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閃擊南昌

作者︰那年那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感謝書友st201122的慷慨打賞^_^

舉例來說,對于身為shijie級彈藥專家的胡衛東來說,鎢這種特殊金屬他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自然也知道怎樣從鎢砂中將其提煉出來,可要將其投入工業化生產,卻並不是那麼容易。胡衛東忙于軍務、部隊又準備北上抗日,他一度不得不放棄這方面的工作。但獲得了那批主要來自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不少「先進」(相對于蘇區原有的而言)的機器設備後,原來的難題頓時迎刃而解,其中化工專家(這個時期科學的專業分類還不似後來那麼細)李壽恆更是居功至偉,在胡衛東指明了冶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後,他所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里就先後生產出鎢精礦、鎢精粉和致密鎢錠樣品,並確立了工業化生產的一整套流程,從此結束了中國空有shijie第一的鎢礦儲量卻只能生產低級原料淨鎢砂的尷尬歷史,一舉趕上並超過了shijie先進水平。當第一爐試生產的鎢精粉出爐後,已經年近不惑的李壽恆激動地與助手相擁而泣,從此對胡衛東更是佩服至極,由于他在浙大的崇高地位與學術上的高深造詣,李壽恆的態度轉變影響了很多人,令胡衛東漸漸得以不太費力地領導這些輕易不服人的科學大牛們。但就在眼下,李壽恆卻堅決不听胡衛東的勸說,堅持要留在蘇區,直到煉鎢廠建設完成

胡衛東知道李壽恆的想法也並非全無道理,如果這些專家一走,缺乏jishu指導的蘇區能否按照規劃將煉鎢廠順利完工並成功投產,實在是不太好說。可是蘇區科研條件很差,胡衛東絞盡腦汁想出的幾項要求較低的課題研發完成後這些專家就沒什麼事情可做了,留在蘇區豈不是浪費資源?但李壽恆等人卻堅持說可以等胡衛東找到了更haode科研基地後再把他們接過去,實在不行甚至可以坐飛機,雖然有點危險,但並不比跟著胡衛東上路更大,畢竟誰知道紅十五軍北上後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條件更haode新根據地?

對此胡衛東也無話可說,雖然他腦中早就有了一個十分合適的目標,現在卻萬萬不可泄密,zuihou只得同意了李壽恆等人的要求,讓那些有課題正在進行中、或者說在蘇區可以開展工作的專家(飛行員也一樣)及其必需的助手與技工留了下來,另外為了精簡隊伍,一些較差的工人與學員也被留在了蘇區,令同行的非戰斗人員數量縮減到五萬以下。留下的這些人經過艱苦的奮斗,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建起了蘇區第一個熱電廠、第一個水電站(裝機容量僅有幾百千瓦的微型水電站)、第一個有色冶金廠(銅鋅鉛)、第一個電解精煉廠、第一個機械廠、第一個鋼鐵廠、第一個硫酸廠、第一個硝酸廠、第一個炸藥廠以及後來成為閩贛浙粵皖邊區經濟支柱的煉鎢廠,雖然大部分規模很小,還帶有明顯的shiyan性質,但畢竟培養了一批jishu人才,也大大改善了蘇區的經濟和財政狀況,尤其是兵工廠更是獲益良多,此後就算外面封鎖依舊,至少槍彈的生產總可以勉強維持

但為了保護他們以及工廠的安全,胡衛東卻被迫多留了一些部隊下來,令閩贛浙粵皖邊區留守紅軍的總兵力超過了五萬人,另外還留下其中大部分應該都能夠痊愈歸隊的兩萬多傷兵。而且為了保護工廠,蘇區紅軍作戰的靈活性大大下降,很多時候不得不與敵人硬拼,好在有兵工廠補充彈藥,情況比起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的中央紅軍還是好得多…,

1935年7月下旬,紅十五軍主力以及非戰斗人員共計十五萬人離開江西貴溪縣向西挺進,在通過破譯電報得知陳誠的主力正在贛南的最大城市贛州修整,而位于贛北的省會南昌卻只駐扎有朱懷冰的94師後,胡衛東斷然決定先打南昌、再渡贛江,一是為了渡江的安全,二是順便提前清除朱懷冰這個歷史上抗日無功卻瘋狂反赤、甚至像康澤那樣以保甲法大肆殺害無辜群眾的人渣,繼續替國民黨「清理門戶」

由于胡衛東的這個想法早已有之,因此兵出貴溪之前,龍飛豹率領的特戰隊數百人就已經混進南昌城潛伏起來,其中一部分特種兵再次干起了炮兵觀測員的工作,使得紅十五軍的大量野炮可以精準地打到城內的一些重要軍事目標,而城內國軍卻因從未受過這種間接引導炮擊的訓練而無法有效地還擊,士氣頓時驟降。而當紅軍利用射程相對較遠的野炮摧毀了守軍的炮兵陣地之後,射程較近的超口徑迫擊炮與「沒良心炮」也大膽地抵近開炮,其堪比大口徑重炮的威力一下子就擊潰了守軍的信心,在隆隆的炮聲中,紅十五軍的指戰員們高唱著軍歌,如潮水般從城牆的缺口沖了進去,很快就肅清了贛江東岸的殘敵,朱懷冰這個敗類也被當場擊斃,而西岸的敵人本就不多,被這麼可怕的聲勢一嚇,又得知師長已死,加之混入其中的特戰隊員乘機造謠蠱惑,頓時呼啦一聲全跑掉了,紅十五軍幾乎沒有什麼傷亡,就拿下了江西的省會南昌城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紅十五軍及隨行人員基本沒在贛江東岸逗留,就以最快的速度渡過了贛江,但即便如此,再一次攻下大城市的紅十五軍還是收獲頗豐。城內富紳名流出于畏懼而「主動」勞軍的錢糧不說,光是直接查抄各種官營產業的所得就價值上百萬大洋,雖然與杭州不能比,但誰會嫌錢多呢?尤其是胡衛東還準備將來去國外采購設備和引進人才,就算幾億大洋,也未必夠用,以中國現在這樣薄弱的工業基礎,據胡衛東估計,如果是等價交換,建設一個足以支持國戰的完整工業體系,光購進機器設備就至少需要10億美元(注1),按一年後的匯率折算超過30億大洋,還得人家肯賣給你,所以胡衛東才不顧自己的形象,每到一處都瘋狂摟錢。此外,武器彈藥的收獲也不小,一個師的大部分裝備加上一個省會級城市的庫存,基本彌補了紅十五軍此戰不算太大的消耗

注1︰建國初期蘇援的機器設備總價值為40億美元(因為金本位制度仍在,基本可以等同于35年的40億美元。)左右,但考慮到老毛子要價偏高、30年代工業化的成本又相對較低、內地的工業也沒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加上東北相對不錯的工業基礎還在,因此只要將來能夠盡快結束戰爭、並相對完好地接收東北工業基地,購進10億美元的機器設備就應該足以讓中國建立起一個產能相當于新中國第一個五年jihua完成時的基干工業體系了,如果能夠買到便宜貨,則花費更低,當然,因為科技水平的代差,建設速度與產量上都會有一定差距,另外聘請外籍技工專家的花費也同樣不是一個小數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