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演講,祭祀,開拔
寒風凜凜,大 獵獵,數萬人的目光集聚在城樓上那道明黃色的身影,那是大唐皇帝,那是一統天下,威加四夷的天可汗。
見得這般氣勢,唐軍將士肅然,目光中盡是灼熱;各國使節驚駭,眼神里全是敬畏。被萬眾矚目,李世民直覺得熱血激昂,攥著拳頭只覺得血液滾燙。
「大唐的將士們,你們都是大唐的好男兒,你們是大唐的榮光,是大唐的佼佼者?是也不是?」李世民首先就爆發出一陣激昂的喝問,伸出甩手,擁抱著城下的將士。
「是,是,是……」。
伴隨著李世民的喝問,與之回應的是令天地色變的附和之聲,只見得數萬京畿將士齊齊舉兵,漲紅著臉吼出了那一聲「是」,風雲激蕩,雷霆萬鈞,直震起塵土飛揚,風雲飄散。
一側觀禮的各國使節為之膽寒,唐軍精銳如斯,不愧天朝上國。
雙手微微一壓,唐軍呼喝之聲戛然而止。
「你們參軍報國,必定不是為了殺人飲血,都是良家子,誰都不想取人性命,誰都不是那殘忍嗜血的屠夫,但是,你們穿上了甲冑,提起了刀槍,臥冰嘗雪,赴湯蹈火,為的是什麼?為的是保家衛國,為的是身後那父母家園,為的是搏一個封妻蔭子,為的是掙出一個人前顯貴、富貴盈門,是也不是?」
「是、是……」。
自又是如山呼海嘯般的回應。
「我大唐軍隊橫掃天下,戰無不勝,于數年間一統六合,竇建德、王世充、蕭銑、輔公祏、梁師都、頡利可汗……他們哪一個不是當世梟雄,可還是被我們打敗了。
但是,在今天,西北之地,吐谷渾一個蕞爾小國,昔日在我們腳下顫顫求饒的蠻夷,竟敢劫掠我大唐邊境,殺我大唐百姓,爾曹蠻夷,斷脊之犬,興許是忘了我刀槍鋒銳,將士們,你們說?該不該殺?」
唐軍就如同捧哏一樣,不需要絲毫的遲鈍,更不需要排練,情緒已被這位帝王調動起來,屬于唐軍的榮耀,不允許他們沉默,殺聲遍天,直震得飛鳥尖唳,人心砰動。
「今日乃是上元佳節,本該是賞燈歡樂的日子,但那蠻夷偏偏不讓我等快活,本該是闔家歡聚之日,卻是披甲持兵,千里廝殺,朕知道天冷風寒,朕也知道離家苦別,但是,邊境的百姓們還等著你們的保護,不知死活的蠻夷那都是軍功等著你們前去奪取。
將士們,在此,朕承諾你們,待得凱旋之日,你們不僅可以憑借戰功獲得獎賞,可以升為校尉、都尉乃至中郎將、將軍,還可以獲得爵位,你們當中,有人為縣男,為縣伯,乃至郡公、國公,你們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有所回報,屆時,這上元佳節,朕翻倍補償給你們,放夜三天算什麼,屆時朕專門給你們放夜一旬,舉國為你們歡慶,三丈燈樓算個甚,朕給你們建造十丈燈摟」。
李世民的聲音鏗鏘有力,借著擴音喇叭傳遍整場,所有人都靜了。
俄而,震天的吶喊聲炸懵了耳朵,「大唐萬勝,聖人萬歲……」。
耳畔嗡鳴著嘶喊聲,看著那漲紅臉瞪著眼舉兵咆哮的將士,李破軍也是微張著嘴,一臉驚愕,什麼時候老爹也這麼會說話,是的,李世民的確會鼓舞人心,但是,這麼親民帶有煽動性的話語,是怎麼從這位皇帝的口中說出來的。
不得不承認,這都是李破軍的影響,盡管李世民會鼓舞人心,昔日虎牢關三千鐵騎大破十萬竇王聯軍時,李世民便是將久戰之下的疲憊唐軍的軍心給重新振作起來的。
但是後來閱兵、獻俘的時候,李世民看了李破軍向他建議的演講稿,也是不得不承認,李破軍的話很有道理,這些親民帶有煽動性的話語更容易調動情緒。
若是換個心高氣傲的皇帝,定是不會如此跟這群臭丘八髒軍漢說話的,但是李世民十六歲從軍,吃住多在軍中,與軍士同吃同住,與將領稱兄道弟,這些話語盡管在文士眼中,可能有失身份,但是在李世民看來,這可是收攏軍心、振奮軍心的金言妙語。
城樓兩側的群臣中也有某些腐儒文官暗自不喜,大概是不願看到聖人如此厚看武人,畢竟這些話語,對于自古以來的軍漢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看見那吶喊嘶吼著,恨不得把心剖出來效忠的壯碩軍士,那些臉色漲紅,捶胸歡呼的朝中武將,即使心中嫉妒不爽,但也只得憋著,這個時刻,誰要是敢出來破壞聖人營造的愛兵如子的氣氛,那簡直就是沒腦子了。
皇帝陛下澎湃熱烈的演講之後,便是舉行出征儀式了,兵者,國之大事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拜將聚兵就可以了,而是有一套繁瑣的儀式的,畢竟萬事都要有一個儀式感嘛,更何況這滅國之戰。
不照之前的滅東突厥是不宣而戰,東突厥畢竟強大,要出其不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次討打吐谷渾可是程序做足了吧,下旨拜將,征調兵馬,下詔宣戰,誓師動員,祭祀儀式……一樣都不能少。
明德門下早已經布置完畢,臨時壘起的祭壇,繞以青繩,張有帷幕,置武聖軍神之牌位,多是姜尚孫武等人,這大概就是後來的武廟原型了。
李世民一身大袞冕,極為正式莊嚴,李靖一身戎裝,凜凜生威在其身後,左右六道總管中在京的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相伴,而後蘇定方、薛萬徹戰將緊隨,莊嚴肅穆。
李破軍在一旁觀禮也是盡量威嚴肅然,這種場合可不是搞著玩的,古人重祭祀,若是出了差錯,那就是掉腦袋的,特別是戰爭大事。
祭天、祭地、告廟,而後斬牛羊豬祭祀,三牲之血浸染軍旗戰鼓。最後此次西征吐谷渾的所經過路線中的山川河流,祭拜山神河神與土地,以祈禱行軍順利。
整個祭祀儀式,冗長而又繁雜,李破軍第一次參加這種全面的出征儀式,也是開了眼界,不自覺間對心心念念的戰爭似乎有了那麼一絲敬畏。
是啊,戰爭終究是大事,兵者,國之大事,古人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不僅僅是因為戰爭容易覆滅宗廟,戰爭更是勞民傷財,更是伏尸百萬,流血漂櫓,或許除了那麼自矜功伐、好大喜功的帝王之外,戰爭在其他人眼中都是不討喜的,當然,好戰不惜身的武人除外。
祭祀結束,李世民轉過身來,接受了眾將參拜,王敬忠奉上節與鉞,李世民親手交給李靖,再傳與兵符、帥印和大 ,從這一刻起,這十四萬將士皆歸李靖統率,除非李世民收回兵權,否則,這十四萬將士,只听李靖一人調遣。
而且李世民拜將,從不設監軍,大帥行軍,沒有任何的掣肘,用人無疑,這就是勝者之道。
李靖恭敬的單膝跪地,一一接過,而後鏗然身轉,走下祭台。
面對著整齊如一的精銳將士,呲一聲,拔出腰間佩劍。
「全軍開拔」。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