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章獻上,今天也有考試,但是更新不會耽誤,章節字數夠足,求月票,求推薦來祝福!
跟隨樊須一起來到鄉間的甄氏弟子驚訝地看著新上任的「勸農使」將粗壯的雙手深深扎進厚實的泥土里,捧起一團黑乎乎的泥土,皺著眉捻了捻土質。這還不算,他居然還貼近臉聞了聞,那上面可還有些新潑灑的糞肥呢!竟一點都不怕髒!?
他看得目瞪口呆,樊須剛下車時還著儒袍寬袖,現在上身卻只有短打,是方便活動的褲,不似官吏儒士,卻像個樸實的魯國農人。
樊須絲毫不在意這些,他嘆息道︰「禹貢說的不錯,兗州的土質黑而不肥,這里的草是茂盛的,這里的樹是修長的。這里的田地在九州里只能排到第六等,所以賦稅不能過高,魯城的君上和三卿取二半之稅太過了,還是小司寇的十一稅好!」
直到這會,樊須才發覺向導的怪異表情,于是便扔了泥土,黑乎乎的手在身上隨意擦拭,對他裂開嘴,露出潔白的牙齒︰「勿怪,我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
樊須是西魯本地人,其祖上雖為士,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貧賤如庶民,還得自己力田。他打小便提著裝著糙米的籃子去田間地頭送飯,他的阿母常年勞作,腰弓著厲害,她常說地里的泥巴是最養人的,不光能長莊稼,還能治病。年幼的時候,他身上哪兒弄破了。阿母都不由分說,往上面拍一塊黑乎乎的濕泥巴。
說來也怪。就靠著這些髒乎乎的泥巴,樊須的身子從小硬朗。挺過了多次疫病安然長大。年紀稍長後,他得到同鄉冉求的引薦下,捧著幾串束修進入孔子門下,為他命字為「子遲」。
樊須一如其字,在學習禮樂詩書上十分遲鈍,比顏回等天才弟子大為不如,而天然呆的提問者也被子路師兄佔了。所以他默默無聞,不怎麼討夫子喜歡,他對禮樂的興趣也不大。唯獨因為少時經歷而對農稼懷有一種好感。
因為對夫子的崇拜,他以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才會笨笨地請學稼。
孔子希望弟子們問仁,問知,問禮,問德,問何為士,何為君子,如何治家治邦……卻從未想到。竟然有個呆呆的弟子來問怎麼種莊稼,這種低劣的問題讓他如何回答?于是他敷衍地道︰「吾不如老農。」
笨笨的樊須還沒發覺夫子的不快,又請學為圃。孔子更不耐煩了,一揮手道︰「吾不如老圃。」
樊須尷尬地趨步退出後。孔子對還在里面的愛徒顏回和子貢說道︰「小人哉,樊須也!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則民莫敢不敬;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則民莫敢不服;在上位的者只要重視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若能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民眾就會襁負其子而至矣,哪里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
子貢出來後。婉轉地將這件事告知了樊須,讓他稍微注意些,但樊須卻只是撓了撓頭︰「多謝師兄,我知之,但看著那光禿禿的地,我總忍不住想種些東西。」
從此之後,在孔子講學時,樊須越發拘謹起來,禮樂仁義知都不敢問了。他也不敢和大白天公然晝寢的宰予一樣,只敢在放課後像一只久關樊籠的麻雀般飛出去,游蕩在知了和陽光充斥的里閭田畝間,這是他的故鄉,他熟悉的土地。
很快,孔門弟子間就傳出了一個大新聞,子遲將夫子反諷的氣話當真,還真去請教老農老圃,學耕地種菜去了!
此事千真萬確,喝醉酒後抱著瑟在中都四處溜達的曾點親眼看見,樊須在老農指點下,扶著犁,將一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子貢再次過來質問時,樊須還是笨笨地撓了撓頭,咧嘴笑道︰」師兄,其實看著這片地被開耕播種,長出粟稻葵菜來,我就覺得自己學到了夫子所說的禮。「
「這是什麼禮?」
樊須躬身而拜︰「像後稷那樣,為農稷之官,親自帶著農人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萬民衣食,這就是我認為的禮了。」
沒錯,這就是樊須喜歡的禮樂,非居周公孔子那般居廟堂之高,非老子一樣避江湖之遠,而是扎根于鄉土里閭間。
樊須覺得,和那些老農老圃相處比和高冠朝服的士大夫麼相處輕松多了︰他們穿得十分簡陋,臉上的皺紋里積滿了陽光和泥土,向他微笑時,還能看到空洞的嘴里牙齒所剩無幾,樊須不需要鞠禮,不需要任何繁文縟節,只需以同樣的方式回笑。
農人們也時常因為勞役,疫病,災荒,親友死葬而悲傷。但很快,他們就會舉起和里閭涂道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就像彈去身上的一根稻草,然後繼續扛著簡陋的農具走進土地,臉朝黃土,背朝天。
樊須覺得,農稼,唯農稼,這才是上到神農之世,下到千百年後恆古不變的生活方式,這才是一切禮樂的基礎!
……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自此以後,不學真正的禮樂,卻想去動手勞力的樊須越發被孔子視為小人哉,僅僅因為他樸實而善于作戰,這才作為冉求的副手,在中都當了一個小小的伍長。
在中都更換邑宰後,一眾孔門弟子大多跟隨孔子去魯城,加塞進宗伯屬了,只有少數人留下。不受待見,也不願離開鄉間的樊須自然是其中之一。
或許是冉求的請求,或許是同為「差生」的緣故,宰予對樊須的軍事才干倒是十分欣賞,舉薦他為邑司馬。沒了夫子和一眾天才師兄的壓力後,樊須也做得有模有樣。在趙無恤的默許下,他效仿冉求的練兵之法。以平日相識的農人子弟練成山寨版鴛鴦陣,過境之賊。乃至于來窺探的齊兵統統被擊潰。
戰後論功行賞,中都這邊的邑宰和司馬也去拜見趙無恤,已經許久沒和卿士大夫往來的樊須有些緊張。近來坊間流傳著趙小司寇和夫子起了齷齪的傳聞,之前夫子經過中都時,已經對他和宰予的為政十分不滿了,就這麼公然來拜見趙無恤,真的好麼?
不過趙無恤的禮賢下士和親民姿態與魯城的三桓大不一樣,這倒是讓樊遲大生好感。只不過對于趙孔分歧的事情,無論是子有。還是子華都保持了沉默。
最後,無恤的一句話打消了樊須的遲疑。
「學稼學圃?這有什麼?神農,後稷不都是這樣的麼,我祖伯益也親自養馬,所謂的勞心者與勞力者,不過是分工不同罷了。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是為禮樂!若一定要分出個高低,農稼才是禮樂之本。」
樊須激動不已。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是為禮樂!說得多好啊!不愧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趙氏君子,他能低頭看到寬厚載物的土地。也是昂首傲視高高在上的昊天!
無恤又道︰「我听子有和子貢說子遲對農事頗有心得,可願意做我的勸農使?農忙時就負責巡視各邑,推廣代田法和牛耕之術。農閑時就和老農老圃們總結技藝。我一直想讓人寫一本農書,卻找不到既識文斷字。又熟悉農事者,想來想去。還是你最合適!」
樊須愣住了,夫子和其他師兄弟就不說了,哪怕是宰予,也只是借重他的領兵之能,對他親事農稼一向持反對態度,趙無恤竟是第一個表示支持,並且願意讓他在農稼之事上做些事情的人!
功利的宰予在朝樊須眨眼,暗示他拒絕,趙無恤手下的「勸農使」職位雖然和邑司馬相當,但權力卻小了許多。他自以為已經窺見了趙無恤的志向,先竊取西魯,再和欒盈一樣擁兵歸國。以後在無恤麾下戰事一定少不了,樊遲若能為旅帥、司馬,一定能壯大孔門一系在無恤勢力里的力量。
至于勸農使,這奔波勞碌,卻沒什麼好處的職位,還未引起宰予的重視。
可趙無恤的下一句話,卻讓樊遲丟掉了一切遲疑,俯首而拜了。
「子遲勉之,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或許有朝一日,你會成為’農家‘之祖呢!」
「我?農家?之祖!?」
樊須驚呆了,受趙無恤言行的影響,現在已經有人將古時候的太公望,還有現在的司馬穰苴,孫武子稱之為兵家,更有人將孔門稱之為儒家,而醫扁鵲的「靈鵲」則為醫家。
自己這個孔門的小人哉,在趙氏君子眼中,居然有開宗立派的資格?
他隨即放棄了一切,無視了宰予的瞪眼,甚至不再關心孔子和師兄弟們的看法,他成了趙無恤的勸農令,在孟春正月時回到了他最心愛和熟悉的土地上,和老農老圃們談笑風生。
「在正月里,天氣會往下降,地氣則往上升,天地之氣和合混同,于是草木開始萌芽生長……」
趙小司寇下令布置春耕之事,而樊須則受命行走西魯各邑,審察和修整田間的阡陌和水渠,增修龍骨水車。他認真地考察丘陵、坡地各種地形所適宜種植的谷物,代田法如何因地施展,牛耕和犁、鋤怎麼運用,將這些教導給農人,讓他們沒有疑惑。在孟春之月將田事整飭妥當,才能有秋日的豐收。
趙無恤頒布的禁殺牛祭祀的法令,在他的解釋下有理有據,說服性極強。」尚書有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二三子不要怕神主不高興,只要將牛套上犁,將田畝的土都翻過來,等幾個月後長滿綠油油的粟苗,入秋後變成黃燦燦的糧食,蒸騰給鬼神,他們會更加歡喜!不是因為血食而歡喜,而是汝等勤勉農作的德行!」
樊須畢竟在孔門里耳渲目染,要是連一群里中氏族都忽悠不了豈不是白混了,這是對里中的士和中家說的,對貧賤之家,他則說道︰」邑寺將為每個里閭提供耕牛,以什伍為單位輪流使用,曾參戰為卒的人家優先!「
「奈何農具還是不夠啊!」有里長如此抱怨。
樊須笑道︰「至于農具……司寇說了,去歲齊人在西魯拋下了數千尸體,俘虜也有五千,殘戈斷戟則數不勝數,這些東西部分被農人拾走,可大部分卻入了府庫,于是司寇決定將其回爐重新熔化,鑄造為新制式的鋤、鏟、犁!也是按照什伍分發,還是曾參展為卒的人家優先!」
勸農使和其手下的農吏每到一處,就會將此事宣布下去,同時在亭舍里社中將耕牛,種子,農具分發。毫無例外,無論是在郿邑,還是廩丘,甄,鄆城,亦或是濮南衛地,都引發了陣陣歡呼!
老農和老圃們都是一個個國野家族的領頭者,他們認定,一個重視農事的領主,一定是個好的領主!
千百年以後,農民的思維依然如此直接簡單。
「賢載司寇!鑄劍為犁!」
……
趙無恤就在這一陣陣的歡呼中悄然北上,來到了新領地郿邑與須句交界處的一座不起眼丘陵下。
這里叫桃丘,是他能控制的最大一座鐵礦山!
「用殘缺兵器回爐造青銅農具顯然是不夠的,在邢敖有吳國鍛劍匠消息前,在立秋冬小麥種下前,先想辦法造幾千把能用的鐵鋤頭出來,這才是種田流的正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