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這些磨難,我輩之人,所承載的責任才更加沉重。眼下滇緬公路每月輸入昆明的物資已達數千噸,若是有足夠的車輛進入,以公路的吞吐輛,一個月支輸的物資能達到上萬噸。現在鐵路已經修到了眉山一帶,川中的公路,在西北的主持下連通了昆明,咱們西北所需要的機械,也可以走這條通道,我看以這個速度,再過一兩年,將鐵路也修到昆明,甚至到時候連通了修築好的滇緬鐵路,那麼西北的軍事與政治實力可以完全輻射至西南,徹底根治鴉片的問題。」
楊虎城同樣面色凝重地說道。他主政時期的陝西,雖然算不上富庶,鴉片的情況也是有的,但總體還算在可控的範圍內。西南那邊確實是有些泛濫成災的趨勢。幾十萬當地百姓里面,竟然挑不出向個像樣的壯丁,鴉片,當真是禍害了幾代人。也由不得他們不憤怒。
「你們說得是,正是因為歷史遺留的問題太多,太難。所以我們更應該奮起。有人對我一力花大價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修築滇頃鐵路有爭議,看上去吃力不討好。但有些事情,總是要去做的,更何況西南,對于民國未來的橡膠來源,也是至關重要。萬不容有失,一萬多噸的月吞吐量,還滿足不了西北的需要。大型的設備也運不進來。未來運輸的主力,還得靠鐵路,哪怕現在下的價錢大些,有些事一定要去做,而且,遲不如早。」
事實上姜立當然不是無緣無故發一通火。對于趙鐵樹,王鐵漢這些人,姜立不需要去多說什麼,他的軍令會被完好的貫徹下去,楊虎城這邊,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倒也不是會反對他,只是有些事,終究還是要磨合。畢竟楊虎城也是做過一段時期陝西王的,也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一兩次簡單的命令還不會有什麼,長此以往,兩人之間必生間隙,到時候想彌合就晚了。姜立不想在民國一統之間,軍隊內部就出現較大的裂縫,這對于以後南下,或者是在北面對抗蘇聯都是極為不利的。
而此時由西北介入下,提前修築,但耗時長了一半的滇緬公路也展現出了其作用,歷史上的這條公路貨物一年吞吐量也只有四五萬噸左右。往往靠往緬甸碼頭的一艘貨輪,就需要數千輛卡車來回跑一趟才能將貨物運完,如果是是大噸位的化輪,則需要跑幾趟才能運掉,中間的消耗。需要的汽車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
在那種路況下開車的司機,需要有一定的經驗,武漢那邊現在連足夠的司機都拿不出來,更別提足夠的卡車,完全需要外在的采買。此時的滇緬公路一年的吞吐量可以輕易的達到十幾萬噸,甚至更高。畢竟東南亞多雨,氣溫濕熱,歷史上的土路經常泥濘不堪,當這些車隊經過這種路況時,不僅對駕駛員的要求更高,而且車輛也更容易出故障。
歷史上連足夠的駕駛員都嚴重不足,更何況負責維修的機械人員,因此歷史上的的滇緬公路,往往會出現雨中大群的車如龜速的前進,幾輛汽車陷在泥濘地,一旦出現塞車的情況,前面的幾輛車走不動。後面就排起了長龍。經常在一個位置一堵就是一天,甚至更久。
這些駕駛員不得不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自帶干糧和水,以便在路上堵車的時候充饑解渴。而從港口到昆明加起來不過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在路上往往要開一兩個月,路上大量的拋錨,或者因為打滑側翻的卡車。擁堵在路上,更是拖沓了整條路的通暢。使得這條花費了二十余萬人血汗修築的道路並未徹底發揮其意義。而此時,憑著西北多年的修路,與維護的經驗。用鋪裝水泥代替了歷史上的土路,至少到現在,這條路暫時還未出現大量的擁堵。
雖然包括楊虎城在內,對于姜立在武漢中央尚且態度不甚堅定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花費巨大的代價,將好不容易取得的貸款用在修築滇緬鐵路上。不少人都甚至有些不理解。不過這個時候姜立這些年來累積的威望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哪怕有一定的置疑,但這些人心里也不是十分自信,畢竟西北的現狀已經說明了一切。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姜立一貫強調的。事實證明,連通四川的公路,還有逐漸向川南延伸的鐵路,哪怕沒有對四川大部形成軍事佔領,但實質上,西北的影響力卻隨著這些道路的延伸不斷向川中擴散。因為川南鐵礦,以及其他各處銅,磷,鋁等礦的開發,還有一些輕重工廠的設置,捆綁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使得西北在四川的征兵變得更加順利。也是因為四川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在滇緬修路的大軍里面,不是歷史上充斥著老弱,至少還有西北組織的一批修路生力軍。
事實上,西北來自對姜立的爭議,並不是花費大量心血去修建滇緬鐵路,還有姜立調用西北大量的資源給專門成立的後勤,難民專項組。使得軍備的擴張並不如某些人想象中的那樣快。當然,這些爭議並非是來自姜立以前的嫡系。也並非是別有用心,只是亂世有亂世的通病,這些在亂世掙扎起來的雄杰們,並沒有多重視下面普通百姓的死傷。
這點與美國那邊的情形有些類似。美國久未經大戰,若不是被逼向戰場,往往死上一些人,就有些無法接受。只是民國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長久的動亂與災荒使得民國自晚清以來,百姓死傷動則幾十上百萬,受災民眾上千萬。對于這些從苦難中掙扎起來的人來說,災民與死傷已經司空見慣。心髒的承受能力比起美國那邊要強了太多。因此對于這部分的爭議,姜立也不會太在意。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但姜立不在意,並不會認同這些人的想法與做法。至少現在他還有能力去改變眼下的這種狀態,當然,這與他推動日軍南下的戰略也是相符的。
自從紅色勢力主政之後,推動西北工業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哪怕歷史上有種種讓後人詬病的地方,但在戰時,這種體制在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有對群眾的動員上,確實是此時的西方難以企及的,只要給他們一個平台,發揮的熱度甚至有些出乎姜立的意料。煤礦,鐵礦那邊,涌現一個個生產高潮,挖礦工人不斷刷新著以前的產量紀錄。修路,開渠的民工,勞力。
造大型水壩運送的土方。軍服廠那邊加班加點的產量等等不一而足。當然,有些事情過熱了也不太好,至少在此時的學術界,還有一些精密儀器的研究上,是急不過來的。姜立通過黃顯聲,邵力子這些人,也能讓有些過熱的區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冷卻降溫處理。總之,西北那邊,現在處在良性發展的階段。偶爾出點問題,也還在可控的範圍內
「Fuckyou!你們這些愚蠢的黃皮猴子,跟你們在一起工作簡直是對我的一種污辱,不行,我一定要向上級投訴,將你們這些可惡的家伙全部趕走!」船塢里,一個戴著安全帽,身高足有一米九的白人大漢指著陶文晉幾個留學生的鼻子罵道。
「混帳,要不是胡先生再三交待,我一定要讓他知道我的厲害。」一個孔武有力的學生手里掰著把大掰手,看著對方離開的背影,有些憤然道。
「算了,弱國無外交,祖國積貧積弱,這些白人自然是看不起咱們的。」魏書豪搖了搖頭,「一時間的落後算不得什麼,司令想方設法把咱們這些人送到美國來留學,可不是讓咱們跟這些洋鬼子置氣的,再說,咱們民國在造船方面確實落後洋人太多了,現在洋人動則幾萬噸的戰列艦,航空母艦。咱們民國現在船廠凋零,在日軍的威脅之下,機械要麼閑置不用,要麼撤到了內地,整個船舶業都遭受了絕大之打擊。司令把咱們送到美國來深造,就是為了讓咱們能早日成材,好回國效命,再次振興民國的造船業。」
「話是這樣說,但眼下國內都打成了那樣,咱們在這邊學造船,留學了幾年,眼看這形勢,還不知道要在洋人的眼皮子底下呆多少年。」戴志遠不甘心地道。
「就憑咱們這些學船舶設計,學造船的,回去了能干什麼,你倒是說說看?難道拿起槍去戰場上跟日軍硬拼嗎?」另外一名學生明顯有些不耐煩地道,「好了,好了,這些眼高于頂的白人,他們發他們的脾氣,咱們干咱們的。胡先生好不容易把咱們弄到船廠來,可不是讓咱們灰溜溜地回去。」
「好了,都開工吧,以前學的那些,真到了實踐上,總是有些差別的,這點洋人的技藝也值得咱們學習。」魏書豪催促著幾人道。
「這些學生,倒是頗有咱們以前的意見風發啊。」魏書豪幾人不知道的是,在不遠處的一間辦公室里,他們口中的胡先生,此時正隔著透明的玻璃窗,遠遠地看著爭論的幾人。
「是啊,比起我這些已經消沉了意志的人,還算是有些斗志的。」坐在胡先生對面的吳濟時一臉的胡子邋遢,看上去頗為頹廢地道。
「好了,吳先生也不要再意志消沉了。江南造船廠雖然沒有了。但只要民國還在,以後總有重建的一天。」胡先生安慰著旁邊的吳濟時道。
「談何容易,一家大型船廠,想要修建起來,非一時一日之功,江南造船廠,是從前朝就開始累積的經驗,毀于一旦,毀于一旦啊。」想到江南造船廠被日軍所佔領,以往的員工走的走,散的散,將畢生心血傾注在江南造船廠的吳濟時頹廢了很長一段時間,听到胡先生的解說,還有家人的勸告,才決定出來看一看。可是看到眼前這些留學生在美利尖所遭受的刁難。又是一陣灰心。
「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只要做了,日後總會有追上列強腳步的一天,西北以前如何,一片不毛之地,現在還不是成為了抗戰的中堅,還不是堅若磐石的擋在了日軍的前面。」胡先生嘿然一笑道,「再說,江南造船廠沒了,只是那些設備沒有了。但只要有人在,卷土重來,便在眼前。這家船廠,便是馮先生斥巨資買下來的,眼下世界局勢日益緊張,航運業大有可發展之期,江南,馬尾船廠的一些人,現在西北收羅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需要靠吳先生你們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帶動他們重新投到造船業里面。」胡先生將一份文件遞給吳濟時道。
「什麼,你們把這家船廠買下來了?「吳濟時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
「準確地說應該是對其進行控股,馮先生那邊說了,現在民國的船廠沒有了,廣州那邊也遲早為日軍所佔領,民國的沿海都將淪陷在日軍的軍威之下,民國一時間沒有地方造大船,但這造船的技藝絕不能丟下,不僅不能丟,而且還要更進一步。機械沒有了,可以買,要是把造船的信心和信念都丟了,民國的造船業,才是真正的完了。」胡先生一臉慎重地道。
「而眼下這家船廠規模雖然不大,但卻能讓民國造船的技藝得已傳承下去。江南,馬尾那邊,有一部分雲了蘭州,或者重慶造船,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出國,甚至另擇他業,這對于民國的造船業將是一次絕大之打擊。所以還需要吳先生這樣有威望的人,召集一批骨干,來這邊的船廠。繼續民國船舶業未完成之事業。」
「好,好,今日得以重操舊業,續家父之遺志,縱百死亦再無憾事。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再客氣了。」吳濟時頹廢的臉上此時再次閃動著驚人的光采,這一刻,整個人似乎又再次獲得了新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