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渭水之盟(四)
見得頡利倒地,周圍首領慌亂,再見得河風踔厲,頡利身後大 飄飄,上面的穗子迎風獵獵,甚是威風,李破軍計上心來,忍住手臂的酸痛,虎口的撕裂,掏出震天弓,彎弓搭箭,略一瞄準,臂膀提力,咻的一聲,箭矢月兌弦而去,震天弓弦崩的一聲,震耳欲聾。
繼而又是吧嗒一聲,大 應聲而落,突厥大軍見得大 飄落,具是驚慌失措,又是看得頡利可汗倒地不知生死,當時便是亂做一團。
吐血倒地的頡利可汗見狀也是目眥欲裂,心如死灰,自是知道大勢已去,便是他大軍二十萬,此時開戰亦唯有北敗,擦了擦嘴角鮮血,掙扎著命令道︰「扶我上馬」。
身旁親信首領見得頡利掙扎起身,忙是扶著,頡利可汗厲聲說道︰「快,扶我上馬」。
親信首領不敢耽擱,忙是扶起頡利上馬。
頡利可汗掙扎上馬,強自撐起一絲草原霸主的體面,舉起手來向後大喝道︰「突厥子民休慌,本汗在此」。
突厥大軍見得大可汗又是出現在了馬上,也是心下稍定,但是若說戰斗那便不行了,原因無他,士氣喪盡了。
見得頡利又上的馬來,從興奮驚詫中醒悟過來的李世民又是拔劍喝道︰「阿史那咄苾,我大唐向來禮儀之邦,慎起刀兵,朕且問你,戰是不戰?」
頡利可汗聞言嘴角一扯,苦笑一聲,
驅馬躍陣而出,向李世民行了一個撫胸之禮,直高聲喝道︰「外邦君主阿史那咄苾,得問大唐新君登大位,特率邦下臣民,為大唐新君賀」。
李破軍听聞此話,下巴都快驚到地上了,我去,這是草原霸主,突厥可汗嗎?臉皮子真的堪比城牆啊,可進可退,可伸可屈啊,方才還叫囂著二十萬勇士要攻進長安城,滅了大唐,結果這上下嘴皮子一吧唧,就是成了帶著國民來賀喜來了,二十萬虎狼兵一下子就成了邦下臣民了,真是絕了。
畢竟是一國君主啊,就這份轉折屈伸的本領就有的李破軍學習的,李世民自也不是好糊弄的,臉皮子那也是沒的說,見得頡利如此轉變態度,也不吃驚,當即也是笑臉相迎,拱手說道︰「貴邦心意,朕已心領了,然長安逼仄,貴邦民眾頗多,朕就不請可汗入內一敘了,若他日,可汗孤身再來,朕必擺酒相待」。
頡利可汗听了臉色漲紅,緊捏拳頭,直握住刀柄鐵青著臉說道︰「突厥生在苦寒之地,邦下民眾困苦,生長大不易,遠道而來甚是千般艱難,願大唐皇帝善待一二」。
說著咳嗽一下,眼楮微眯,直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聞言也是臉色肅然,兩人相對無言,無一人出聲,頓時場面一時寂靜。
頡利可汗這話里的意思很是明顯了,我突厥本就是窮苦,現在二十萬勇士大老遠的跑過來為你祝賀,你怎麼也得表示表示吧。
李破軍聞言頓時臉色陰沉,這就是相當于變相的索要賠款了,真是可笑,你來侵犯我,結果還要我給你出路費?李破軍當時就是笑出聲來了。
頡利可汗見得橋中的李破軍發笑,當即眉頭一皺,「佷孫何故發笑?」
听得這老賊一口一個佷孫,好像全然忘記了方才被李破軍罵的吐血一樣,李破軍也是極為佩服這老家伙的臉皮。
李破軍聞言自也是不願弱了氣勢,但是也知道現在頡利老小子已經處于崩潰邊緣了,不能激怒了他,當即也是笑道︰「孤笑大唐與突厥之誼也,兩國百姓免于戰火,孤心中甚是歡喜,此乃幸事,當為之賀,大可汗且放心,我大唐禮儀之邦,斷不會虧待貴客,不如就地設宴于渭水兩岸,共慶如何?」
頡利可汗听了胡子一抖,直看向李破軍,面上雖是笑意,眼楮里卻是恨不得將這小子千刀萬剮。
老子千里迢迢的跑過來沒撈到好處不說,現在說白了就是想勒索勒索你,也好抵過這一路來的花費,已經是很給你面子了。
畢竟只是讓你出點錢糧而已,我二十萬大軍可不是鬧著玩的,沒打你算好的。你特麼現在居然就像用一頓飯來打發我?一頓飯能值得什麼?我是要你賠款,甚至是割點地給我。
但是李破軍這般說,堵住了頡利可汗的話頭,即使頡利再是無恥,也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變臉的,「佷孫所言甚好」頡利可汗當即也是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的說道,但是頡利畢竟草原霸主,豈會如此輕易罷休,又是看向李世民,「賢佷,我邦下臣民遠道而來卻是未曾攜帶多少糧草,大唐地大物博,你看這?」
李世民此時心中已是歡喜的很,看向李破軍那是咋看咋順眼,當即也是豪邁的揮手說道︰「朕自會考慮周全」說罷轉頭對後面的幾名臣子說道︰「玄齡,賓王,此事便交由你們了,且替朕好生招待貴客」。
李世民當即表態讓房玄齡馬周兩人去談了,看了看房玄齡,他相信房玄齡會懂他的意思,二人欣然領命。
頡利可汗冷哼一聲,朝李世民撫胸一禮,又是深深地看了一眼端坐馬背的李破軍,便是調轉馬頭回了本陣了。
之後,房玄齡與馬周二人便是作為使者去突厥營中交涉了一番了,具體談談「借糧」的事兒。
兩儀殿中,李世民端坐諸位,李破軍微笑著坐在下首。
「大唐度過此難,全賴諸公力同心,傳令,等敬德回來,設宴神龍殿,與諸公同慶」。李世民撫須大笑道。
堂中臣子聞言也是微笑附和,作為舅舅,長孫無忌得知外甥李破軍逃出長安城後竟是立下了恁般大功,也是高興非常,
當即也是哈哈一笑,高聲唱贊道︰「陛下,此番太子殿下于突厥萬軍陣前,痛斥頡利,戟打石牛,箭射大 ,威風無邊,大漲我煌煌大唐之威儀,長安城里已是廣傳殿下英姿了,大唐有此後繼之君,臣等幸甚,萬民幸甚,大唐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