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九,李密命令孟讓率領步騎兵二千人突襲洛陽。
孟讓也算個人物,當初長白山里的老大哥,和王薄同為大隋王朝的最早掘墓人。可惜實力、運氣都不好,自當初為王世充擊敗之後,便一直在河南各地游蕩。听聞李密在洛陽稱魏公,趕緊跑來歸附。
孟讓為盜這麼多年,浮浮沉沉,也清楚自己家世不足,亦不是當王當雄的人物,便準備攀附個英雄,求個開國功臣當當。這次投奔李密,倒是誠心實意。
不過李密怎麼想的,就不好說了。
李密對于突襲洛陽也沒得多大把握,他甚至都不清楚洛陽的具體防御和守軍數量。此時派孟讓出擊,更像是一種試探。試探孟讓的忠誠,也試探隋軍的底細。
孟讓雖然覺得李密的計劃不靠譜,但這個時候,他也不敢反對。新附之人,若是上來就推月兌命令,往後也別想站穩腳跟了。
孟讓率兩千步騎悄悄向西,繞過隋軍的防御,一路直奔洛陽而去。
孟讓本想的是,沿途若有隋軍阻擋,他也不與對方交戰,只裝著實力不足,名正言順地退回去。但誰能料到,沿途的隋軍竟然毫無阻攔,這使得孟讓一路前驅至洛陽城外都沒有遭遇阻攔。
孟讓放眼望去,面前就是洛陽繁華的東市——豐都市。
東都洛陽城內本來只有三個市場,分別是北市、南市、西市。至于東市,本不在規劃之內,其在城外,是個自發形成的市場。
不過城內的市場相當于後世的萬達、銀座、沃爾瑪,店面不錯,消費也高。而東市相當于鄉鎮大集,擺個攤就能做生意,因此尋常百姓都來此地買賣,其繁華程度,一點也不比其它三市差。
孟讓知道自己手中不過兩千步騎,雖然出其不意,可若是攻城,那是自尋死路。隋軍再是不濟,也不是他這兩千人可以擊敗的。
所以孟讓一開始便將目標放在了制造混亂上。
孟讓命人各持火具,向東市沖去,沿途的店面、商鋪、攤位,全都點燃。一眾盜匪,可勁的往亂里搞。
東都的百姓雖然知曉賊匪佔領了洛口倉,但在他們的心中終覺得此事還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即使劉長恭的兵敗也沒有讓眾人真正的警醒。
現在孟讓出現在東市,終于揭去了大隋最後的面皮。
兩千悍匪沖入東市,殺人縱火、制造混亂,很快整個東市便亂作一團。孟讓猶不罷休,驅趕著百姓往城門而去。
東市緊靠著上春門,城頭的守軍猝不及防,趕緊關上城門。
孟讓也沒想趁機闖城,畢竟手上就兩千人,就是進得去,也出不來。
不過也不能就這麼放過隋軍。孟讓讓人從東市之中弄來了大批的布匹、香料等易燃物,盡堆在上春門外,然後一把火點燃。
滾滾濃煙從上春門外燃起,站在數十里外的邙山之上都能看到。而烈火所燃燒的,不僅僅是東市百姓賴以生存的物資,還有大隋王朝數十年積累的威望。
無數的人望著那沖天的濃煙,終于相信,大隋真的要亡了。
城中的越王楊侗也是驚懼交加,還以為賊匪殺入城中,連忙召集宮中守衛護駕。後來聞詢城外只是小股的亂匪,又急又惱,忙令元文都等人剿匪。
元文都一眾也臉色難看,今日之事,無論如何,大隋臉面盡失矣。
元文都忙令皇甫無逸等人出城剿匪,但此時哪還找得到作亂的匪徒。孟讓不是傻子,劫掠豐都市,火燒上春門,東都小朝廷怕是對他恨之入骨了。該干的都干了,他就這兩千人馬,此時不逃,還留下來等著隋軍對他千刀萬剮嗎?
于是孟讓掉頭就跑,一路往洛口而去。
皇甫無逸追之不及,又不敢深入,只得讓賊匪逃了。
東市和上春門的大火,直到次日才完全撲滅。上春門因為是城牆,到沒有多大傷害。但整個東市,這次火起,盡被點燃。火滅之後,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還有抱頭痛哭的百姓。
東市算全完了。
听聞損失,楊侗也大為吃驚。這時元文都建議,現在李密亂匪已經肆虐東都,城外百姓朝不保夕,為防止亂匪再次突襲,不如將洛陽城周邊的百姓盡遷入城中,楊侗同意了此舉。于是各坊住滿了人,甚至還有人住進了皇城之中,就連台、省、府各衙署都住滿了人。
而張方翼又建議,遣兵五千屯豐都市,五千屯上春門,五千屯北邙山,為九營,首尾相應,以備密。
此時小朝廷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得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不過眾人很快發現,城中人口暴漲,糧食供應不足。
城中沒個強有力的人壓著,什麼牛鬼蛇神都跳出來了。洛陽城內名義上的領頭人元文都不是黃明遠、樊子蓋,他沒有那份威望,也沒有那份底氣,更沒有二人敢掀翻桌子的脾氣。于是城中很快糧價暴漲,隨之而來的各種治安問題也大增。
東都小朝廷無奈,只得從回洛倉中運米入城。
大隋底子是厚,但也經受不住天子不斷地折騰,尤其是糧食這種東西,這可是消耗品,吃容易,產就難了,洛陽城中已經沒有多少了。
洛陽城是哀鴻一片,李密聞訊卻是心中大喜。孟讓果然厲害,其戰果比他想象的都大。只要洛陽生亂,他再攻打洛陽,就事半功倍了。
李密這一高興,便對孟讓大賞。
孟讓雖然實力一般,但架不住他造反早,名氣大,河南、淮北的反賊都得稱呼其為一聲「兄長」,其在賊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連翟讓也比不了,于是李密便任命孟讓為行軍總管,敕封齊郡公。
這齊郡公的名號,甚至壓過了翟讓的東郡公,這也是李密故意在壓制翟讓名聲,清除其在軍中的影響力。
李密對孟讓的封賞堪稱是千金買馬骨,眾人見李密這麼大方,投降之人更是不計其數。短短月余,李密的實力已經暴漲十多倍,擁有部眾數十萬了。
于是李密率軍攻打身側的鞏縣。監察御史鄭頤主動投降,被李密委以重任。
無論是之前的楊得方、鄭德韜,還是現在的鄭頤,皆是出身世家大族。這些人的投奔,使得李密的聲勢更加壯大,也使得李密開始從純農民軍向地主武裝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