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大維」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薦票^_^
為了將敵人遠遠調走,讓他們短時間內回不來,也為了避免過早被敵人重兵追剿而陷入危機,中國人民海軍特遣編隊的指揮部決定一開始以突破日本艦隊的攔截、成功南下為重點,等到擺月兌鬼子追擊後再開始進行破交任務,而不是早早開打以致于陷入被動。
幸運的是,由于鬼子怎麼也沒想到中國軍艦竟然乘夜偷偷離港,而且並未沿著海岸行駛,卻進入了日軍防備相對松懈的遠海,加之兩艘重巡上的長波雷達對于大艦隊的偵測距離達到了300公里(只限晴好天氣,另外只能探測出敵人的大致方向,卻無法確定其準確的艦艇數量和距離方位。)以上,可以遠遠地繞開那些可能的敵軍艦隊,因而特遣編隊一炮沒放就成功地開到了上海,隨即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補給,進一步增大了之後的作戰半徑。
此時正在上海的胡衛東對于長波雷達竟然如此好用頗為驚喜,同時對自己之前過于謹慎沒讓海軍出戰心生悔意,但不管怎樣,他還是強忍將兩艘戰艦留下鎮場子的沖動,與親自帶兵出征的沈鴻烈與葉飛二人對于第一縱隊接下來的行動進行了一番研究和探討。
與二人提出的台灣海峽作戰jihua相比,胡衛東的建議更加具有想像力,他提出重巡編隊可以繼續南下,在巴士海峽一帶進行破交任務。那一帶是美國人的shili範圍,別看美國現在與鬼子暗中勾勾搭搭,但他們是絕不會容忍日本的大艦隊開到自己殖民地附近的,而且美國現在雖然暗中支援日本,但對于中國,他們在蘇聯的現實威脅下也不敢徹底撕破臉皮,而區區兩艘重巡還不至于觸及美國人的逆鱗,因此實在沒辦法擺月兌追擊的時候第一縱隊還可以就近躲到菲律賓去,諒鬼子也不敢追進米妖的控制範圍,而如果鬼子犯二真敢追的話。利用這個機會調撥兩國關系也是不錯的
赤色黨嚴密的組織一直以來都令日軍情報組織頭痛不已。但是民國時期的上海長期都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即使是康部長親自負責,也沒法將敵特全部都清除出去,何況萬噸巨艦進港對于這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還是很有震撼力的。這樣的大事根本就瞞不了。因此日本海軍軍令部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中國繳獲自日本的那兩艘重巡居然輕易穿越了日本海軍設置的封鎖線。這無疑令國內地位日高的日本海軍顏面掃地,而那兩艘重巡很快又離開上海的消息則更令他們心中難安
艦載長波雷達不但可以發現大艦隊,也同樣能夠遠遠就發現民船。但問題是它卻沒有鑒別的能力,只能大致告訴艦上的官兵,在某個方向有船只,至于類型、大小還有數量,則只能作出粗略的估計。最頭疼的是,長波雷達無法區別軍艦和民船,如果見到一個強信號目標就興沖沖地殺過去,卻發現那是一支大艦隊的話,那可就悲劇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至少船只和島礁還是不會搞錯的,畢竟金屬對于雷達波的反射率要比非金屬高出好多倍
盡管雷達屏幕上顯示的最大目標理論上很可能是日軍的大艦隊,但考慮到這個時候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只應該都還沒來得及南下,因此在南方的海洋上不太可能存在足以威脅到人民海軍特遣編隊的日本艦隊,因此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海軍第一任司令員的葉飛並沒有因為只能算是小概率的風險而畏縮不前。他很快就下令兩艦靠近目標並打開精確度高但有效偵測距離較短的毫米波雷達進一步探明情況,確認不太像是軍艦後再繼續前進到目視距離,結果卻發現那支船隊是英國的,大家不禁有些郁悶,只能離開尋找下一個目標。有意思的是,民船並沒有軍艦那麼haode光學觀瞄裝置,因此那支船隊自始至終都不曉得自己曾被兩艘中國軍艦視為獵物
令大家愈發失望的是,接下來選擇的兩個目標同樣不是日本人的船隊,難道大家的運氣就這麼背嗎?這個時候,還是海軍生涯最長的艦隊司令沈鴻烈率先想通了其中的問題所在,當即一拍腦袋懊悔道,「對了,我都忘記這一茬了,以小鬼子的國力,民間根本就沒有規模太大的船隊,我們按著從大到小的目標找,一開始找到的本來就不可能是日本船隊,唉,都怪這長波雷達的偵測範圍太大了」
于是,第一縱隊接下來改變了選擇獵物的思路,在長波雷達的偵測範圍內信號太強的被直接放棄,太弱的也被放棄,因為價值不夠大,專挑中間的那些。因為長波雷達的偵測範圍極大,巴士海峽又是日本與東南亞、印度、中東乃至歐洲進行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所以根本不愁找不到獵物
「掛著膏藥旗呢,這回不會錯了,該死的小鬼子,船居然就這麼點(其實是巴士海峽太寬了),害我們好找。」,葉飛長出一口氣道,如果再找不到可以攻擊的日本民船,此次行動的效果必然大受影響,編隊上下的壓力就太大了。
三艘散貨船的日本老板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危險,因為這兩艘重巡完全是日式軍艦的造型,而且所掛的旗幟他也不認識,這廝竟然以為是帝國的軍艦在執行什麼特殊的任務,看到兩艦駛近後還帶著手下歡呼致敬,結果大炮一響登時就傻眼了
在通過對方發來的警告電報(目的自然是告訴日本海軍「爺爺就在這里,快來追我。」)得知敵人居然是中國軍艦後,這個日本船主不禁在心底里將海軍的那些廢物罵了個遍,但他還是立即發出電報向台灣高雄的日本海軍求救,同時放低姿態表示願意出錢買個平安,希望以此拖延一點時間(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