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1.大唐英烈,永垂不朽
隨著時間的發酵,《氏族志》等三事愈發的轟轟烈烈了,可謂是天下矚目,世家可謂是焦頭爛額,又要擔心《氏族志》將其家族給貶低了,又要擔心自家某位混蛋祖先入選了《忠奸錄》的奸佞榜。
但是一番接觸試探之後,一眾世家這才發現,無論是負責《氏族志》的高士廉,還是負責《忠奸錄》的李破軍,孔穎達等人,都是油鹽難進的角色。
高士廉本來不會如此的,他人老成精,不會隨意的得罪任何一方人,本來心底打算和稀泥的,將事務交由韋挺幾人就好。
結果當夜里,高士廉接到了一封信,是太子李破軍給他的。
拆開看罷,便是驚起了一身冷汗。
李破軍記得這段歷史,高士廉編撰《氏族志》之時和稀泥,最後迷迷糊糊的將山東崔氏列為了第一等,崔家族長崔民干成為了第一等的士人,完全沒有領會李世民下令編撰《氏族志》的根本意圖。
高士廉和稀泥倒是沒有得罪士族,但卻是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看見歷時六年,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的《氏族志》竟是是將山東崔氏列為了第一等,他皇室李家竟是還在其後,這就是高士廉不管是和稀泥的後果,李世民勃然大怒,不顧及他舅父的面子當面怒斥高士廉,勒令他重編,高士廉見得李世民動真格的了,也是慌了,忙是修改。
李破軍既然記得,那自然可以讓這位老好人舅公少走一些彎路了。
「皇室李家為首,外戚次之,山東士族第三等……舅公切記《氏族志》之根本意圖,此時阿耶格外看重,萬萬不可等閑視之,是福止三代,還是世襲不衰,在此一舉……」。
看著李破軍的這段話,高士廉心里微驚,自己和稀泥的心態竟是被太子發覺了,看來此事不容疏忽,山東士族……得罪便得罪了吧,反正我與他非親非故。
想念及此,高士廉精神一震,開始認真對待起此事來了。
高士廉認真起來,那些山東士族想通融那是沒有可能的。
過往功業蓋不計算,只看今日的官爵功績,這樣一來,那些啃老本的山東士族都是慌了,而當朝的官員都是高興了。
特別是跟隨李唐起兵的一幫人,人人得益,此如上柱國,翼國公秦瓊,歷城秦家雖然也算是當地望族,但是還算不上士族,宿國公程咬金出身齊州程家,只能算是個小豪族,在士族面前不夠看,那吳國公尉遲恭的父親尉遲伽是隋幽州都督、常寧安公,祖父尉遲孟都是北周濟州刺史,曾祖父尉遲本真是北魏幽州刺史、漁陽郡公,可謂是世代高官,但是到尉遲恭這一代,已經淪落到打鐵為生了,其他諸位開國元老基本上就沒有山東士族的人。
有這些當朝的實權人物鼎力支持,盡管老牌世家嗷嗷叫的反駁,但卻是無濟于事。
繞是盧氏與房玄齡聯姻,崔氏與程咬金聯姻等等,但是在這件事上,誰會逆李世民眉頭去相助世家,《氏族志》就在明爭暗斗的氣氛中編撰著。
而李破軍這頭的《忠奸錄》更是如火如荼,不知道多少人擠破了眉頭想著往崇文殿鑽,甚至三品大員都有請調崇文殿協助編書的。
但是李破軍怎麼讓他們如願,編書人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而且吃住都在崇文殿,隔絕與外界交流,保持著編書的公正性,不被外力所擾。
最先造成的英烈祠的修建,在李世民親口指示不必拮據的情況下,錢財充裕,李破軍又是獻出一策——捐贈。
英烈祠的修建接受外界捐贈,捐贈人員的名字和捐款額度將會被朝廷張榜夸贊,有此鼓勵,大唐官員,商賈以及百姓都是瘋了。
修建英烈祠祭奠英靈本就是行善積德的好事,更是為了心中的那一份崇敬,何況捐錢了還可以張榜公示,長安城中有錢人數不勝數,更多的是那些有錢沒地位的商賈,還有那些好名的家族,為了掩蓋《氏族志》帶來的沖擊,士族也不吝惜區區錢財,紛紛大額捐贈,無論是商賈,官員,士族豪門還是平頭百姓,紛紛踴躍捐款。
本來還認為接受捐款有失國體的文官們,在見得捐贈的天文數字後,都是目瞪口呆,只一月之間,接受的捐贈就是數百萬貫,有此巨款,又有民眾踴躍服役。
原本打算在朱雀門外修建的英烈祠改到了長安城北側的龍首原,活生生的建了一個不亞于東宮規模的宮殿。
龍首原在長安城東北角,地勢較高,俯瞰長安城,一直駐有重兵,本來這里打算修建大明宮的,可是被李破軍認為不必要而阻止了。
龍首原上一座高達十數丈的建築聳立著,有些文士諫言英烈祠不應該比皇宮還要高,但是不待李破軍說話,便是被李世民給啐了一臉,而且說法還很鼓舞人心。
「將士英靈護佑大唐國泰民安,朕要長安城內抬頭便能看見英烈祠」。
高大的英烈祠沒有什麼奢華裝飾,只是飛檐斗拱,高牆厚基,讓整個英烈祠顯得十分的凝重、肅穆。
當頭的高高牌坊,厚重的石獅鎮在兩側,牌坊之上寫著鐵鉤銀劃,顯著肅殺之氣的三個字刻在上面——英烈祠。
三個字中唯有烈字與常規不同,下面少了一點,按照李破軍的說法是只願大唐的烈士少一點,這是李破軍從光頭委員長哪兒得來的啟發。
過了牌坊往里走,兩邊樹立著持兵著甲的大唐軍士石像,石像身軀高大,肌肉虯結,甚是威猛,但卻是沒有面部,面部都是空白一片,象征著大唐陣亡的無數沒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通過了石像相夾的神道,迎面便是一個高達數丈的石碑,石碑上有八個金箔大字——「大唐英烈,永垂不朽」,筆跡氣勢磅礡、龍伸蠖屈,正是李世民的御筆。
走近一看,只見得厚重的石碑底座上雕刻著白玉浮雕,瓖嵌在碑座四周,浮雕高數尺,上面刻著人物故事圖,上面依次雕刻著大唐立國以來的著名戰役,此如淺水原之戰滅西秦國薛舉,虎牢關之戰滅鄭王王世充、夏王竇建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