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
父子交心(一)
李破軍听得李世民的吩咐一愣,繼而眼波流轉又是一拜,便是朝著長孫無忌拜道:「見過舅舅」。又是朝著房杜等一干文臣團團一禮。
便是去李世民身下一側坐下。
眾人一番見禮罷了,心里也是微微一驚,陛下何以對太子殿下這般厚愛,商議國事的地方稱其乳名,更是恩準其隨意入內。當然房杜長孫幾人不在此列,他們心里或多或少明白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笑著說道:「虎奴啊,方才我們可是正在討論你的,剛好你就來了,哈哈」。
李破軍一怔,疑惑道:「討論我?」
李世民沒回答,長孫無忌拍拍肚子笑道:「我等正在討論你那防蝗三策呢」。
李破軍眉頭一挑,「防蝗三策?」
李世民撫須嘆道:「關內以及西涼旱勢不減,更兼得蝗蟲大肆爆發,這求急之奏一波接一波的,愁煞人了」。
房玄齡接著說道:「臣等觀殿下之防蝗三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皆是有理有據,故而在此商酌一二,以適當推行下去」。
李世民聞言也是笑了,直說道:「虎奴,你這回卻是立了大一功了,回頭要何獎賞盡管跟為父說來,哈哈」。
眾臣聞言眼中也是訝色一閃,這可真是深得帝心啊。
李破軍直拜道:「孩兒能為父分憂一二,兒之幸也」。
繼而又是問道:「不知父親要將這防蝗之策如何推行下去?」
李世民卻是沒有回答這個直問道:「依你奏折中所言,蝗蟲當真不食大豆?要知災區的米麥粟黍皆是大受其害啊」。
李破軍听了直說道:「真不食,孩兒曾在西涼見過,米麥皆受其害,獨有大豆存之,大豆味腥且硬,蝗蟲不食,故而孩兒請父親下令災區官府撥豆種給災民,立即播種,如今六七月間正可播種,不出二三月便可收之以為食,以解饑災」。
眾人听了,略有所思,魏征出言道:「殿下所言,我等皆未務農之經歷,也不知其是否如是,還請陛下經戶部司農研查之後,再下政令」。
李破軍听了眉頭一皺,但是也沒有說什麼,這也是很正常,畢竟他也是紙上談兵的,都是從前世見聞得來的,也沒有實踐過,也不知真假,如果貿然下令,萬一出了差錯就完蛋了。
當即也是一拱手說道:「魏詹事言之有理,還請父親遣專業人士調研過後再下政令,只是務必迅速,這七月一過,氣候逆轉便是不適耕種大豆了」。
眾人一听,紛紛都是對李破軍露出佩服的顏色,這魏征可是一向喜歡懟李破軍的,這回出言更是對李破軍的功績略帶攻擊,只是見得李破軍從大局著想沒有反駁反而贊同,也是佩服李破軍的心胸。
魏征也是方正臉一扯,眼楮神采一閃,直對李破軍鄭重一拱手。
李世民見了眼中也是笑意不掩,直點頭道:「我兒言之有理,明日早朝便著令戶部及司農著手調查,務必三日內出結果」。
眾臣聞言,紛紛拜道:「聖上英明」。李破軍也是跟著拜了。
只是李世民撫須哈哈笑道:「還請我兒之功勞」。
眾臣聞言一震,這麼明顯的抬太子?只是也隨著李世民所言向李破軍拜道:「太子殿下英明」。
李破軍一愣,繼而坦然受之了。
李世民見得李破軍天黑前來,似有所言,便是揮手說道:「此間事既了,便早些回去安歇吧」。說罷又是忙說道:「且等等」。眾臣不解的頓住看向李世民,只見李世民跟身旁的老僕說道:「老福,去把前幾日遼東進獻的老參分分」。老僕應命而去了。
李世民笑說道:「這災年連米糧都是稀少,這老參放著也是放著,諸公操勞國事辛苦,且拿回去吃了補補身子」。
眾臣听了,心中大暖,忙是齊齊下拜道:「多謝陛下賞賜」。言語雖短,但那彎身之姿,語氣之誠,臉色之肅,皆是透露出了幾位大臣的心中的激動與感動。
李破軍見了也是大嘆李世民的厲害,這人心收的毫不掩飾毫不作偽,偏偏這套還就是管用。
等眾位大臣走了,李世民喝了一杯茶水,直向後一靠,癱躺在背靠上,李破軍見了自覺的過去給李老二捏肩去了。
李世民眼皮子也不抬的大大的松了一口氣,直說道:「如何?」
雖是只有兩個字,但是李破軍卻是知道他問的是什麼,也不避開,直說道:「父親英明」。
李世民呵呵笑了兩聲,「學著點」。
李破軍手一頓,繼而一笑接著按摩,「孩兒曉得」。
「說吧。來找老子又要干甚?」李世民忽的一瞪眼說道。
李破軍聞言一愣,繼而苦笑道:「難道孩兒每次來就沒好事的嗎?」
「難道不是嗎?那次不是來這不是求這求那的」。李世民沒好氣的說道。
李破軍一噎,繼而直說道:「孩兒今來是想問問孩兒這額頭抹帶是否可以摘掉了,每日戴著著實煩悶,直把這顆大好頭顱給箍傻了」。
李世民听了忽的睜開眼楮,就這麼倒看著李破軍,李破軍看著李世民那雙精光懾人的眼楮直盯著他,也是有些怵的慌。
「你且摘下來」。
李破軍听了停下手來,一把扯掉這孫猴子頭上緊箍一般的抹帶。
繼而李世民一雙虎奴直盯著李破軍頭上那條猙獰的九爪金龍,其色如火,其形甚威。
李世民眼楮一凝,口中呢喃:「九爪金龍」。
李破軍聞言心中也是一咯 ,李世民忽的伸出手撫模了幾下,繼而閉上了眼楮。
李破軍愣愣的,心中有些後悔,是不是太莽撞了,畢竟這事在這個時代可是不小的啊。
半晌,在李破軍的忐忑中,李世民睜開眼笑道:「想摘便摘了吧,畢竟也不是甚見不得人的」。
李破軍聞言松口氣,繼而目光堅定的直說道:「父親,如今這大唐唯你獨尊,父親是帝皇,孩兒為儲君,此正乃天命所歸也,再天經地義不過,孩兒這印記若在前隋時或許幾月前顯露或許是災禍,但在如今,父親已位列帝皇,孩兒便可堂堂正正,無所畏懼的以正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