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nqm」、「爽爽的程程」、「龍族大元帥」、「y」、「qxg」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推薦票^_^
不過在莫斯科會戰期間表現最為搶眼的還是在援華抗戰期間就已經名聲鵲起的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維奇.列奇卡洛夫,在持續時間超過半年的莫斯科會戰期間,他平均每天升空作戰3次以上、出勤率絲毫不遜于德國同行,更難得的是幾乎沒有一天空手而歸,共計擊落敵機225架,在擊墜數方面徹底拉開了與高升較早而很少再有機會親自出戰的波克雷什金與闊日杜布兩人的差距,鞏固了他蘇聯紅軍、乃至盟軍頭號空戰王牌的地位
當然,「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維奇.列奇卡洛夫在莫斯科會戰期間也多次被德機擊落,但他卻每次都能平安跳傘而毫發無傷地回到部隊繼續作戰。而蘇軍的第三王牌闊日杜布雖然擊墜數要少一些,但自己卻從未被擊落過哪怕一次,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兩人到底誰才是盟軍最強的空戰王牌,也成為了後世各大軍事論壇經久不衰的議題。另外,由于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維奇.列奇卡洛夫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先後被擊落八次,後世的軍迷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九命貓妖」
除了這三位老王牌,莫斯科會戰期間還有大量新銳飛行員涌現出來。其中有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年輕小伙子參戰時還是沒有參加過一次空戰的新手,會戰還沒打完就已經成為了shijie級的王牌(擊墜數超過40架),可惜他最終犧牲在了這次會戰之中,如果能夠成長起來,未必日後就沒有挑戰三大王牌擊墜數紀錄的可能
犧牲在莫斯科會戰期間的蘇聯王牌飛行員遠不止尼古拉一人,包括戰役期間成為王牌的蘇聯飛行員在內,蘇聯的王牌戰斗機飛行員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損失了一半以上,戰況之激烈殘酷可見一斑。
而另一方面,德軍的情況也差不多,同樣有很多飛行員一戰成名。掛掉的也同樣很多。而且因為是德軍主攻、蘇軍主守,德軍飛行員跳傘後落到蘇軍陣地的概率要高于落到己方陣地的可能。這也導致莫斯科會戰期間雖然德國空軍飛機的交換比上佔優,但是飛行員的損失反而比蘇軍更大,當然蘇軍作為防守方。地面有更多的高射炮防空也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雖然空軍王牌基數更大。但也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一,無論是德國空軍司令戈林還是小胡子自己都痛心不已。而德蘇兩國空軍的損失之大,也刷新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紀錄。並且這個新紀錄不但是空前的,也幾乎肯定是絕後的
根據戰後統計,蘇聯空軍在莫斯科會戰中一共有11954架飛機被擊落或炸毀,7583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戰死、失蹤、被俘或者重度傷殘;而德國空軍的損失也同樣大得驚人,一共有9403架飛機被擊落或炸毀,其中被敵方飛機干掉的超過5000架,而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之中永久性減員的人數更是超過了10000人。如此慘烈的空戰,再加上那麼多王牌飛行員浴血長空,也難怪後世會將莫斯科會戰稱為「王牌之殤」了
要知道德國後備飛行員數量比蘇聯查了老大一截,而且需要面對的敵人遠不止蘇聯一個,這麼消耗下去實在是太虧了。因此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小胡子還是要求空軍中止對地支援任務,轉而以防空任務為主,傷亡數字這才降了下來。
可是這樣一來,德軍地面部隊的進攻就受到了很大影響,而蘇聯某位基層指揮官激勵部下士氣時所說的「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更是通過電台激勵了整個蘇聯,莫斯科的蘇軍個個舍身忘死,甚至明知在雲爆彈的攻擊下連一絲生還的機會都不會有,依然頑強地死戰不退,而此時的德軍已經不可能再像斯大林格勒戰役時那樣一下子拿出那麼多的雲爆彈來了,他們同樣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投入到這場空前殘酷的「血肉磨坊」之中
古德里安不是不知道這樣拖下去對德軍不利,但是局勢有利時往往看上去似乎再加一把勁就能徹底壓倒敵人殺進莫斯科而不願放棄機會,局勢逆轉後又沒法從容撤退,他又遲遲下不了壯士斷腕的決心,不知不覺間,1943年的冬季到來了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下,德軍的戰斗力和士氣都大幅下降,看到了勝利希望的蘇軍趁機大舉反攻。但是斯大林與朱可夫卻疏漏了一點,蘇軍指戰員的確遠比德國人更加適應酷寒的天氣,然而這種冰天雪地的環境對于進攻的阻礙卻也遠遠超過了防御,使得蘇軍的反擊並沒有如他們期望的那樣很快取得勝利。
其間還有一個細節值得一提,德軍步兵戰斗力的核心MG42機槍在酷寒的天氣下如魚得水,其槍管容易過熱的缺陷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防御作戰又消除了步兵彈藥攜行量有限而經不起它高速消耗的隱憂,使其無以倫比的超高射速得以完全發揮出來,給訓練與實戰經驗都普遍不足的蘇軍步兵造成了驚人的殺傷,有不止一挺MG42擊斃了超過1000名敵人,「撕布機」由此愈發凶名赫赫
雖然初期的反攻中蘇聯紅軍的損失極其慘重,但斯大林仍以其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足以讓普通人崩潰的壓力,他幾乎是不顧一切地從所有可能調來援軍的地方調撥部隊增援莫斯科,而他對朱可夫的命令則是「不要說傷亡數字,我只要勝利!」,使得蘇軍雖然步履艱難,但攻勢始終都未斷絕。而更重要的是,莫斯科一代地勢平坦、四通八達,可以從各個方向獲得援軍,兵力簡直是源源不絕,在消耗戰的局面下,蘇軍幾乎已經立于不敗之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