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是反復小人,手下真的只有一群烏合之眾?
這不是開玩笑麼?
但是為何彭羕要這麼說呢?
不外乎就是想要給斐潛一個印象,一個劉備很好對付,川蜀唾手可得的印象,然後就挺軍川中,和劉備正面開搞。
呵呵,斐潛說了一句之後,就看著彭羕笑而不語。都到這個份上了,還來蒙人?
彭羕最終低頭,說了一聲將軍明鑒,其實也是表明,既然將軍你都知道了,那還跟我在這里繞什麼圈子吶……
斐潛猜到了什麼?其實斐潛是猜到了彭羕這一次前來,前來作為游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還想要保住他在廣漢左近的這些家族產業,是特意是來走門路的了,不管斐潛最終要不要出兵川中,都需要先確保彭羕他自己在廣漢左近的這些利益不受損害。
作為川蜀大姓之一,彭羕的目標,其實和斐潛的戰略當中,有一小部分是利益重合的,也就是斐潛不希望得到一個被打的稀爛的川蜀,川蜀的這些大姓大戶同樣也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在幾十年或是幾百年積攢下來的家業也在戰火之中毀于一旦。所以,在保全川中經濟上,斐潛釋放出了善意,川中大姓們也就立刻抓住了這一點,派出了彭羕前來商議。
不過斐潛和川中大姓之間,也有些目標上的差異。斐潛的目的是只要川中不完全打爛,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就行,但是對于川蜀大姓大戶來說,這真是稍微壞一些,就跟要了他們的命一般……
可以說,之前的張松只是起了一個頭,加上現在的彭羕才能算是完整的一個結果。當然,具體還是要看雙方商討得如何。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其實劉備在川蜀之中並不像是後世游戲里面的那種調調,只要是劉備坐鎮,便是+200%的民心歸附……
斐潛覺得有些好笑,當年他自己看三國的時候,對于什麼曹操佔據天時,孫權佔據地利,劉備佔據人和,然後才能三分天下的所謂概念深信不疑,可是到了現在才知道,其實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不過是羅老先生的一個玩笑。
真實的情況是任何一方都有天時地利人和,只不過是或多或少罷了。天時這個暫且不討論,各人有個人得機會,單單說這個地利,劉備的川蜀,難道就沒有地利?還有曹操的關中,若不是子午谷等山道地利,劉備會攻打得那麼艱難?
人和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就沒有大範圍的人和,有一小部分就已經是很不錯了。縱觀整個三國,哪一家不是在和外部打生打死的同時,內部也在打死打生?
曹操為什麼稱呼夏侯淵是白地將軍?只是因為鹿角的關系?
孫權為何前期打壓江東四大姓,後期又提拔這四姓的子弟?還同其聯姻?
劉備進川之前人才濟濟,為何進了川之後卻陷入困境?真的是因為川蜀之中就沒有後繼人才?
對于不服自己的這些大姓大戶,當地的豪強士族,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抑或是劉備,采取的策略都相差無幾,華夏優良傳統一脈相承,打壓和拉攏。
其中暴躁老哥孫策是下手最狠的,就像是後世許多杠精一樣,動不動就叫囂著殺殺殺,然後「屠戮江東英豪」,殺雞給猴兒看,于是東吳四姓只好暫時表態臣從,隨後便千方百計找了個機會,干掉了孫策。
歷史上的這種敵對和壓制的政策,可以說是引發了孫策的慘案的前提。所以孫策臨終前也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對孫權說︰「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暗示孫權可以放寬一點兒對吳人的抑壓政策,以建立更廣泛的統治基礎。
曹操就稍微好上一點,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殺邊讓,殺楊修,殺孔融,當然,曹操不像是孫策,動不動就屠戮全族,而只是大多數時候只是殺頭面人物,但是就算是如此,曹操也沒撈到什麼好結果,到了赤壁之戰後期,矛盾便是全數爆發……
劉備呢,前期確實是真正「人和」的,也就是為了真正的普通老百姓考慮,鞭打督郵,治理平原等等,可是到了中期,劉備發現只有這些普通老百姓的口碑有個鳥用啊,要錢沒有錢,要人沒有人,除了落得一手的好人卡之外,便是像喪家之犬一般被人到處驅趕。
于是乎劉備就開始各種聯姻,跟上層的士族子弟也慢慢的進行融合,與廣大的普通民眾的「人和」也就轉變成為了小範圍的「人和」,在赤壁之戰的時候甚至有意無意的利用普通民眾阻擋拖延曹操的進軍腳步……
現在,劉備雖然沒有經歷過長阪坡,但是在川蜀成都干的事情也是差不多,一方面借荊州兵卒壓制和收編東州兵,然後拉攏一部分落魄的川蜀士族,打壓原本掌權的東州人士和川蜀士族。
而彭羕,明顯就是屬于被劉備打壓的那一派的。
既然話已經挑明,彭羕也就沒有繼續繞彎子,而是侃侃而談道︰「川蜀之地,絕非坐守之地也。當以得川蜀而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險而坐守之,則必至于亡。劉益州父子二人,便為佐證也……」
「昔日高祖,王巴蜀,都南鄭,出陳倉,定三秦,戰于滎陽、成皋之間,而天下遂歸于漢。故而,若窺巴蜀之險,則從而竊據之。當其始也,氣盛力強,智勇交奮,勃然有並吞四方之勢,故足以創起一隅。若其後處堂自足,意計衰歇,妄思閉境息民,卻不知已然氣力衰竭,無力以拒外敵矣。」
「是故從來有取天下之略者,莫不切切于用川蜀也。秦欲兼諸侯,則先並蜀,並蜀而秦益強,富厚則可輕諸侯。如今將軍欲進川蜀,又遇劉氏竊據川中,不服王化,若不能及早去之,恐異日禍延也。宛西羌舊事,稍有耽擱,致其坐大,蹂躪地方,難以收復。今將軍既兵至廣漢,何不揮軍直下,早日底定,即可專注山東,以待天時。若將軍仍有疑慮,吾等不才,願為先導,盡綿薄之力……」
斐潛伸出一只手,制止了彭羕的滔滔不絕。媽拉個巴子的,說了這麼一堆,依舊是假大空的套話,一點實際性的東西都沒有,什麼先導,就說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掐斷的道路,還似乎覺得已經是做出了很大貢獻一樣。
斐潛盯著彭羕,說道︰「永年以為,劉豫州,何許人也?」
「劉玄德,梟雄之姿也……」彭羕沉默片刻,推翻了之前所謂的「烏合之眾」的言辭,重新下了一個定義。
斐潛點點頭,然後長長得嘆了一口氣,說道︰「既是梟雄……爾等車馬眾多,蔓延而來,劉豫州會毫無察覺?」
彭羕愣了一下,然後頓時色變。
彭羕之所以還多少拿捏著架子,無非就是待價而沽,現在連待價的東西都沒了,那還能落得什麼好價格?
斐潛搖頭,沒有繼續說什麼。彭羕這些人畢竟還是斗爭經驗太少,或許是之前劉焉和劉璋這個等級,並沒有讓彭羕等人多麼費心思,所以到了劉備手中的時候也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出現了這種不應有的疏漏。
這其中也有斐潛引誘和推動,當然斐潛是絕對不會承認這一點的。而且斐潛也是有意想要看到川中的這些川蜀大姓大戶和劉備發生一些劇烈的沖突,只要底子不打爛,斐潛甚至還希望能夠斗爭得激烈一些……
明面上麼,斐潛自然也就帶了一些惋惜之色,語氣之中也有些不滿之意︰「爾等自詡為川中智慧之輩,如今卻是……唉……」
此言一出,頓時就像是千斤巨石一般,咕咚一聲砸在了彭羕勉強維持的外殼之上,將其砸了一個稀爛,露出了其虛弱無能的一面來。
「將軍!這,這……」
彭羕「這」了半天,沒能說出什麼道道來,反倒是頭上的汗珠滾滾而下,在外袍之上打濕出大小不一的圓點。
彭羕最終臉色漲紅,也失去了原有的平穩氣場,吭哧一下拜倒在地,叩頭有聲︰「將軍!還請將軍看在川中父老一片拳拳之心,速救吾等于水火啊……」
………………………………
從漢中想要進入川蜀,其實有三條路。
嚴格講起來,應該是四條路,自西向東分別是︰陰平道,金牛道,米倉道,洋巴道。只不過陰平道山路實在是太過崎嶇,又因為這條路是從隴南出發,經文縣,平武,通江油,雖然可以避開劍閣險關,直通成都平原,但是長七百里。又缺乏水源補給,同時周邊也由于沿途艱險,人煙稀少,所經之處古時多屬氐,羌這些少數民族的活動範圍,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一般人也不會走這一條道路。
不過,這一條路,最終還是被鄧艾帶人攻破,這也是陰平道在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歷史當中記載當時鄧艾等人用毯子裹住自己,從山上翻滾而下,跨越懸崖峭壁,偷渡陰平直取蜀漢,走的就是這條險路,結果發現在在陰平竟然有廢棄的兵營,說是原本諸葛設立,後來川蜀中有人說是毫無作用,勞民傷財,便廢棄了,鄧艾當時就是直稱僥幸……
所以當下這一條陰平道,基本上走是有人走的,但不適合大規模進軍。
斐潛進軍川蜀,走的是米倉道。米倉道在巴山通道中的的地位,和金牛道差不多。從漢代到唐代,川中百姓往來漢中,關中,大都是走金牛道和米倉道。
米倉道最難的地方就是兩個,一個是兩角山,一個是九井渡,一個是難以攀越,一個是激流難渡,但是有了火藥之後,開山鑿石也就不是那麼工程浩大的事情,再加上黃氏工匠,在九井渡搭建了鐵索吊橋,因此反而比金牛道還要更加便捷一些。
而最後一條洋巴道,從達縣經巴山抵達洋縣。這條路見于記載較晚,也較為艱難,行軍打仗和平日出行都很少經過,地位要低于金牛道與米倉道,獨在唐代時尤為繁榮。
這是因為在唐朝時期,重慶乃至三峽左近都生產荔枝,這正是唐朝達官顯貴們的最愛。運送荔枝走的就是洋巴道,雖然艱險,但是因為路程比較短,荔枝能更加新鮮,因此洋巴道又被稱之為荔枝道。
而劍閣所在的金牛道,則是是巴山山道之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歷朝歷代的官道,大部分都指這一條,李白蜀道難之中說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說的也是這一條山道。
金牛道從漢中出發,經勉縣、廣元、劍閣、綿竹,再到成都,開發最早的一條山道,也是川蜀之人以前往來漢中關中最常走的一條山道。
劍閣關,便是在金牛道上。
李恢帶著人馬,站在土坡之上,遙看劍閣關口,忽然輕聲嘆息道︰「欲進川蜀,則先定金牛……劍閣之要,便于其沖……」
李恢在前方感概萬千,在李恢身後的護衛則是有些擔心,畢竟這一次前來劍閣,是要收取劍閣守將張翼的軍權的。換句話說,就是來抄張翼的飯碗來的,若是順利還好,若是張翼心存異念,翻臉不認人,就僅憑李恢帶著這四五十人,能在劍閣關中掀起多大的風浪?
李恢原本也是窮困潦倒,這一段時間才算是風雲際會有了些起色,而這些護衛也都是這一段時間才招募而來的,相互之間自然不可能像是那些長期在一起磨合時間長久的將領那樣心意相通,如臂指使。
李恢轉頭看了看,哈哈笑了起來︰「一個個的,怎生如此面色?」
護衛低聲說道︰「據說劍閣關中,有軍兩千!張將軍手下,亦有五百私兵……將軍你看看,我們……」言下之意,我們就這四五十人,要是真的動起手來,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李恢仰天大笑︰「此去劍閣,何必動刀槍?」
「不動刀槍?」護衛顯然有些將信將疑。
李恢沒有繼續說什麼,徑直打馬前行,哈哈笑著︰「且隨某來!」
一幫李恢的護衛親兵左右相互看看,也只能硬著頭皮跟著李恢往劍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