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火焰燃燒」的打賞,繼續求推薦票^_^
1942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佔領澳新之後,日本雖然國力大增,卻也不可避免地到處分兵而嚴重擠佔了本就有限的機動兵力,正如太祖所說的那樣,這種擴張到了極限、而強敵卻尚存實力的情況,在歷史上往往是「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身為日本海相的山本五十六未必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出于對美國巨大工業潛力的恐懼,他的立場還是迅速轉向了主和,這令山口多聞等日本高層的主戰派、中下層渴望戰功和晉升的少壯派和在戰爭中獲得了巨大利益的日本軍工集團都很不滿,可是由于天皇崇仁也有心求和,而一直為飛速增加的軍費而頭痛的政府文官集團也同樣希望與盟國媾和,因此他們再怎麼不滿,也只得坐視主和派佔了上風。
羅斯福自然不願放過日本,但是盟國目前的處境也確實無比困難,如果能夠讓日方作出大幅讓步歸還夏威夷,同時退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那麼單獨議和也不是一定不可以。更重要的是,即使議和不成,美國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損失,卻能夠爭取到寶貴的時間,若非考慮到目前國內仇日情緒極度高漲、美國政府不敢在時機成熟前過早公開此事,其實還可以藉此破壞軸心國陣營的團結。說到底,美國政府無非就是想要藉此拖延時間罷了。畢竟美國無以倫比的工業實力擺在那里,時間越長,美國的軍力就會越發強大
為了增大和議成功的概率,山本五十六決定親自前往夏威夷與美國的密使面談以表現日方的誠意,而毅然登上了一架當初還是美國援助的DC-3客機飛往約定的談判地點瓦胡島。一心要讓日美停戰的山本五十六即使在飛機上也無暇休息,而是思索著美國人可能提出的條件和自己能夠退讓的底線
「米國人最想要的肯定是夏威夷群島,如果拿不回去,就算有了和約,米國人依然難以保證本土的安全,這個條件他們是不可能讓步的;而對帝國來說。夏威夷群島不過是最外圍的一道防線。雖然作用不小,但補給的耗費太大,未必就是不能放棄的。其次則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對米國本身的意義不大。主要是為了避免帝國消化兩國的土地、特別是澳大利亞的工業與資源後變得更加強大。但在如今戰局不利的態勢下。米國人未必會堅持這個要求;而對帝國來說,澳新、特別是澳大利亞的資源卻是崛起所必不可少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放棄。何況目前帝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還是優勢一方」,山本五十六剛剛想到這里,卻突然听到了「轟」地一聲巨響,接著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由于事發突然,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沒來得及發回任何訊息就一頭栽進了海中,巨大的沖擊力將機體瞬間撕成了碎片沉入大海。又由于墜海地點位于遠海,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搜救難度極大,日本海軍雖然出動了大量艦艇和飛機,卻還是連山本五十六的半片指甲都沒找到
按理說以山本五十六這樣的地位,想要進行刺殺並不容易,但是自崇仁即位以來,日本一直都再沒發生過「天誅國賊」的事件,矛盾最大的時候也不過是在天皇面前扯著嗓子對罵,這令山本五十六不可避免地放松了警惕。何況山本五十六也實在很難想到,號稱對日本最為忠誠的特種部隊與其從無宿怨,居然會一下子就對自己下殺手。
不過話說回來,王子才雖然因為山本主和而一心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若非特種隊員們也都對山本的「賣國」極為不滿,他也沒那麼容易煽動部下去和山本同歸于盡。果然無論在哪個國家,賣國賊總是最遭人恨的,哪怕他主觀上未必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他們只相信自己能夠知道的事實
山本五十六的死令包括山口多聞在內的日本主戰派紛紛彈冠相慶,主和派則因為失去這個領軍人物而聲勢大減,不過崇仁天皇雖然在壓力下被迫宣布與盟國戰斗到底、直至其主動向日本求和,卻堅決要求主戰派將行凶者交出來,但即便山口多聞願意,他也無法答應這個要求,因為直接行刺的人員已經跟著山本五十六一起葬身大海了,至于策劃者,此時則已經不在日本了
就在山口多聞硬著頭皮接受天皇質詢的時候,日本海軍如今的第二號人物小澤治三郎則率領聯合艦隊主力再次光顧了巴拿馬海峽,付出了損失幾十架飛機和一艘艦艇的代價後擊落和炸毀美軍飛機一百多架,更讓此前美國人試圖修復巴拿馬船閘的努力完全付諸東流。
但是美國人卻根本沒有想到,這次看似猛烈的突襲不過是一次佯攻罷了。就在小澤艦隊將美國人注意力引走的時候,十幾艘日本遠程潛艇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王子才等八百名特戰隊員送到了北美的西海岸,盡管由于3艘潛艇被美軍或者美國武裝民船發現並擊沉導致了超過200名特戰隊員葬身魚月復,但「分散投資」的策略還是成功地避免了全軍覆沒的風險,讓王子才和其余的500余人得以成功地踏上了北美的土地,盡管其中的半數登陸地點選在了美國之外,上岸後還得想辦法穿越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與美國之間的邊境線
其實王子才早就有這個jihua,卻因為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超乎想象地順風順水而一直拖到了現在,直到他犧牲了自己辛苦培養起來的幾個特戰隊員將山本五十六這個居然妄想與美國人議和的絆腳石之後,才終于可以開始實施,而由于形勢的變化,王子才對自己當初制定的行動方案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