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還是對于這次失敗耿耿于懷。
然而這次失敗,至少讓楊廣的軍事短板暴露無遺。雖然他還想再征高句麗,但將要面對的阻撓要比上一次大的多,若是黃明遠公然反對,以黃明遠的聲望與地位,其結果仍未可知。
所以楊廣在問詢的態度上也有些小心,生怕黃明遠反對。
從心里上來說,黃明遠並不願打這一仗,因為現在的大隋民生凋敝,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但事實上楊廣不可能休養生息,而為了震懾四敵,維持霸業,此仗便非打不可。這時大隋就跟後世的米國一樣,很多時候為了維持威懾力哪怕明知事不可違也得干。
與其反對楊廣,讓他自己蠻干,不如將征討高句麗的事情攏在自己的手中。
黃明遠馬上說道︰「天子明鑒,這遼東一定要再征,而且還要大張旗鼓的征,並且一定得勝。」
楊廣有些吃驚,因為一直以來,黃明遠都反對他征高句麗,沒想到這次兵敗,黃明遠反而轉了性子。
楊廣忙問道︰「明遠不是一直都不支持征討高句麗?」
那是以前,你沒打敗仗,現在打了敗仗,當然得收拾亂攤子。
黃明遠說道︰「天子明鑒,此時攻打高句麗,已經不僅僅是攻破一國之事,而是重塑大隋對草原、西域、隴右各國的威望。這一戰朝廷不僅要打,還得打得有聲有色,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隋還是那支戰無不勝的強軍,唯有如此,才能繼續震懾四方蠻夷,壓服不臣,維持邊疆穩定。」
歷史上始畢可汗為什麼敢與楊廣翻臉,還差點生俘楊廣,不就是因為大隋三征高麗失敗了嘛,讓突厥看到了掀翻大隋的希望。當你發達的時候,無數人追著喊你叫爸爸;但當爸爸不再是爸爸的時候,那些兒子比誰翻臉都快。
隋軍的大旗,是黃明遠北伐草原,驅馳萬里,封狼居胥才建立的,也是靠著這桿大旗,黃明遠才能二十多歲位列宰相,名震天下,所以不僅是楊廣不能讓這桿大旗倒下,黃明遠也一樣。
此時楊廣听了黃明遠的話大喜,一征高句麗失敗,已經斬斷了他的統帥夢。他本就有心讓黃明遠去二次征伐高句麗,替他挽回顏面,此時听到黃明遠如此意氣的態度,更加欣喜。雖然他本人失敗,但他對黃明遠的信心比對自己還足。
楊廣急迫地問道︰「對于下一次東征,明遠以為如何才能得勝。」
黃明遠這時也不藏私,便說道︰「臣之前便說過,出征高句麗最大的問題不在兵少而在兵多。兵馬倍之,糧草輸送難度增加十倍之上,故古來以少勝多,多破其糧道,以其自潰。遼東偏遠,糧食輸送不便,將士每人擔負三石物資,此為打仗還是運輸?故戰前我軍已經存有重大之隱患。
臣自請為幽州總管,于諸地征調軍隊,準備伐遼之事。同時幽州靠近北虜,也可威懾群胡。等到明年開春,一切準備妥當,便可再次出擊。這一次伐遼,臣請以二十萬人馬為先鋒,從幽州出擊,天子可引兵于其後。
臣率部直奔遼東城,然後沿著遼水和大梁水,逐步深入,克破諸城。而天子後軍,便可沿途接手各地。
我軍徐徐圖之,逼迫高句麗主力與我決戰,先取遼東各地,最後集中兵力與鴨淥水一側,再展開致命一擊。
同時為了保障糧道通暢。水師之兵要開闢從東萊到通定鎮的航線,然後通過遼水、大梁水、鴨綠水等河流,將軍隊和糧食輸送到各個山城。
以臣度之,如此步步為營,逐步蠶食,兩年可滅高句麗。」
楊廣听著黃明遠的部署,本來倒還歡喜,但是听到黃明遠說要兩年才能滅掉高句麗,心中卻是有些失落。
還要兩年的時間,他有些等不及了。
黃明遠剛說完,楊廣便急忙問道︰「明遠,這兩年滅高句麗是不是有些太長了。」
黃明遠說道︰「聖人,須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高句麗也是海東盛國,地域寬廣,有數十萬大軍,難以急勝。大隋這次出擊遼東,不僅是要滅其國,還要兼其土,臣其民,收復漢魏故土,是故既要破敵,又要安民,諸多事宜,絕非一朝一夕之是。」
听到黃明遠如此回道,楊廣也沒奈何,只得說道︰「諸事交給明遠,朕放心。萬事你且去做,朕悉從之。只是萬望明遠記得朕之憂心。」
黃明遠立刻跪下說道︰「請聖人放心,明遠必不辱使命。」
楊廣起身快步走到黃明遠身前,將黃明遠扶起,又拉著黃明遠的手說道︰「朕有明遠,大事不愁矣。」
‧‧‧‧‧‧
眾人神奇的發現,楊廣見了一次衛公,心氣立刻就不一樣了,精神也好了許多。眾人不由得贊嘆衛公的神奇,不少人想著天子是不是讓衛公再次去征討高句麗,有衛公統帥,他們報仇的機會來了。
很快,天子下旨,將宇文述與于仲文等除名為民;其余諸將,免去職務留任,戴罪立功;原尚書右丞劉士龍軍前斬首,以謝天下。
原本心中忐忑的眾人松了一口氣,雖然諸將免去職務,但留任原職,以後只要沒有去職務,將來便能有機會立功,一般很快便會恢復職位的,這樣的處罰幾乎不算處罰。
而劉士龍的死也讓三軍將士高呼「萬歲」,畢竟在諸將心中,亂三軍者,就是這個整天把天子旨意掛在嘴邊的劉士龍。
接著楊廣又以從遼東之征有功,封賞群臣。
之前因為遼東大敗,眾人都以為天子不會再行封賞,所以這場遲來的封賞令眾人喜出望外。
楊廣下詔︰封蘇威為房公;趙元淑為葛公;楊達為始安侯;李景為苑丘侯;段文振為北海侯;郭榮為蒲城侯;梁默為安定侯;鄭言慶為定陶侯‧‧‧‧‧‧
天子總算沒有因為征高句麗的失敗而把諸將的功勞抹掉。實際上這也是楊廣的一種手段,以這種封賞來轉移諸將的注意力。
很快諸軍中便流傳衛公要親自出征高句麗的消息,眾人聞之,無不欣喜,而之前大敗的陰霾也被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