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六年十二月,東郡。
一條黃河,滾滾東流,沿途有多少英雄豪杰。這東郡之地,勾連河南、河北和青兗之地,最是膏腴。山東好漢,熱情豪爽,粗獷剽悍,扶危濟貧,仗義死節,而人丁也最是彪悍。在東郡民間,提起翟讓的名頭,哪個不豎起大拇指。
傳說翟讓武功超群,神武過人,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錢齎助他起身。
可此時誰也不知道,名震江湖的翟讓已經身陷囹圄了。
此時月明風高,點點月光透過牢房的小窗子灑到翟讓的面前。翟讓倚靠著牆壁,一個人喝著悶酒。
「想我翟讓一生,仗義疏財,義薄雲天,卻沒想到卻落得如此地步,真是天意弄人啊!」
翟讓本是東郡土豪出身,家族在東郡勢力強大,他本人更是擔任東郡的法曹參軍事。但翟讓這個人是典型的地頭蛇作風,平日里對于武勇游俠之人甚是喜愛,多引為黨羽。因此每每郡中有游俠之人犯罪,翟讓都利用自身的關系,操縱官司,暗地里替這些人反案。
憑借這一手,翟讓得到了郡中游俠的擁戴,本人更是做著半白半黑的勾當。
可誰曾想「馬有失蹄,人有失手」,翟讓仗著土豪身份在郡中的勾當早就引得錄事參軍事鄭議不滿,只是沒有拿捏到其錯處。今年新上任的東郡太守乃是原大理少卿李孝貞,出自趙郡李氏。
鄭議趁機向李孝貞述翟讓之罪。
在李孝貞眼中,翟讓不過是只螻蟻,反手可以碾死。再說他前來東郡,正要立威,翟讓這個黑白通吃的人物正是合適,因此便以「私通奸人,陰謀作亂」的罪名將翟讓抓進監獄。
翟讓本來是個操縱訴訟的人,沒想到讓更高級別的人將他的官司操縱了。
翟讓被抓進獄中只能等死。
幸好翟讓還有點薄名,因此在獄中每日酒肉伺候著。不過眼看就要問罪,這判罰的罪行是被送到運河堤上做工,怕是活不過三日。
翟讓正自怨自艾,這時便听到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
翟讓抬頭望去,正是往日的好友黃君漢。黃君漢也是本地土豪出身,出自濮陽黃氏,其父乃原汴州刺史黃察,黃君漢現為東郡獄吏。
翟讓吃了一驚,忙說道︰「景雲,你怎麼來了?」
黃君漢上前打開翟讓的牢門枷鎖,對翟讓說道︰「翟法曹,你受苦了。天時人事,也許是可以預料的,英雄豪杰哪能在監獄里等死呢?」
翟讓听了又驚又喜,說道︰「我如今就好比關在圈里的牲口,生死全不由己,今日只能听從景雲的吩咐了。」
黃君漢對翟讓說道︰「法曹交友便天下,天下之大,何處不能去?」
翟讓再三拜謝,又說道︰「翟讓今日蒙受景雲的再生之恩,才得以幸免,感激不盡,可景雲就這麼放了我,又該如何向上級交代?」
這時黃君漢勃然大怒道︰「我本以為你翟讓是個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冒死來解救你,可你現在卻像一個婦人一樣,優柔寡斷,絮絮叨叨,如何能成大事?我自有辦法去給上級交代,倒是你,別忘了‘替天行道,扶危濟貧’的誓言。」
翟讓向黃君漢磕了一個頭,說道︰「來日,翟讓必不負景雲。」說完便匆匆離去。
翟讓離開監獄,偷偷潛入家中。這時好友賈雄建議翟讓帶領家中佃戶、奴僕,前往瓦崗山為匪。
瓦崗山離著白馬縣城和翟讓的老家韋城不遠,山勢雄險,易守難攻,方圓數百里,土地肥沃。
賈雄知曉陰陽,擅長佔卜,深得翟讓信任重用,翟讓對他言听計從。他認為現在大災之年,流民遍地,百姓無處乞活,正是人心思變的時候。
而天子無道,昏庸暴虐,不恤民力,天下人苦不堪言,此時如枯木干柴,一旦有星點的火花,便能燃燒整個天下,此正是天下大亂的格局。天下將亂,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現在搶先佔據一方勢力,將來無論是退是進,都有選擇。
翟讓作為中下層的實力人物,眼看大隋底下一日爛過一日,早就有心謀立,因此在賈雄勸說之下,翟讓便帶著兄長翟弘、佷子翟摩侯、親信王儒信等人,前往瓦崗山自立起事。
翟讓在東郡之地,本就聲名遠揚,蜚聲在外,因此郡中犯法亡命之徒,紛紛前來投奔。而東郡因水災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紛紛前來投奔。
翟讓的好友單雄信驍勇矯健,擅長騎馬使矛,聞听翟讓在瓦崗山起事,他便招集年輕人前去投奔翟讓。
離狐人徐世勣家在衛南,十七歲,也是當地的土豪,家多僮僕,積栗數千鐘。其人有勇有謀,也前來投靠翟讓,他們以瓦崗山為根據地,故稱瓦崗軍。
瓦崗山雖然險峻,但並不是長久的根基之地。
瓦崗山人數日漸增長,翟讓也每感山中供應不足。但若是讓他們前去攻打城池,其勢力也不足。
同時李孝貞知道翟讓起事之後,便調集部隊前往前往瓦崗山圍剿。因山勢險峻,李孝貞屢次進攻瓦崗山,皆是損兵折將,不能成功。因此李孝貞便下令斷絕通往瓦崗山的各處道路,堅壁清野,以打擊翟讓所部。
這時徐世勣便勸說翟讓道︰「東郡對于您和我都是鄉里,那里的人我們大都認識,實不宜去侵犯他們;滎陽郡、梁郡,是汴水流經的地方,暢通南北,我們可以在此打劫過往的行船商人旅客,足以自給。」
翟讓大喜,便率眾從瓦崗山突圍,直趨滎陽郡、梁郡的境界,靠著運河,打劫往來的公私船只,因此供給充裕,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徒眾達一萬余人,所部多為漁獵手,善使長槍。
至此,瓦崗軍的勢力急劇擴大,開始在中原地區攻略城池,成為中原之地一支重要的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