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來到晉陽宮,往常裴寂為了避人耳目,都是在家中招待他,來晉陽宮還是首次。李淵覺得有些太張揚了,希望裴寂換個地方,但裴寂卻覺得晉陽宮景美人美,最是適合。
李淵來過晉陽宮多次,也是百來不厭,索性便同意裴寂的安排。
二人日常開宴,裴寂尋得一群美人相伴,酒過三巡,二人皆喝得酩酊大醉,李淵摟著兩個宮人,沉沉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李淵才醒來,但清醒之後卻發現自己睡在了晉陽宮的正殿。李淵大吃一驚,忙對懷中摟的女子問詢情況,但結果更令他吃驚,昨夜陪他的二人竟然是天子曾經冊封過的婕妤。
兩個女人拉著李淵,讓他做主,直把李淵弄得心煩意亂。
此時李淵心中震恐,也顧不得與二女周旋,忙叫來裴寂問個究竟。
原來李淵昨日喝醉了要游湖,跌跌撞撞便來到了晉陽宮正殿,攔也攔不住。至于二位宮妃,也是叫錯了,才出現了這種事。
李淵神情復雜地坐在地上,有些煩悶。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怎麼處置都不合適。若是想將此事瞞過去,只能將相關的人都殺了,包括那兩個宮妃。但若是如此,反而又容易引得旁人關注。
紙包不住火啊。
李淵正煩惱,這時裴寂看著李淵說道︰「睡龍榻,玩宮妃,到底是什麼感覺?」
李淵有些惱怒道︰「玄真,你也拿我開玩笑,今日可是害苦我了。」
裴寂便說道︰「叔德,我沒開玩笑。你不是有心造反,我這是讓你提前感受一下天子的快樂。」
李淵一驚,低聲說道︰「玄真是听誰說得?」
裴寂說道︰「叔德不必吃驚,我听說大郎陰養士馬,欲舉大事,所以才有如此一問。」
「難道這種事已經人盡皆知了嗎?」
「在晉陽城內,有心之人,誰不盯著你,此事連我都猜到了,必不能瞞得住旁人。」
李淵臉色數變,也不說話。
這時裴寂說道︰「我听聞你還在猶豫,有什麼可猶豫的,一旦為外人知之,必然是身死族滅。既然如此,何不果決一番。我也是因為如此,才定下這應急之計。」
李淵最近听造反這件事實在太多次了,身邊很多人都勸他,可誰知道他的難處,因而有些惱怒道︰「造反,造反,哪是那麼容易的!都勸我造反,可你等考慮過造反失敗的後果嗎?」
裴寂正色說道︰「造反便有可能成功,若是不造反,則必不會成功。你不是只有你一人,還有整個關隴。當前無論是天子還是黃明遠,都對關隴眾人虎視眈眈,他們為什麼逼著你造反,那是因為他們除了你,沒有旁人可選。一旦你舉事,他們只能全力支持。既然如此,咱們依靠關隴,趁機而興,並非不可能。」
李淵還是猶豫,便說道︰「讓我想想,這麼大的事,你總該讓我再三斟酌。」
裴寂事已經做了,自是不再催李淵。李淵回到府上,心中不斷進行著天人交戰,造反,不造反,利弊都太大了,讓他著實難以選擇。
這時竇抗眼看李淵遷延日久,舉兵造反之事卻沒有太大進展,便再次問計劉文靜。劉文靜建議,要給李淵一些壓力,逼他不得不反。于是竇抗便發動朝中關系,又讓人忐忑李淵,使得洛陽朝廷發了一道旨意,斥責李淵不能御寇,甚至還傳言要鎖拿李淵前往洛陽問罪。
李淵被逼上了絕境。
李建成此時也勸父親道︰「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偏裨失律,而罪及父親。事已迫矣,宜早定計。
就在這時,李淵的好友夏侯端也趕來晉陽。
夏侯端出身不高,自言是梁朝尚書左僕射夏侯詳的孫子,不過可能性不大,畢竟夏侯家多亡于侯景之亂,距此已經是一甲子的事。他與李淵年輕時便交好,又因為擅長佔卜天象以及給人相面,說得話很為李淵重視。
竇抗之前派人見過夏侯端,請求其勸說李淵。
夏侯端對關東世家頗無好感,更不希望北齊遺人重奪天下,因此便前來晉陽,勸說李淵造反。
李淵倒也不瞞著夏侯端,說了一下最近發生的事情。
夏侯端便說道︰「叔德,我遍觀天向,見今玉床搖動,帝座不安,參墟(晉地)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其分。而遍觀河東諸君,除了叔德你,我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
「我是擔心事有不成。」
夏侯端又說道︰「當今天子猜忌,尤其忌憚李姓之人,郕公李渾一家便遭大難。若是叔德不思變通,恐怕要步李渾後塵。」
李淵已經心動了。
其實李淵早有此心,要不然也不會讓兒子李建成招攬豪杰為其所用。只是旁邊的鄰居黃明遠實力太強,他心中畏懼,這才一直猶豫不決。
不過李家與黃明遠有姻親,即使事敗,也可能留得一息尚存。
當然李淵想造反,還得問問底下人,否則就他一人上頭,其余人都不答應,也沒用。而且李淵在太原待得時間並不長,根基並不深厚。
于是李淵便找尋各種機會,詢問手下心月復的意見。
大隋建國不過三十余年,對于各官吏實在沒什麼大恩,因此沒有多少人真正忠于大隋。此時李淵有心造反,眾人哪個不想著趁機做從龍之臣。
這時鷹揚府司馬太原人許世緒說道︰「公姓在圖,名應歌謠;握數郡之兵,當四戰之地,舉事則帝業可成,端居則亡不旋踵;唯公圖之。」
而鎧曹參軍事武士、前太子左勛衛唐憲、憲弟唐儉等人也紛紛贊同。
尤其是唐儉,更是說道︰「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此湯、武之舉也。」
「商湯、周武非吾所敢比的,我所圖者,在私,求存;在公,為拯亂,實在不敢妄圖王霸之事。」
李淵眼看眾人支持,雖然嘴上說著不敢,但終于下定了決心。
‧‧‧‧‧‧
要想造反,就不得不除掉太原郡丞王威。王威忠于大隋,又在太原有人望和勢力,必不肯附從起事。李淵還要聚攏人心,不能隨意誅殺王威。就在李淵籌謀誅殺王威的時候,一個好機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