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晚上還有一章,有點晚
趙無恤豪言壯語讓萇弘驚訝,他從中窺見了熊熊野心,在為成周和劉氏擔憂之余,「學宮」二字又讓他充滿好奇。
「何為學宮?」
「學宮,就是大學。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庠序又被稱之為小學,務在教童子識字認數,明禮修德。至于大學,是讓如同當年萇叔一樣的成年士人繼續進修深造的地方,入學者可盡情閱覽群書,在諸位聞人指點下進學。」
在鄴城建立一座嶄新的學宮,讓其成為趙氏、晉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的「大學」,這是趙無恤很早之前就產生的想法。
他並非沒有施行過教育政策,但早年的趙無恤並沒有現在這麼成熟,他在魯國頒布的一些舉措太過理想化,比如在各地進駐靈鵲醫者改善醫療條件,比如在鄉中普及蒙學,在實行一段時間後都陷入了瓶頸中。
靈鵲們飛的太散,醫生經驗不足,導致診治速度低下,各地藥材不足,醫館也遲遲不能轉虧為盈,隨著扁鵲的老去,年輕一代的醫者有些青黃不接。至于蒙學,也要財政部門在上計中倒貼錢,想要在魯國每座鄉普及開來不但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海量的識字老師,前者且不說,後者是根本無從解決的問題。所以只能在每個縣和大邑設置一兩所而已,鄉閭中只能又回歸到鄉射禮里進行間歇性的教學。
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太過落後,基礎人才太少。識字率較高的魯國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地方了。所以擔任晉國上卿後,針對趙氏領地內人才不足的情況,趙無恤冥思苦想,要如何才能突破以前的不足,找到一種最合適這個時代的育才擇才方式呢?
在府庫不充裕,識字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強行推廣蒙學是行不通的。先前的招攬食客適用于封君、領主,對于趙無恤這種帶甲三四千乘的有國有家者顯然已不適用。
所以趙無恤便靈機一動,與其四處去尋訪賢能,不如讓賢人自己送上門來,這些從天下各國收集整理的萬卷書籍,就是魚餌!
在書籍缺乏,天下士人卻求學若渴的先秦時代,哪里有知識,哪里就會成為文化中心!
趙無恤記得,後世日人內藤湖南有一段論述,講先秦時期華夏文化中心的轉移,先在成周守藏室,後到魯國曲阜杏林,之後是魏國西河,在之後是齊國稷下,這幾次轉移,都是百年之內發生的事情……
周守藏室吸引了孔丘、計然、萇弘等人來求學,是因為老子將它打理得井井有條,這里有豐富的書籍可查閱。魯國曲阜吸引了東方士人、黎庶甚至游俠絡繹不絕,則是因為孔子、少正卯等人首開私學,尤其是孔子有教無類,听過他講課的弟子多達兩三千。
這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至于還未發生的事情,趙無恤也一清二楚。
在歷史上,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子夏來到魏國西河(河西)講學,傳播儒家經典、文化,吸引了大量中原士人,如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甚至連吳起、李悝、西門豹也從中受益,他們中有不少人成為魏國的治世良臣,開創了魏文魏武魏惠三代霸業,將趙韓兩國甩得遠遠的……
至于百年後田齊桓公的稷下學宮,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子百家薈萃于此,相互爭奇斗妍,殷周的知識在那里發酵,最後醞釀出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百家爭鳴!
不過在趙無恤看來,這兩件事只怕是不會發生了,至少不會在河西和臨淄發生,因為接過老子、孔子二人傳播文教使命的,將是他,是鄴城的新學宮!
就讓河北成為華夏新的文化中心吧!
「晉國的新絳泮宮在內戰開始後便荒廢了,如今晉已遷都,銅鞮狹小,不足以建立學校,故而我打算把學宮放在鄴城。先建立守藏室藏天下之書,再請萇叔和遽伯玉、顏闔、史趙等聞人坐鎮主持,一面整理書籍,一面也推陳出新,編篡新書,吸引晉國和諸侯士人來此求學。萇叔覺得此策可行否?」
萇弘閉上了眼,思索片刻後道︰「如此一來,非但晉國,天下士人將盡歸趙氏矣!」
他是從窮士一步步起來的,所以知道這些人的做派,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是後人無法想象的,這種渴望足以讓他們跨越千山萬水,行走數國,只為求觀一卷竹書……
後世的孟子、墨子尚能依靠幾車竹簡吸引許多弟子,更何況趙無恤的學宮。
不費勁尋找人才,而是讓人才主動找上門來!趙無恤這一招,便勝過當世效仿趙鞅養食客的魏、韓、陳氏,以及後世各種在四野里到處尋找隱士的君王無數倍!
老子的守藏室是個場所,愛來來愛走走,孔門是純粹的私學,唯一的老師教授許多學生,西河學派則是官私結合,稷下則是官辦高等學府,但是學術氛圍寬松。
至于正在肇基中的新學宮,趙無恤預想中,它應該和稷下類似,是一個官方出資主持,混雜部分私學的大學。
思想方面,他手下儒、道、法已經齊全,趙無恤感受得到,他們正摩拳擦掌準備爭奪話語權,三方無不希望自己成為受趙卿重視的治國理論。除了創始人尚未出生的墨家外,戰國顯學差不多齊全了。
趙無恤親自干預影響的理科方面,計僑的數、樊遲的農、公輸班的工,也都逐漸成型,只需要給予足夠的鼓勵和指點,就能不斷推陳出新。
這個大學,應該是兼容並包的,應該是積極入世,不但能讓學術深入振興,還能政府隨時咨詢,更能源源不斷地為趙氏輸送高等人才!
無恤想的太多太遠,無法一一對萇弘明說,但光是收天下之書整理出新,就足以讓老者心動了。
所以在威脅和引誘下,萇弘還是同意了,他將隨趙無恤去鄴城,成為入駐學宮的第一批名士,也是吸引天下士人趨之若鶩的招牌。
……
此次南下盟津,趙無恤成功逼迫周室親趙派上台,單公取代劉公成為執政。
帶著萇弘和一船古籍竹書回到溫縣時,這里的搬遷準備已經基本就緒,作為臨時主邑,溫縣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只剩下祖宗靈位和廟宇的作用了。
侯馬之盟後,趙無恤又和韓虎簽署了一項換地密約,原本屬于韓氏的河內之地雍、寧等劃給趙氏,趙氏在河陽以西的幾個小邑苗、樊等則劃給韓氏,如此一來,趙氏的河內便能向南擴展,韓氏也終于能從南陽地直達河外領地。
所以溫地的趙兵也基本調撥殆盡,趙氏未來數年的戰略,不是局促于天下中心一隅,而是看向了廣闊的邊疆︰夏屋山以北的代,還有盤踞河北肩脊的中山國,取之能得十倍之利,又不會讓中原諸侯驚恐,來個五國伐趙。
這也是趙無恤北遷鄴城的重要原因!
最先過去鄴城的一批人中,有兩位懷胎四月,小月復微微隆起的產婦。也真是三喜臨門,趙無恤的夫人樂靈子和媵妾孔姣是在趙無恤西征前雙雙受孕的,歸來後被告知自己連中兩元,讓趙無恤喜出望外,子嗣稀少一直是他的心病。
無恤準備送她們到鄴城待產,在那里誕下遷都後的第一批新生兒,他們的名字,趙無恤決定由自己好好取。
而他的阿姊季嬴,還在靈堂為趙鞅守孝,她會呆到夏七月,趙鞅三年喪期過後才走。而趙無恤去安排好鄴城事務後也會再度歸來,與季嬴一起,陪著父親走完最後一程。他可是有許多許多話要與趙鞅說呢,包括自己的由來身世,包括自己的遺憾無奈,包括自己的夢想……
等到七月份父親孝期結束,趙無恤還將向天下公布一段鮮有人知的往事,並迎娶一位新的夫人,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太久……
分晉國,挾國君,逼天子,再加上娶姊,趙無恤這幾年做過和將要做的事情在正統禮法眼中,無不是大逆不道之舉,他有時候不由會想,道德君子孔夫子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大概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吧!」在帶著大半家當啟程北去鄴城的路上,趙無恤騎在馬上,自嘲地笑了起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