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浩的提升,胡衛東早有預料,畢竟他的貢獻資歷背景擺在那里,就算成為政治局常委都說得過去,但中央居然決議將紅八軍團升格為紅三方面軍,並且讓胡衛東出任總指揮,還增補他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這就令他有些意外了。雖然以紅八軍團現在的實力,並不遜于任何一個方面軍,但是胡衛東的資歷畢竟太淺,要知道即便是當初那些剛到蘇區就登上高位的國際派們,也至少都是老黨員了,而胡衛東入黨還不到一年半
胡衛東本想推辭,但張浩卻特地找他談話,要他接下這個重擔,因為只有得到了更大的權力,才能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而且胡衛東成為方面軍總指揮後,與他有關的問題都需要經過中原局或者中央決議才行,那時縱然國際派有心搗鬼,也奈何不了了,除非那些家伙能夠再次入主中央,或者爭取到三方面軍大部分中高級干部的支持,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如果只是區區一個軍團長的話,他們只要找到可以下手的機會,是完全可以先斬後奏的。此外,中原蘇區實力雄厚而又身處四戰之地,獲得專斷之權也有利于應付外部敵對shili的威脅和各種突發變故
升官至少不是壞事,既然張浩這麼說了,胡衛東也就沒再推辭,說老實話,他心中其實也隱隱有些自豪,穿越後只花了不到20個月的時間就從白身變成獨當一面的方面大將,即使在yy小說里也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盡管其中的艱險胡衛東現在每次想起的時候都還是會心有余悸,如果真給他更haode基礎。或許他反倒沒有這麼大的膽量,那現在的奇跡也就不可能發生了。
比起升職。胡衛東更在意的,其實是紅二十八軍與大別山根據地現在終于可以直接管到了,他倒不是不信任高敬亭,只是長期將自主權下放後難免會出現山頭主義等種種難以避免的問題。另外,考慮到紅十五軍華北作戰過程中的大量傷亡、與紅二十八軍這段時間里的進一步發展,紅三方面軍成立後,編制也是要進行一番調整的
不久,張浩以中原局書記的身份宣布對紅三方面軍重劃編制,紅十五軍繼承原來紅八軍團的番號,下轄以獨立師為主體改編而成的紅38軍和以挺進師為主體改編而成的紅40軍;紅二十八軍升格為紅二十八軍團。下轄以紅82師為主體改編而成的紅42軍和由山地師與紅74師合並而成的紅45軍;而教導師則更突出「教導」二字。步兵數量大幅縮減,總兵力由原來的三萬人左右銳減到一萬余人,直屬于紅三方面軍總指揮部管轄,類似的部隊還有裝甲旅、重炮旅、防空團等多支「特種兵」部隊
在華北作戰的過程中,胡衛東意識到在與擁有空軍優勢的鬼子交戰時。兵力太多有時不但不是優勢,反而不利于快速展開、更不利于避開日軍的空中偵察,同時對鬼子的飛機大炮來說也是再好不過的靶子,而且目前中原蘇區的首要工作是發動、組織群眾和鎮反剿匪,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地方部隊和民兵甚至比野戰部隊更加重要。為此胡衛東提議壓縮完全月兌產的野戰部隊數量,一方面降低根據地群眾的負擔,另一方面則將裁下來的人員分配到地方上加強守備部隊的實力和民兵組織的建設。這個方案得到了張浩的大力支持,而偉人也因其符合自己的「人民戰爭」思想而大加贊賞。…,
胡衛東估計,改編完成之後。紅三方面軍的四個軍兵力都會在25000-28000之間,加上教導師等方面軍直屬部隊,野戰部隊的總兵力約為十二萬多人,而與此同時中原蘇區地方部隊的數量卻能夠猛增到十五萬人以上,半月兌產的基干民兵數量則超過二十萬,至于僅僅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軍事訓練的普通民兵。更是可以突破二百萬人(不過完整的民兵體系還需要1-2年時間才能完成)。地方部隊和民兵的戰斗力雖然不能與精銳的紅軍野戰部隊相比,但卻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員,還培養了為數眾多的軍事人才,而當日寇全面入侵之後,他們更是一躍成為對日全民抗戰的主力,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從北上山西算起,胡衛東已經離開根據地差不多有小半年了,其間各方來投的人才絡繹不絕,特別是紅十五軍挺進華北痛殲日寇而成為海內外華人心目中的英雄部隊後,中原蘇區所能吸引到的人才就更多了,除了那些原本就在華北而直接投軍的大學師生、以及胡衛東親自派人特別邀請的重要人才之外,更有很多人不顧路上的艱難險阻,千里迢迢趕到了洛陽,其中甚至有不少還是不遠萬里從海外歸來的,例如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內燃機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棟材,留學英國的冶金博士張華清、日本早稻田大學電機系的畢業生程明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鋼鐵系的陸達等等,其中最令胡衛東驚喜的,莫過于之前還在德國維次堡大學化學研究所進修、听說了紅十五軍抗日威名與青霉素的抗菌奇效後依然中斷訪問學習而毅然回國來投的後世新中國藥物化學之父黃鳴龍
歷史上黃鳴龍最著名的科學成就是意外發現並總結出了「黃鳴龍還原法」,但對于新中國來說,他在應用化學、尤其是藥物化學方面的貢獻要更加重要得多,其中新中國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國產化幾乎是黃鳴龍憑著一己之力逐一解決的,若非如此,後世便宜到藥廠都不願生產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皮質激素只怕還得長期高價進口,而胡衛東最看重的,也正是黃鳴龍在藥物化學合成方面的天賦與才能(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