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威夷日軍剩余的飛機就連保護珍珠港都做不到,因此美軍可以從容地以其強大的海空力量支援地面部隊輕松攻下一個個守軍孤立無援的日佔島嶼,不到半個月的工夫就殲滅了一萬多日軍,而美軍的傷亡只有區區三千多人。
然而,僅剩的釘子瓦胡島上還駐有一個完整的日軍野戰師團和兩個獨立警備隊,再加上其他島嶼陸續撤過來的日軍官兵以及從當地日裔居民中征發的士兵,總兵力多達5萬余人。此外,瓦胡島上還有上百架殘余的日軍飛機和當初美軍留下的堅固要塞,防御之強世所罕見。
即使如此,在日軍拒絕投降後,美軍還是向瓦胡島發起了最後的攻堅。島上殘余的日軍飛機雖然奮起迎戰,但是面對數量超過自己十倍的美軍飛機,結果不會有任何懸念。肅清了夏威夷日軍最後的一點空中力量之後,鋪天蓋地的美國機群將島上所有缺乏掩護的軍用設施全都炸了個稀巴爛,尤其是來自利相斯基島的一百多架B-29戰略轟炸機,在這種完全不必擔心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出了其令人膽寒的毀滅力量。
短短幾天之後,瓦胡島上還有抵抗能力的,就只剩那些當初美國人消耗了無數人財物力修建起來的堅固要塞了。為了減小己方的傷亡,美軍再次向殘余的日軍派出了勸降的使者,卻被日軍遠遠地直接擊斃,這下就算尼米茲明知敵人是想要故意激怒自己。也只得立即下令對瓦胡島的海岸要塞發動攻擊
由于瓦胡島要塞本來就是美國人建造的,因此尼米茲對其火力的強大再了解不過,島上一共13座主炮台封鎖住了所有的角度,而406mm口徑的巨炮則足以給包括依阿華戰列艦在內的任何一款美國軍艦造成致命的破壞。不過與強大的對海炮火相比,夏威夷的防空火炮在當初日軍的進攻中已經損壞了大半,後來日佔期間由于其國力不足、迄今都未增補到珍珠港事變之前的水平,又在不久前美軍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據美軍的參謀人員估計,即使仍有少數的隱蔽炮位幸免,也不足以繼續給那些主炮台提供有力的保護了。
因此尼米茲決定先讓陸航的戰略轟炸機攜帶特殊炸彈來試一試。由于心中沒底。美軍直接選用了比「高腳杯」威力更大的「大滿貫」炸彈,可是這種超過10噸的超級炸彈雖然有一發正好砸在了某個炮台的頂部,卻依然沒能對其造成任何實質性的破壞
「幾十米厚的土層加上兩層裝甲板和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層,的確是令人沮喪啊!這座炮台還是曾被日軍攻佔過的。曾經受到過很大的破壞。都這麼難啃。其他的炮台豈不是更難對付?」,尼米茲無奈地嘆了口氣,只能讓轟炸機增大投彈的高度。即使明知這樣做會大大降低投彈的命中率,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僥幸心理果然是要不得的,十幾顆剩下的「大滿貫」最終無一命中目標,而國內的儲備已經全部用盡,難道還得等國內的兵工廠新造出來?一陣無語的尼米茲甚至都忍不住要埋怨當初那些瓦胡島要塞的設計者了
無奈之下尼米茲只得命令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出戰,雖然戰列艦與同級別的海岸要塞對轟是很不明智的,但是太平洋艦隊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共有36門406mm主炮,如果選好角度的話,只會被兩座炮台的巨炮威脅到,而且那兩座炮台還是當初曾被日軍摧毀過的,由于日本工業基礎不足,產能又被其他的軍火項目大量擠佔,沒有多少余力重開406mm巨炮的生產項目,加之運輸距離又實在太遠,因此修復炮台後只是從其他炮台上拆下一根可用的將就著用。也就是說,那兩座炮台的炮塔內都只有一門406mm巨炮,美軍在火力上擁有高達十八倍的優勢,未必就拼不過。更重要的是,歷史上戰列艦與海岸要塞對轟時即使輸掉,也很少會被擊沉,大不了開回船廠修理幾個月而已,只要能夠盡快拿下瓦胡島,這個代價還是承受得起的。
可是與固定的要塞炮相比,船身的穩定性明顯差了很多,不可避免地嚴重影響了炮擊的命中率,而依阿華級戰列艦因其過于細長的艦身就尤其如此。更令美軍吐血的是,當初他們修建的炮台防御極其堅固,堅厚的鋼筋混凝土與裝甲夾層幾乎不可能擊穿,只有準確命中炮管根部,或者炮彈直接從那道縫隙中鑽進去、或者爆炸的彈片破壞要塞炮的身管令其在炮擊時炸膛,才能將那兩座炮台解決掉,這個難度實在太大了。
最終美軍付出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全被重創、其中一艘甚至差點沒能及時拖到船廠的沉重代價後,也才摧毀了一個海岸炮台,令美軍上下無不咬牙切齒。不過另外一座炮台由于炮管本就老舊,經過長時間的連續使用後終于不堪重負地炸膛了,而這時尼米茲都已經幾乎想要暫時放棄攻擊了,一時間「上帝護佑美利堅」的歡呼傳遍了整支艦隊,美軍的士氣由此迅速恢復。
解決了兩個炮台之後,守軍海岸炮的火力防護圈就變得不再完整,美軍地面部隊終于可以較為安全地登陸了,瓦胡島要塞防御再強,從炮台背後進攻也會容易得多。然而日軍的頑強卻遠遠超出了美軍的預料,他們不但戰斗到了最後一人,以致于美軍總共只抓到了幾十個深度昏迷了的俘虜,並且每個炮台的彈藥庫內都留了人員在陷落前將其引爆。
結果美軍為了奪回瓦胡島付出了死亡和失蹤逾5萬人的高昂代價,對于瓦胡島要塞防御體系來說至關重要的13座炮台卻全都被日本人給炸毀了,而更加重要的船廠與碼頭更是早就遭到了日軍的破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