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遼河血戰

拿下武厲邏城之後,隋軍頓兵遼河西岸,雙方數十萬兵力隔河相望。

此時高句麗人據險以守,隋軍數次小規模渡河,皆沒有成功。

楊廣到了遼河之後,便下令工部尚書宇文愷在遼水西岸建造浮橋。對于隋軍來說,建造浮橋很合適,但問題是就在對方的眼皮子底下,這浮橋如何建成。

大隋上一次與高句麗打仗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眾人對高句麗的實力並不了解。但想來大隋百萬精銳,絕不是高句麗人可以抵達的,因此眾將紛紛請為先鋒。

自大業三年之後,眾人想盡了方法以求立功。上一次西征吐谷渾,自黃明遠以下,諸將以從征吐谷渾有功,多受封賞,讓眾人羨慕不已,這一次有這麼好的機會,那個不爭先恐後。

此時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因為水土不服,生了疾病,本不能戰,可諸將請戰,他也不能落于人後,因此跑到楊廣那里請求為先鋒。

也不知道楊廣腦子是不是犯渾,竟然同意了此事。

麥鐵杖的主治大夫吳景賢以為麥鐵杖身子還未痊愈,希望麥鐵杖最好留在後軍休息,麥鐵杖說道︰「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用艾炷燙鼻梁,用瓜蒂噴鼻孔,治黃不差,而臥死在兒女的懷中乎!」

到了第二日一早,宇文愷指揮役夫在遼河之上搭起了三座浮橋。浮橋從西岸開始,一直向東岸延伸。高句麗人水軍實力不足,不敢與隋軍水師交戰,因此只得眼看著隋軍將浮橋一路搭建到河東岸。

麥鐵杖帶領左屯衛軍跟著搭橋的役夫之後,沿著還沒有建好的浮橋便一路向東。

麥鐵杖勇猛而有膂力,年輕時能日行五百里,跑起來可以趕上奔馬,常陪麾問罪,先登陷陣,勇不可擋。

此時為了盡快打開缺口,麥鐵杖便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

麥鐵杖的三個兒子都阻止麥鐵杖沖在最前面,而麥鐵杖卻對兒子說道︰「我久蒙國恩,今天應是為國捐軀的時候。我如果戰死,你們將會富貴。在忠與孝上,希望你們多努力。」

麥鐵杖持槍躍馬,無人能擋。

浮橋一路延伸到東岸,這時原本寂靜一片的高句麗人營中突然有軍隊大股殺出,而此時浮橋離對岸還有數丈的距離。

麥鐵杖大驚,一旦被高句麗人堵在河岸邊上,今日便是敗了。

為了替役夫爭取搭橋的時間,麥鐵杖騎著戰馬,一躍而起,沖到了對岸。其身後的左屯衛將士也紛紛跳入水中,泅渡上岸。

「報國之時,就在今日!」

麥鐵杖帶著數百名士兵登上河岸,和大批的高句麗軍隊絞殺在一起。

雖然隋軍驍勇,悍不畏死,但高句麗人仗著地勢高峻,居高臨下,射殺隋軍。無數隋軍還沒有登上河岸,便被射死在水中,隋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遼河東岸。最新

而麥鐵杖雖然勇武,但高句麗人卻如潮水一般不斷地涌過來,殺之不絕。麥鐵杖帶著親衛左突右沖,卻始終不能突破高句麗人的防線,反而漸漸被對方包圍。而高句麗人也不傻,看出麥鐵杖是主將,因此將大批的兵力往麥鐵杖這邊調集。麥鐵杖身邊的親衛越戰越少,勢如危卵。

此時在河西岸的負責接應的是左屯衛虎賁郎將錢士雄。

錢士雄眼看麥鐵杖陷入重圍之中,便要準備帶兵從浮橋沖過去,救援麥鐵杖。

這時其部下鷹擊郎將黃明信勸道︰「我軍現在只能通過三座浮橋支援前軍,浮橋狹窄,難以多人通過,這樣的支援可謂是添油戰術,正入高句麗人彀中。郎將不如命兄弟們盡皆登船,直沖向對岸。雖然行船較慢,但能運載的兵多,反而有利。」

黃明信是黃明遠三叔黃蒙的次子,在族中排行第八,今年二十二歲。黃明信曾跟隨黃明遠征討吐谷渾,後以功授鷹擊郎將。後來黃明遠見眾兄弟皆在左武衛軍中較為礙眼,便將其調到左屯衛軍中。

錢士雄雖然覺得黃明信說得在理,但此時麥鐵杖在對岸危在旦夕,等不得乘船。因此錢士雄便命各鷹揚府乘船渡河,而他親自帶領數百名精銳從浮橋通過,救援麥鐵杖。

此時麥鐵杖被圍在軍中,身邊親衛不到百人,且人人帶上。眼看身邊高句麗人越聚越多,竟然望不到邊,麥鐵杖自知今日一戰,怕是無法幸免。

此時麥鐵杖的戰馬早就中槍倒斃,麥鐵杖本人的腿上和肩膀皆受了傷。

眾人且戰且退,退到一處大石旁邊,再無力沖鋒。

高句麗人一批一批地沖了上來,麥鐵杖的親衛為了護衛他盡皆戰死。眼看突圍無望,麥鐵杖不願意被對方俘虜,因此說道︰「我跟隨陛下二十年,征戰南北,沒想到今日死于彈丸小國之手,恨不能見殄滅高句麗小兒。」乃橫刀自刎。其部將虎賁郎將孟金叉等人也一同戰死。

錢士雄沖到河岸,也被高句麗人所阻。眼見大將軍麥鐵杖自刎而死,心如刀割,卻無能為力。

左屯衛的將士還在孤軍奮戰,見到麥鐵杖身死,紛紛痛哭。

很快,黃明信等近萬左屯衛軍到達河東岸,與高句麗人絞殺在一起。

黃明信本就在孝期,他身穿孝衣,頭纏白布,身先士卒,提著長槊喊道︰「今日大將軍為國戰死,我等哪怕身死,亦不能讓大將軍的尸體受辱于高句麗小兒之手。」

于是黃明信沖殺在前,迎面便刺倒一名高句麗騎兵。他本人翻身上馬,自為箭頭,帶領部下在高句麗軍中左右屠殺,如入無人之境。

高句麗人不能抵擋,黃明信一路向前,乃沖到麥鐵杖尸首旁,又攜麥鐵杖尸首殺回河岸。

高句麗人眼看黃明信如天神下凡一般,心中畏懼,紛紛避讓。

越來越多的左屯衛軍登岸,勝利的天平漸漸地向高句麗軍轉移。宇文愷指揮眾人在後延長浮橋,乃得通河東岸。

這一戰左屯衛軍主力兩萬人拼死力戰,高句麗軍不能抵擋,死傷愈萬,于是撤退。隋軍乃順利渡過遼河,佔領河東岸。

高句麗的遼河防線既破,隋軍主力始渡過遼河,向東進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