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zengzhichaoo」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推薦票^_^
不管怎樣,至少在軍事上,胡衛東「就食于敵」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41年11月中旬的時候,中國軍隊已經推進到蘇拉特-那格浦爾一線,幾乎控制了半個印度,通過鐵路快速運兵而實力大增的方永樂兵團直逼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而中途分道揚鑣的王震兵團則在西線沿著鐵路長驅南下直取重要的港口城市卡拉奇,實力最強的中南野戰軍主力部隊則從北面和東面兩個方向對重鎮海德拉巴形成了夾擊之勢。而這個時候,英印軍隊自曼尼普爾戰役打響至今的總傷亡已經超過了70萬人,其中陣亡、被俘和失蹤的人數超過了60萬,成建制投降的就有30多萬,而中國軍隊的減員僅有5萬余人,其中戰死的還不到1萬人
然而,胡衛東並沒有想到,軍事上無比輝煌的勝利卻反而令中國在國際上陷入了更大的困境。首先是美國政府由此對中國更加重視,甚至一度將中國對西方主導下舊shijie秩序的威脅排到了蘇聯之前。
而羅斯福在發現光靠物資援助已經不足以幫助英國人之後,決定直接對中國施加壓力,除了促使國會同意再次增加軍費並通過了新的擴軍(武器裝備的采購量也大幅增加,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度被國會縮減了許多的造艦jihua已經幾乎與歷史同期差不多了。要知道現在老美還沒參戰呢。)jihua之外,他還下令陸軍部派遣部分人員冒充志願者赴印參戰,更命令海軍部將包括7艘戰列艦和3艘重型航母在內的太平洋艦隊主力派到遠東威懾中國沿海地帶,除了利用馬尼拉的美國海軍基地,羅斯福還向日本政府發出照會,要求租借沖繩的海軍基地。
對于這樣過分的要求,日本政府自然不願同意,但美國人逼債的大招一出,日本政府只能咬牙切齒地答應了下來。美國人的「蠻橫」激起了日本國內強烈的反美情緒,也將日共等原本反政府的shili逼到了政府那邊一致對外。得以進一步穩定了內部之後。日本舉國上下迅速進入了全面戰備狀態,而這時的羅斯福政府卻因為注意力都被德國與中國吸引過去、而日本政府的保密工作又異常出色的緣故,針對日本的情報工作重視不夠(注1),以致于低估了日本的實力。並未做好應有的防範。
不過這也難怪。以常理而言。侵華戰爭的失敗絕對應該讓日本元氣大傷。在戰爭中日本永久性地損失了225萬軍隊(算上來自目前朝鮮日佔區的朝鮮偽軍的話則為250萬),戰後又失去了資源豐富而且已經開始初步工業化的台灣島及其周邊的島嶼,連帶著也失去了島上的400多萬人口。而北朝鮮的獨立也令日本減少了400多萬人口,幾項相加總數不下1100萬,而且其中青壯年的比例很高,這對于本土人口不過7000多萬的日本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而且日本本土還遭到了中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損失也相當驚人,而戰爭期間以及戰後欠下的一外債更是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還清。因此西方很多評論家都認為日本從此會一蹶不振,但是他們卻低估了東亞民族的堅韌和科技進步的liliang。
歷史上,戰後初期的日本在一開始基本沒有美援、反而被美國掠走大量財富的困難局面下,1951年(注2)的經濟總量就全面恢復到了戰前水平,而也是到了這一年美國才開始對日本進行扶持的,所以這個階段主要還是靠日本人自己的liliang來完成的,可見重建的速度原本就比一般人以為的快得多。
而與之相比,這個時空的日本雖然本土同樣遭到轟炸,但中國空軍的實力畢竟遠不能與1944年以後的美國相比,造成的破壞自然也相對小了許多,日本本土的工業受損不大,否則中國也不會在和談中對日本那麼寬大了。
注1︰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時期中情局還沒建立,歷史上美國出色的情報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密碼破譯(二戰期間美國諜報最重要的那些成就都是密碼破譯取得的),但書里德國與日本都不再使用那種坑爹的密碼機來制定電訊密碼,美國再沒這個空子可鑽,探查情報的能力在二戰諸強之中其實是相當差的。而歷史上美國那無法被破譯的密碼,在這個時空後來也被胡衛東狠狠地陰了一把,詳見後文
注2︰也有說法是1956年,但是1951年時日本的主要工業品產量就普遍達到甚至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這遠比用美元計價的GDP、甚至是工農業總產值更能反應實際情況。
PS︰如果只看現在網上流傳的那些以美元計算的戰後日本GDP之類的數據,會發現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主要是因為戰後前二十幾年里日本一直執行的是美國制定的1美元=360日元的固定匯率,而實際上這一匯率是嚴重低估的,後來這一匯率機制打破後,日元連續升值了3倍以上(即4倍多),日本一下子就從數字上的窮國變成shijie第二的發達國家了,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文字游戲罷了,日本的實力早就有了,而中國這幾年里GDP猛增,輕易超越日本,原因其實也差不多。
而所謂「中國1950年GDP超過日本,發展了60年才重新回到起跑點。」的言論,其實是因為其間人民幣貶值了三倍(最多時是4倍)之多,與日元相比一進一出就是12-16倍的差距。
當然,並不能因此就說現在的人民幣幣值依然低估(從日本在發達國家當中偏高的物價來看,日元匯率偏高的可能性倒是更大,當然比韓國的情況還是要好一些。),而主要是由于建國初期人民幣的官方匯率定得過高所致,才造成了「中國1950年GDP超過日本」的假象,實際上當時至少一倍的差距肯定是有的,畢竟主要工業品產量幾十倍的差距擺在那里,而農業GDP再高也很難平衡工業的巨大差距,即使可以,也沒什麼實際意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