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胡衛東當初拿出來誘惑德國人的mg42通用機槍與黑豹坦克的設計圖已經被德國佬記下來派人送回國內了,胡衛東得知此事後頗為郁悶,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外行看不出設計的優劣,但內行來看的話,「過目不忘的人,可不僅僅中國才有啊!」,這實在是個無解的矛盾。,!……
好在兩款設計得到德國人的極高評價後,胡衛東即使不將設計圖畫出來,也足以令德國人心生期待。但是如果不拿出足夠的硬通貨,德國人就算是再眼饞,也還是不會跟赤色黨合作的。但胡衛東始終不甘心就此作罷,他心中很清楚,一旦歐戰爆發,由于制海權一直在英國人手中,中國基本沒法再從德國進口任何大型設備,甚至連人才的引進都將會變得異常艱難,而戰後對德國遺產的瓜分,怎麼想也很難有中國的份,所以唯一的機會就是現在……
無奈的胡衛東只得抱著一絲希望發加密電報給遠在美國的毛澤民,詢問他有沒什麼辦法,胡衛東此舉並非越權,因為之前中央就特別授權胡衛東,華北三大邊區政府財政和海外所得(注1)的一切必要儲備以外的硬通貨都歸他調撥使用,如果時間緊迫,他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毛澤民的回電是,這個問題並非一定不能解決,但具體怎麼做,他還需要看情況隨機應變,為此毛澤民希望可以全權處理赤色黨在海外的商務與外交事務。這個權力實在太大了,即使以胡衛東現在的地位,也沒這個權限,他為此花費了不少唇舌先後說服了中原局書記張浩和周公,再請他們二位做其他人、尤其是太祖的工作,才總算促成中央表決通過,說起來也多虧目前黨內都是膽大的主,沒幾個人不敢冒險。更重要的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寄希望于夸下海口的毛澤民將事情辦砸。從而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因而居然一致地表示支持,他們這麼一表態,就連一開始強烈反對的太祖也只能同意了,否則便是為了自己不擔風險而耽誤黨的事業。不管如何。毛澤民這位商業奇才終究還是如願得到了急需的權力。他也由此才得以真正盡展其才,幾年間在西方金融界縱橫捭闔,人稱「東方沙赫特」……
對于毛澤民,胡衛東是又期待又擔心。奈何遠隔重洋通訊不便,又不想過多地插手干預造成惡果,只能收起那顆忐忑的心,繼續自己眼下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傅作義的國軍第35軍的改編……
雖然對傅作義十分欣賞,但胡衛東不可能在自己軍中留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因此改編勢在必行。而傅作義雖然明知胡衛東的想法,卻根本沒法拒絕,首先是胡衛東不但將原本第35軍原來下轄的兩個甲種師都擴編成了整編師,還把十五集團軍中裝備最好、戰力最強的孫立人新38師也編入了第35軍,使其兵力由3萬余人猛增到十萬以上,成為實力幾乎不遜于十五軍的國內第一等強軍。傅作義首先是個軍人,然後才是軍閥。而其報國之心始終未息,部隊如此大幅度的擴編固然極大地削弱了他對舊部的掌控,傅作義卻也愈發得以大展雄才……
其次是胡衛東還以邊區所產的二四式半自動步槍、八一式突擊步槍(普通步兵班每個裝備2支)長纓-1型火箭筒等新式武器裝備全面替換了35軍之前裝備的國械與日械,這樣一來傅作義根本就不敢與赤色黨翻臉,否則35軍連子彈也沒得用。但傅作義明知這個問題。卻依然無法拒絕,他在部隊里的威望再怎麼高,若是硬要部下放棄這些先進好用的新裝備,繼續用以前的老舊武器。只怕35軍的將士也會嘩變的,畢竟他們可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都知道haode武器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以傅作義除了跟著赤色黨走,再沒有別的出路,除非他願意拋下自己的隊伍,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沒過多久,傅作義便很快就意識到,或許加入赤色黨本來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身為一支雜牌軍的老大,傅作義雖然因其才能得到老蔣的重視,令他的35軍免于取消番號(但下級編制也被裁過)的厄運,軍餉彈藥被克扣得也不算嚴重,但和中央軍的待遇相比,卻還是差了老大一截。而加入第十五集團軍之後,35軍的將士們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胡衛東的老部隊十五軍用什麼裝備,35軍也用什麼裝備,十五軍吃什麼伙食,35軍也分毫不差,很明顯赤色黨是真正將35軍視為自己的部隊,這令傅作義很受感動。
而且,雖然35軍官兵原來的軍餉被取消,換成了相對微薄了許多的「生活補貼」,但是因為官兵一致,而15軍早就如此,大家並沒有什麼怨言。何況如果將伙食、日用品等集團軍配發的待遇都算上的話,35軍官兵的生活比起以前反而還要好了不少……
注1︰主要是兩部分,一是中福國際的收益,這部分平時由毛澤民管理,通過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令其盡快增值,但是如果胡衛東有要求,哪怕會令中福國際破產倒閉,毛澤民也必須執行;二是海外華人華僑支援抗戰的捐款、僑匯與認購公債付出的外匯和金銀,由于赤色黨軍隊在抗戰中屢建奇功,在這筆收入中分到的比例一天比一天大,到1938年底的時候已經超過了總金額的兩成,而其中捐款與認購公債的比例更是超過了七成(僑匯因為對象固定,而且基本都是匯向東南沿海的僑鄉,所以比例一直很低。),加之隨著中福股份的蓬勃發展以及和福特公司的深入合作,海外華人華僑無論是財富還是地位都不斷邁上新台階,因此這一部分收入日益增加,10月份更是首次突破了一千萬美元大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