人員也相繼涌入泉州,為泉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提供了充足的基礎生產力資源。

宗室從中原地區帶來先進生產工具,帶來羅、絹、紗、綾等新產品,傳入織、繡、彩、繪、染色、印花等先進技術,以及先進文化,促進泉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繁榮。

較早的時候,宗室只是參與生產經營提供出口產品,近幾十年才組織船舶出海,直接參與海外貿易。

畢竟泉州官府財政困難,難以承擔宗室開支,南外宗正司只能利用貿易利潤來養活宗室成員。

他們進行海貿當然會享有明里暗里的優待,對普通海商來說是一種不公平,但起碼比直接向國家伸手或者盤剝百姓要好一些。

不過宗室海貿的規模在整個貿易中佔比其實很小,一來有大頭巾們盯著,二來地方豪強和強勢蕃商覺得宗室分走了自家利益,常常聯合起來排擠宗室。

因此對趙孟啟來說,宗室和他是站在同一陣線,是對付豪強蕃商的可靠力量。

哪知才到泉州,就遇到了趙希漢這麼個‘頑固派’。

趙希漢對于趙居靜的辯解顯然是不認可的,「為懋遷之利,與商賈皂隸為伍,令族中烏煙瘴氣,你們是賺了點錢,但卻令更多子弟沉湎于驕奢婬逸,爭競那些毫無實用的番邦奇貨,日漸輕浮浪蕩,不思讀書進取,要咱說,就該關停了這市舶司,我大宋自有物產,口中食,身上衣,日所用,何物沒有?而蕃商販來之物盡是珍珠、香料、象牙、胡椒、珍木之類花哨奢侈之物,不能養民,也于國無益,只會敗壞人心,助長貪欲,催化奢靡之風,就說那一顆破珠子就能賣出五六萬貫,五六萬貫拿來買米,可以養活多少人?拿來打造兵甲,可武裝多少強軍?而一顆破珠子能干嘛?就算吃了能成仙,那也值不得這個錢,何況屁用都沒有,與石頭也無異,只不過是炫耀攀比之物,正是越來越多人陷入這無休止的需索中,才會使得兼並盤剝之事越發嚴重,燕王你若有志中興,成有為之主,正須重塑風氣,掃淨浮華,將這泉州蕃商全部驅離,然後厲行經界,興農勸學,振作百業……」

趙希漢滔滔不絕,將心中積攢的不滿一股腦發泄出來,每字每句都狠狠打在在場數千‘高端人士’的臉上。

他這番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豪強以兼並所得之利投入海貿,獲取更大的利益後又反過來加劇了兼並,腐蝕地方官吏,偷逃田稅商稅,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而且趙孟啟也贊同那些蕃貨確實沒什麼卵用,也就是裝點門面,再加所謂的提高生活質量……

如今老百姓連生存都保障不了,大宋更是走到了滅國邊緣,有什麼資格講生活質量啊!?

但這一切是阻止不了的,因為追求就是人的本性。

所謂飽暖思婬欲,有了好的就想更好的更稀有的,人無我有才能體現優越感,至于實用價值,誰在乎啊?

在那些富豪貴人心中,永遠都不可能為了百姓的生存和國家存亡來稍稍降低自家的生活質量。

可要是說那些奢侈品對國家毫無用處,那也不盡然。

畢竟任何時候都有階級存在有貧富差距,這是客觀存在又無法改變的。

如果不管貧富都是同樣的生活水平,那富人掌握的財富就只能堆積起來,猶如死水。

而奢侈品可以使得這些財富發生轉移,重新流動起來,流向社會進行再分配,這個過程必然會給普羅大眾提供收入,也就是商業,然後國家再從商業行為中取得稅收。

之所以宋代重商,其實是因為和其他朝代不同,宋朝建立來源于大地主支持,開國時無法對土地進行重新分配,對土地掌控力太弱,無法收取足夠財政所需的農稅,因此才把目光放在了便于國家掌控的商業上。

能否對國家有益,就看是不是能有效在流通過程中獲取稅收,以及這稅收最後使用在哪里。

趙希漢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其實就是讓所有人保持基本生活所需便可,那樣以國人生產的財富足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差不多就是儒家追求的大同世界,夢想中按需分配的終極社會……

但趙孟啟雖然對儒家理論不是很清楚,但生長在紅旗下,很清楚那只不過是個夢,永遠的夢。

以他的認知來說,宋代利用商業來調動社會財富的做法是好的,卻又不夠好。

在後世時,大多數社會財富會通過各種渠道轉變為資本,然後投入到產生新利益的途徑中。

而這個時代,富人的財富卻大多被窖藏著,和廢物沒啥區別。

也就是說大宋不缺財富,缺的是讓這些財富流動起來的渠道。

趙孟啟要做的就是建立這樣的渠道,比如糖業公司,股市銀行等等,目前來說還算成功,起碼江浙地區一部分財富已經被盤活起來了。

如果他能完成對這些財富的回報承諾,那就是真正的資本循環體,如果不能,那就是‘龐氏騙局’……

現在,他要在泉州同樣建立一個龐氏騙…呸,是資本循環體。

這個循環體調動的就不單單是大宋內部的財富,還有小半個世界的財富,若是成功了,那只會破壞劫掠不懂建設發展的蒙古人只能去吃屁。

其實吧,要是能搶,那肯定比用騙更爽快,起碼不用費那麼多腦筋,後世帝國主義哪個不是搶不動了才開始換成更費事的隱性手段。

趙孟啟的設想中,宗室將是他計劃中比較重要的組成,可看起來趙希漢對宗室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雖然趙希漢未必能阻撓他行事,但若是能取得趙希漢的支持那自然能更加順暢。

只是趙孟啟也不打算在大庭廣眾之下給這個老頭做思想工作,于是便含糊其辭說道,「老伯翁之言令佷孫有若醍醐灌頂,確實值得好好思考,但征戰竟日,實在有些心力憔悴,且等佷孫放下平叛之事後,再向老伯翁細細請教,您看可好?」

見燕王雖然給足自己面子,卻並沒給出個確定態度,趙希漢心中並不滿意,還欲糾纏。

這時謝方叔開口道,「宗翁,殿下征塵未洗,這時辰亦是不早了,還是先迎殿下入城吧。」

趙希漢在趙孟啟面前可以倚老賣老,畢竟有宗室宿老的身份,趙官家也不敢怠慢。

但大宋體制中,文臣很是超然,宰相更是禮絕百僚,位次在親王之上,近三百年的傳統下來,已經深入人心。

趙希漢本身又以文人自居,自然要給謝方叔足夠的尊敬,「謝相提醒的是,老朽糊涂,差點忘了……」

隨即,謝方叔召來早已備好的車駕,不過趙孟啟卻拒絕了,「我騎馬便好。」

謝方叔大皺其眉,「這不好吧,入了城後,還有無數百姓迎候,其間魚龍混雜,眼下非常之時,萬一……」

「此刻依然是戰時,哪有為將者坐馬車的道理,難道自家城池還能比戰場更危險不成?何況我披著甲,有禁衛環伺,便是真有宵小暗算也傷不到我。」趙孟啟一臉淡定。

謝方叔深知燕王這個表情就意味著決心已定,不容任何更改,也就只好隨他。

此時,裝在神舟中的盡夜,以及從蒲家繳獲的戰馬都卸到了碼頭上。

然後趙孟啟和一百多禁衛全都翻身上馬,在兩百東衛步兵前導之下,從德濟門入城,而他們身後跟隨著漫長的各色車駕。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