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林中漫步1406」的打賞,繼續求推薦票^_^
有人可能會舉出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一樣被認為是正本的例子,但曹雪芹的《紅樓夢》是確實tj了,必須得有人幫他續上,而水滸即使是七十回本,雖然後面可以再接劇情,但到此戛然而止也未嘗不可,這個時候硬要接上一段明顯與前文餃接不haode文字,就難免有狗尾續貂之嫌,如果將其硬是稱為正本,那就更是滑天下之大繆了
至于梅寄鶴是《古本水滸》作者的說法,胡衛東更是無論如何難以相信,因為以後五十回的高水準,絕非一個業余的文學愛好者所能寫出,如果梅寄鶴是民國時期的大文豪,或許有這個能力,但他不過是個僅在縣里有些名聲、還是作為一個名醫而非作家,雖然有些作品,但也不過能在業余作家里面還算不錯,就連靠文字吃飯都做不到,怎麼可能有那個本事?
或許有人會說,《古本水滸傳》可能只是胡衛東喜歡,就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覺得好而已,並非真的有那麼高的水平,要不然為何民國時期的初次出版會折戟沉沙,1985年才再次出版的時候銷量也遠比不上那拼湊出來的一百二十回本?
但胡衛東對自己的鑒賞能力還是有些自信的,至于《古本水滸傳》歷史上出版遇挫,其實也不難解釋。《古本水滸》民國年間的出版失敗完全是因為出版商犯二。那個白痴居然直接出版後面的那五十回,而沒有連著前面七十回一起刊印成書
對于之前沒看過水滸的讀者,這種做法直接讓他們就沒法閱讀,而那些之前看過前七十回的也未必會對真假不明的後五十回感興趣,更重要的是,這種愚蠢的做法還會給讀者「這是續作」的心理暗示。加之當時《古本水滸傳》刊印量很少,抗戰又已經迫在眉睫,還有心思看閑書的中國人本來就不多,這書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間、以一種錯誤的方式出版,銷量不慘淡才怪。而且當時該書刊印的冊數太少。又沒有名家熱捧,影響不大理所當然,並不能以此認為是書的水準不高。
至于1985年出版的那次,當時百回本以及拼湊的一百二十回本的銷量已經極大。再加上太祖晚年評水滸在中國大陸引起的「水滸熱」。導致大部分中國人都對宋江投降打方臘的情節形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再想接受《古本水滸傳》里完全不同的情節可就難了。何況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古本水滸傳》僅僅首批出版就賣出了十幾萬套,這成績縱不能算好、也絕對不能算差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該書的水準
雖然如此,但《古本水滸傳》後五十回中多處明顯更像是民國時期語言的詞句卻終究是個問題,因此胡衛東雖然喜歡這個版本,卻也無法確定它到底是不是施耐庵原作,要知道歷史上梅寄鶴在1969年就過世了,而胡衛東當年看到的《古本水滸傳》卻是1985年刊印的那個版本,也就是說當他看到《古本水滸傳》時,梅寄鶴老先生早就過世很多年了,真相如何自然難以考證,何況當時胡衛東在保密制度很嚴的軍工部門工作,平時事忙不說,也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自由,所以他直到穿越的那一天,都沒工夫專門調查此事。
即使在穿越之後,身肩重任的胡衛東也一直抽不出時間處理這類瑣事,直到腿斷之後才得了閑,有空派人將梅寄鶴請來詢問此事。梅寄鶴在《古本水滸傳》首次出版失敗後深受打擊,此後即使對自己的兒孫也不再談及此事,誰知在懷著忐忑之心被那位傳奇一樣的胡副總理請過去之後,對方竟然和藹地說自己看過1933年出版的《古本水滸》而且非常喜歡,登時眼放異彩,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是初次面對胡衛東這個級別的赤色黨中央領導,梅寄鶴還是不免有些戰戰兢兢,又哪敢說一句假話?
原來,由于民國時期的戰亂,梅寄鶴家中收藏的原本早在北伐戰爭時期就已經毀掉了,1933年出版的《古本水滸》是梅寄鶴根據自己的記憶寫出來的,雖然他竭力復制出原本,但梅寄鶴畢竟不是能背紅樓夢的茅盾,只能記得大致情節,而具體的語言習慣、尤其是詞句細節上就不可能完全一樣了,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不少詞句更像是民國作者所寫的「瑕疵」。而因為是有原來的情節框架可依,寫作的難度比完全自己創作小得多,以梅寄鶴在業余作家當中堪稱佼佼者的水平,已經足以將其完成,胡衛東當年的疑惑至此終于完全解開了
梅寄鶴雖然是按照記憶重寫,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東西,何況他家里當初的藏本也不能肯定就是施耐庵的原本,沒準是明清時期其他人的偽作,因此稱其為施耐庵的原本並不十分確切。但是《古本水滸》至少要比百回本寫得更好,也更符合施耐庵在前七十回里表現出的宗旨立意,既然百回本乃至後世拼湊出來的一百二十回本都能被那些水滸「磚家」稱為正本,《古本水滸》為何不能?
胡衛東這時也終于體會到了權力的好處,當年他只能向自己的親友推薦《古本水滸傳》,現在他卻可以直接找人教出版社的領導談話,然後用不著他再操半點心,一百二十回的《古本水滸傳》就開始了校正編訂,並會在不久之後公開出版
但這並不能令胡衛東完全滿意,因為人教出版社的主編並不同意刊印太多,這樣在百回本幾百年形成的影響下,《古本水滸傳》恐怕很難完全撼動它的地位。但是胡衛東如今的黨內地位雖高,卻並不主管這一塊,能夠讓人教出版社同意出版《古本水滸傳》已經是極限了,硬要勉強的話難免會令分管領導不滿而影響團結,于是胡衛東便想到了愛書如命的太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