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長孫皇後讀完了十回《三國》最初的章節,用了一個半時辰,連李二陛下過來吃飯都沒有出來,李二陛下倒也不覺得奇怪,快速的吃完了飯,就進了房內,等著長孫皇後自己清醒,不一會兒,長孫皇後小聲說了一句︰「怎麼沒了?」
李二陛下啞然失笑,這和自己之前的感覺是一樣的,這小子寫的這個東西實在是扣人心弦,使人無法自拔,不得不連著看下去,生怕錯漏了一點點章節,就沒辦法連接起後面的故事,所以完全停不下來。
長孫皇後也發現了這《三國》的魅力,這的確不是史書,和正史《三國志》的記載有不少不符合的地方,但是大的方向卻是正確的,很多地方陳壽只是短短的一筆帶過,蘇寧卻用易懂的語言將它添磚加瓦,從一句話變成了一整個章節,豐富多彩,還有一些歷史上並無記載的東西,比如三英戰呂布,也有真實發生的,比如曹孟德孤軍追擊董卓,比如孫堅奮力迎戰董卓卻在最後私藏傳國玉璽,還有王允計除董卓,王允慘死等等,一環扣一環,長孫皇後覺得自己倒是中了蘇寧的連環計了……
看完了這些章節,長孫皇後突然覺得冰冷的史書上那些平淡無奇的名字突然變得豐富多彩活靈活現起來,他們似乎就在自己的眼前,揮舞著自己的武器,登上歷史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故事。總之看完之後,饒是她這個女流之輩,也深深為之著迷,尤其是看到貂蟬這位美人的紅顏薄命,更是讓她難以自拔,竟然流淚了。
「男子無能,卻要一弱女子以自身扛起家國,事後卻還侮辱其紅顏禍水,陛下,這些人卻是無恥之極。以往尚且認為王允乃忠君愛國之良臣。現如今發現,其真當是無恥之人!」長孫皇後放下書稿,正在流淚的時候,看到了李二陛下端坐一旁笑吟吟的看著她。想都不想就撲到他的懷里面哭著譴責那些男子。李二陛下雖然無奈。卻也只好撫慰長孫皇後。
確實,在這幾個章節里面,蘇寧把王允連環計除董卓這個事情寫的很詳細。的確,董卓是王允使計謀除掉的,不過正史當中不存在貂蟬這個人物,只不過是呂布和董卓的一個小妾私通,害怕被董卓知道要殺了他,所以才答應了。
但是這也不可謂不是一樁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血案,比如史書上為何會說到呂布和董卓小妾私通這種秘聞?像偷情這種只有呂布和那個小妾兩人知道的事情,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險的事情,緣何會被光明正大寫到史書上?顯然這是為人所知的一件事情,誰人所知?王允!那麼就極有可能推測出這個事情和王允等人月兌不開關系,就算不是貂蟬,也是另一個苦命女子。
李二陛下接受了蘇寧所寫的這個故事,這不是史書,卻比史書更加無情的鞭笞了那些所謂為國為民的士大夫的真正嘴臉,蘇寧有意無意的把這些士大夫寫的道貌岸然,張口閉口為國為民,暗地里卻在從事著不可為人所知的勾當,字里行間卻也表達出了對政治斗爭的厭惡,李二陛下微微一笑,明白了蘇寧的部分意思。
撫慰了一下長孫皇後,李二陛下又把這份文稿拿出來讀了一下,又是忍不住的讀了一遍,而後嘆道︰「當真是一篇好文章,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我真的很想看到後面又發生了什麼,觀音婢,你說《三國志》咱們也看過,為何還會如此著迷于此書?」
長孫皇後默然無語,顯然還沒從貂蟬的淒慘命運里面走出來,李二陛下無奈的苦笑,而後皺起了眉頭,這本書,不單純,很不單純,蘇寧這小子,肯定又在準備什麼大動作,這本書,搞不好只是一個前奏,如此的通俗易懂,這小子,難不成是想讓天下盡知嗎?難道,就要在這個時候,準備把造紙術和印刷術放出來?
第二天,李二陛下把蘇寧招入皇宮,和蘇寧一起來的是三國第十一回到第二十回的十回手稿,李二陛下一見到這文稿,心中就癢癢難耐,要說什麼也就暫時不管了,先看了再說,立刻讓蘇寧把這手稿交上去,然後就請蘇寧自便了。
第十一回到第二十回講的就是從曹操一伐徐州到官渡之戰前勢力發展的故事,也是曹操擊敗劉備佔據徐州,而後被呂布反咬一口,最後殺死呂布,趕走劉備,擊退袁術騷擾的故事,一直到許田打圍和衣帶詔的故事結束,第二十回完結,沒有後續了。
把這些章節寫給皇帝看顯然比較敏感,因為蘇寧對曹操是比較贊賞的,相反,對于那道貌岸然鼠目寸光的董國舅等人則是厭惡到了極點,對他們自然沒什麼好話,但是因為涉及到漢獻帝這位史上最倒霉的傀儡皇帝,而李二陛下本人也是皇帝的情況下,蘇寧不得不謹慎為之,之所以寫好就拿給皇帝看,就是要得到皇帝的首肯,皇帝都能看,都看過了,這是最好的廣告,還不用付廣告費的。
羅貫中對許田打圍這一段歷史的描寫也是著重于丑化曹操,寫盡了漢獻帝的淒慘遭遇,激發出人們對于曹操權臣作態的不屑和厭惡,但是實際上,蘇寧還是比較認同周潤發主演的《銅雀台》這部電影里面對于曹操的解讀,曹操一生不曾稱帝,已經是對漢室最大的忠心,至少曹操活著的時候,漢獻帝還是皇帝,漢室尚存,沒有人敢妄自稱帝,就算是曹操死了,曹丕稱帝,還是讓漢獻帝以山陽公的身份活了下去,一直到魏明帝的時候,漢獻帝才壽終正寢。
反觀另外一位曹操式的人物趙匡胤,就來了一個黃袍加身。稱帝了,之後或許是出于對柴氏的愧疚,定下了趙家子孫不得危害柴氏子孫的祖宗成法,當初的黃袍加身之局,一目了然,不得已而為之。
蘇寧認為,到了曹操和趙匡胤的那個地步,實際上已經沒有退路了,和平讓權?還政于漢獻帝或者柴家小少主?那曹操和趙匡胤的一家子以及那些被提拔的那些人才確立的體制都將遭遇滅頂之災!
事實上,就算曹操願意還政。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會願意。同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發生了兩次,曹操沒有稱帝,而趙匡胤沒有,他稱帝了。
但是因為趙匡胤是皇帝。而且對待文人優柔。大家都願意美化贊美他。而曹操對待世家大族是持反對打擊的態度,魏朝存在的時間也短,所以人們對于曹操的丑化則更多一些。這種丑化在《三國演義》問世之後出于忠君思想的需要而達到了巔峰。
對于曹操的同情和對于漢獻帝的嘆息是這些章節的主旋律,並沒有傾向于何人的感情,除了對于董國舅這些所謂漢室忠臣的冷嘲熱諷之外,其他的情感踫撞並不尖銳,李二陛下一口氣讀完了十回章節,回味了一下,就深深的看著蘇寧,好一會兒才開口問道︰「魏代漢為正統,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對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我也是認同的,但是從你的這些故事里面,我怎麼讀出了另外的意思?你且說說?」
蘇寧明白了,李二陛下的意思是曹家王朝是正統,我認同,他們是皇帝,我認同,你別有什麼顧慮,不要認為我是在試探你,你就放心的說就好了。
尼瑪我要是信你太陽就打西邊兒出來!
「臣以為,曹操所說的那些話,也都是他的心里話,若是沒有曹操,天下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這一點,臣也認同,若不是曹操剿滅了稱帝的袁術,漢室能否維持表面上的統治還真是一個未知數,曹操的存在,至少為漢室續命數十年,曹操至死不曾稱帝,臣以為這已經是曹操對漢室的最大忠誠,而其子曹丕在曹操尸骨未寒之際就稱帝,也可以看得出來誰是忠臣,誰是叛逆,當然,都是相對于漢室而言的。
漢獻帝也不是什麼太過無能之輩,當時宮闈之亂時,董卓前來救駕,少帝劉辯被嚇的連話都不能說,年幼的獻帝卻站了出來斥責董卓,從這一點上就看得出獻帝比少帝要強上許多,這才有這所謂衣帶詔除曹操的事情,可是無論經過多少事情,曹操始終不曾稱帝,但是臣想請問陛下,若是陛下處在當年曹操的位置上,陛下會如何做?!」
蘇寧突然來了一個反問,把李二陛下問的一愣,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面色陰晴不定,過了不少時候,李二陛下的面色緩和了,嘆道︰「若是我,定然會逼迫獻帝禪位,自己稱帝。」
蘇寧說道︰「所以臣才說曹操至少是個英雄,至于他是否是一個漢臣,至少,他在漢獻帝對他起了殺心並付諸行動之前,還是一個漢臣,臣以為,到了曹操的這個地步,他已經沒有退路了,要麼稱帝要麼還政,還政之舉,歷史上又有幾次?稱帝之舉倒是常見,但是曹操既沒有稱帝也沒有還政,而是用一個魏王的稱號逝世,臣以為,這就是曹操最後的忠心了。」
李二陛下皺著眉頭深思了好一會兒,最後無奈的點頭︰「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沒有辦法反駁,算了,正如你所說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你對這些事情看得很透徹啊!這一點,我不如你。」
蘇寧說道︰「陛下過譽,臣只是閱覽到關于這段歷史的史書時,才有了這樣的想法,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寫一本天下人都能看的書,這里面也不都是正史,也有臣的虛構,所以,切不可拿它當史書看,只能當做茶余飯後的消遣,供民間娛樂談論,臣稱之為小說。」
「小說?」李二陛下想了一下︰「先秦諸子百家里面似乎也有一家小說家,都是些道听途說,自纂成書之輩,你是想用這種方式復興小說家?」
蘇寧搖頭到︰「並不是這樣,小說家是否存在對于大唐而言無甚用處,只不過臣以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寫書可以起到教化民眾的作用,現在的書大多數都是晦澀難懂的學問,可供百姓茶余飯後娛樂的書籍幾乎沒有,讓大字不識幾個的普通人去學習子曰詩雲,那簡直是難比登天,但是若是說些故事,听些故事,卻是簡單的多了。」
李二陛下笑道︰「其他的先不說,讀書數月當真是大有長進,跟著藥師也學到不少謀略,這本書里面就給用上了,很多章節看得我也是心潮澎湃,忍不住回想起當年征戰沙場的日子,這些故事讀起來使人感到趣味盎然,忍不住就要繼續讀下去,比之儒家經典晦澀難懂,倒還真的是強上太多了。」
這不就是意義之所在嗎?
蘇寧離開之後,李二陛下看著眼前的書稿,嘴角露出了耐人尋味的笑容︰「拿我和曹操作比較?也只有你敢這樣問吧?但是,怎麼就听得那麼舒服呢?曹操有唯才是舉令,打壓世家,而我……看來,你還真是在做準備啊,五年之後,你又能做到哪一步呢?小子,別讓我失望啊……我是曹操,你是何人?郭嘉?還是司馬懿?亦或是賈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