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隨著忙完了各國使臣朝貢的事情,一下子就到了年底,很快就要迎來新的一年。
整個京津地區也是籠罩在一種過年前的喜慶與松散之中。
因為劉晉麾下諸多產業帶的頭,整個京津地區的工廠、作坊等等之類的也都紛紛效仿,所以在過年期間會有年假和年終獎這兩樣東西。
年假一般都是十五天,年前七天,年後八天,半個月的假期可以讓大家回家過年。
年終獎根據各自的效益而定,當然主要還是看東家大方不大方。
劉晉麾下的諸多產業,現在還沒有到過年的時候,關于年終獎也是早就已經制定下來了,從上至下,人人有份。
上面的管理就不說了,有的管理這年終獎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像各大工廠的負責人、琉球城這邊的負責人等等,這些人的年終獎隨便一個也都是有幾千兩銀子。
據說業績最好的琉球城負責人李遠山年終獎差不多能夠拿到上萬兩銀子。
上萬兩銀子對于有錢人來說並不算什麼,可是對于普通人而言,這絕對是天文數字。
而這些管理大多數原先都普通人,因為勤奮好學,工作努力,做出了突出的業績,走上了管理的崗位。
能夠獲得如此豐厚的獎勵也是讓劉晉麾下諸多產業的人一個個都激動萬分。
像琉球城的負責人李遠山,今年是琉球城真正爆發的一年。
琉球城這邊不僅僅開墾出了大量的田地,建起了一個個規模浩大的種植園,更是在琉球城這里接連興建了幾座新的城池。
另外李遠山這邊也是采用新型的經營模式,琉球城大量招募大明各地的窮苦人去琉球這邊開墾土地,種植水稻和甘蔗。
琉球城收購他們的甘蔗,然後熬成白糖來出售,同時也是在南洋各個種植園這里建立白糖工廠,專門收購南洋種植園的甘蔗熬糖,從而壟斷了整個蔗糖業。
各大商行在南洋開闢種植園,他們非常簡單,只需要種植甘蔗,然後將甘蔗賣給琉球糖業就可以了。
盡管這樣賺的會更少一些,但是熬制雪糖的技術掌握在琉球糖業的手中,你自己熬制出來的蔗糖根本就比不上,還不如干脆賣給琉球糖業,簡單省事。
南洋地區水熱充足,土地肥沃,人工又非常廉價,一個個種植園也是因此大賺、特賺,其實也就是圈一塊地,開闢出來種植甘蔗如此簡單,從此以後銀子就滾滾而來。
很多嘗到甜頭的商行在這過年的時候也是召開了股東大會,將背後的東家都喊過來,商討著明年繼續擴張種植規模的事情。
糖這個東西,一直以來都是真正有錢人和貴族才能夠享受的東西,它的價格是非常高的。
即便是琉球糖業的存在,讓糖的價格一降再降,但是價格依然很高。
可是銷售卻是非常的火爆。
不僅僅在大明這邊銷售火爆,而且朝鮮、倭國、南洋諸國都對糖的需求非常旺盛,雪白、雪白的雪糖幾乎是已經可以和瓷器、絲綢、茶葉相媲美的東西。
甚至于連草原上的牧民們,這雪糖都成了他們的必需品,每天喝茶不加糖,那是完全沒有靈魂的。
琉球糖業靠著李遠山的經營在弘治十三年算出來差不多賺了兩千多萬兩白銀,給李遠山上萬兩銀子的獎勵根本就不算什麼。
琉球糖業背後最大的東家,當今天子太子殿下朱厚照甚至于還親自接見了一次李遠山,賞賜了一些東西給他。
對于如此會賺錢的人,誰都非常喜歡的。
一年賺兩千萬兩白銀,如此可怕的盈利能力,堪稱恐怖。
弘治皇帝收到年報的時候,整個人都忍不住直感嘆。
以前怎麼就沒有發現這銀子會如此好賺呢?
以前摳摳搜搜的,積攢了十年內帑也不過才一百多萬兩銀子,大明國庫一年的稅銀都還不到三百萬兩白銀。
現在僅僅只是這琉球糖業一個產業,算下來,他弘治皇帝家(嗯,包括太子的股份在內)都能夠分到將近千萬兩白銀。
這隨著各個產業臨近年關進行結算,弘治皇帝的內帑都爆了,裝不下了,沒有辦法,只能夠都存在大明第一銀行里面去,反正放里面也是有利息的,可以銀子生銀子。
劉晉和弘治皇帝、太子以及武將勛貴集團們的產業收益都非常的火爆。無憂愛書網
琉球糖業算是業績最好的,但其它產業的業績其實都不差。
像大明第一銀行,現在它的業務不僅僅遍布大明的兩京十三省,在海外也是遍地開花,甚至于在朝鮮、倭國、南洋都已經開辦起業務來。
一方面是吸收存款,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貸款出去,僅僅只是靠著賺利息差,大明第一銀行今年也是賺了上千萬兩銀子。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大明第一銀行現在賺錢都不是最主要的。
它現在已經不僅僅掌握了大明的貨幣發行權,更是滲透進朝鮮、倭國和南洋地區,銀元和銀票大行其道。
銀元就算了,它基本上其實都是虧本的,鑄造出來的銀元有火耗,而且這個時代的火耗還是極為厲害的。
真正厲害的是銀票,這個東西才可怕。
它本質上僅僅只是一張紙,但因為可以從大明第一銀行這里兌換對等的銀元,也是逐漸的流通開來。
使用銀票自然是比銀元方便很多,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怕大明第一銀行跑路,所以接受程度不高。
但是隨著大明第一銀行的業務不斷的開展起來,分行遍布各個地區,使用銀票就非常的簡單、方便了。
長期的優良信譽以及超強的防偽技術也是讓它迅速的流通起來,不僅僅大明的商人、商販在使用,甚至于現在連普通人都在使用這個銀票。
銀票的發行上,劉晉原本就是本著貨幣去做的,所以不像那些錢莊什麼的,一張銀票就是幾百兩、幾千兩之類的。
大明第一銀行的銀票是一兩銀子、二兩銀子、五兩銀子這種,最大的也不過才一百兩銀子,這就非常方便流通了。
普通老百姓也所能夠使用和接觸。
當然了,大部分的老百姓還是喜歡銀元,這東西看著實在,銀票總覺得有點虛。
但是商人們卻是非常喜歡銀票,出門做生意帶著銀子多重、多累啊,帶著銀票就方便多了,反正哪里都有大明第一銀行的分行,隨便去換銀元就是了。
銀票在大明流通,也是伴隨著大明商人、商行傳到了朝鮮、倭國和南洋,慢慢的也是被這些地方的人所接受。
這東西才是大明第一銀行最值錢的東西,地位確認之後,以後就可以輕輕松松每年靠著發紙票來掠奪財富了。
當然了,劉晉可不會如此殺雞取卵,劉晉也是一再向大明第一銀行的東家們強調這個東西的重要性,千萬不能讓它變成紙,否則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
除了大明第一銀行之外,天津造船廠、玻璃廠、密雲鐵廠,這幾個也都是下金蛋的母雞,特別是天津造船廠,它也是非常的賺錢。
一艘遠洋大船賣二十多萬兩銀子,關鍵是還要需要排隊,訂單爆滿,都已經接到幾年之後了。
賺到錢的商行都恨不得現在就擁有成百上千艘的遠洋大船,所以訂單很穩,不僅僅天津造船廠業績好。
其他人開辦的造船廠,盡管技術、質量都不如天津造船廠,可是生意也同樣非常的火爆,張皇後兩個弟弟張氏兄弟的張氏造船廠現在都已經成了他們張家最重要的產業了。
別看技術不行、質量也不是很好,卻是牛氣沖天。
天津造船廠去遼東的遼河口開新廠,他們也是跟著去,天津造船廠去淞滬、去琉球這邊開新廠,他們還一樣跟著去。
這張氏兄弟也是人才,自己沒有本事,倒也會學人,天津造船廠開高工資,他們也是跟著開高工資,千金市骨,倒也讓他們聘請了很多的造船人才。
天津造船廠接連開了好幾個分廠,投資的規模是一個比一個大,招募人手也是越來越多,再加上天津造船廠本身的工資待遇都非常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津造船廠一年也還是差不多給背後的這些東家們盈利了差不多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造船就是暴利!
沒有辦法,想要去海外賺銀子,沒有船是不行的,天津造船廠的船是最好的船,大家都信賴,也都喜歡,訂單非常多。
特別是大明江南地區的這些大家族、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紳們也是慢慢的走上了軌道之後,他們在大明海外的擴張方面,更是非常的積極主動。
沒有辦法啊,再不努力,這都讓北方人給吃光了,到時候就沒有他們的份了。
弘治十三年的下半年,它已經不僅僅是北方的京津地區持續不斷的發力了,南方這邊的江南地區,甚至于連廣東、福建都開始發力了,最火爆的就是遠洋貿易,這船的需求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