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張文遠離開長安城之後,便一路向西,直趨盩至縣城。
這里已經到了竇家的地盤了。
當然永壽分兵,竇抗帶著約兩萬人馬南下,一路直奔竇家的大本營郿縣。
這個時候,竇抗知大勢不可違,已經有向黃明遠投靠的心思。不過竇抗一輩子把黃明遠當作敵人,矢志不渝的便是鏟除黃明遠這個關隴禍害。現在讓他投降黃明遠,可比殺了他更難受。
半生心血,終成笑話。
可惜無論竇抗怎麼不願意,都得以家族利益為重。在家族利益面前,即使是竇抗這種族中大佬級別的人物,也沒法違逆。
竇抗是個成熟的政客,分清利弊,趨利避害是他的本性,所以從他在永壽分兵後,投降黃明遠已經成了必然。
竇家沒有在關中自立的資本。
不過竇抗知曉,自己這兩萬人馬的實力,著實不算什麼,要想保證竇家在黃明遠那里仍能保持重要性,甚至是獨立性,必須要有足夠的籌碼。
于是這幾日,竇抗也沒有閑著,分遣竇軌、竇琮、竇襲、竇衍等人,佔領了郿縣周邊的武功縣、盩至縣、上宜縣(治今陝西省永壽縣監軍鎮西上宜村)、醴泉縣、好畤縣(治今陝西省永壽縣西南漠西河西岸)、岐山縣六地,還派人佔領了西麟州。
竇家胃口很大,長安以西的三輔之地,除了隋軍佔領的始平縣(今陝西省興平市),以及西面的隴州和陳倉、虢縣,其余盡落入竇家的手中。
也虧得竇家是關隴集團的領袖,勢力龐大,當初起兵反隋,早就將郿縣周圍經營的固若金湯,今竇家出頭,本就六神無主的各州縣官吏紛紛皆附,否則短短十余日,換了旁人,還真沒這個本事,讓日月換色。
竇抗眼看盡取長安以西諸縣,乃親至盩至縣,又命竇襲屯兵司竹園,同時命令佷孫竇德明佐之,負責將來和隋軍談判諸事。
竇家眾人,胡化嚴重,能當將軍的倒是不少,但思慮清晰,口才出眾的,還非竇德明莫屬。
竇襲擁兵六千,屯駐司竹園,離著長安城約有百里。
竇家選擇將前沿據點設置在這里,也是因為這里離長安既不近也不遠,不會受長安波及又能很快聯系長安的原因。
本來按照竇抗的計劃,竇襲要和隋軍打一場再和談,這樣既可不讓隋軍小覷了竇家,又可獲得足夠的和談本錢。
竇抗將其稱之為和談,他始終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投降黃明遠。
竇襲也是這麼準備的。
但到了司竹園,竇德明便勸竇襲,莫要和隋軍接戰,直接與隋軍和談。
在竇德明看來,此戰若勝,或許可依照竇抗的想法,在和談中取一個上風。可關鍵是,勝的概率有多大?
對面的隋軍,可是橫掃李唐數十萬軍隊的精銳之師,竇德明可不認為僅憑這區區六千人馬,就能擊敗隋軍。
一旦若敗了,竇家可是尷尬了。
即使真的能有個小勝,可若是因此而激怒了隋軍主帥,這和談更是無從說起。
現在的竇家,可由不得這麼任性的做法。說到底,竇家根本沒有資本和隋軍進行討價還價,能談個什麼?
實際上竇德明也側面勸過竇抗,但竇抗根本不為所動。
在竇德明看來,一切不過是竇抗一個人的小心思,卻要把整個竇家拖到屠刀之下,實不應該。
而竇襲听了竇德明之言,想了想,最終同意了竇德明的建議,他還是頗信任這個佷孫的。
其實竇襲一開始就不想和隋軍打,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若單論勇武他還有點本事,可他並沒有打過大仗的經驗,真對上隋軍精銳,獲勝的可能並不大。
竇襲可不想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
于是二人一商議,便決定不按竇抗計劃的,直接和談。
竇抗雖然是竇家的領袖,但其實連家主都算不上,只是因為官職、地位、影響力,所以在竇家能拿主意。
當初竇家起于竇抗的曾祖父竇略,興于竇略的三個兒子竇岳、竇善、竇熾,尤其是老五竇熾,乃北周名將,官拜太傅。
竇家是典型的借尸還魂的家族。竇略自稱九世祖竇統,在漢靈帝時為雁門太守,為避大將軍竇武之難,亡奔匈奴,遂為部落大人,後隨北魏遷徙到代郡。但其真假難辨,其實就是一個胡人家族,掛了竇家的名號。
不過竇家顯赫之後,將家族遷到關中,正值扶風竇氏沒落,遂鳩佔鵲巢,成了關中世家大族。
竇家三房,竇德明這一支其實才是長支。若論輩分,竇家第二代還有竇威活著,所以出身第三房的竇軌、竇琮、竇襲兄弟對于第二房的竇抗遠沒有那麼順從。
果然張文遠一到,竇襲便命竇德明前往隋軍營中。
八月十一日,張文遠剛到司竹園東,竇德明便奉命出使隋軍。
從一開始,竇德明便將心態擺是很正。
不是竇家要和隋軍談判,而是隋軍願不願意和竇家談。
說是和談,談判,其實就是投降,甚至是無條件投降。隋軍擁兵數十萬,所向無敵,現在的竇家,憑什麼和隋軍談。
至于竇家人以為的隋軍會忌憚竇家在關中的地位,真是想多了,黃明遠難道會在乎這些。
隋軍即使願意和竇家談,其目的怕也僅僅是為了減少傷亡。
所以此次和談的目的,便是以保全家族為上,一些節外生枝的要求提也不要提。
有時候竇德明真以為竇抗老糊涂了。
保留軍隊,封爵,扶風太守,岐州總管,尚書之一,保全家族財產和土地‧‧‧‧‧‧這一樁樁,一件件,隋軍哪一條可以答應。
真以為黃明遠眼中有竇家,真是可笑至極!
竇德明此次出使,很理智,亦很謹慎。
到了隋軍大營,隋軍也沒給他整什麼下馬威之類的,直接將他引了進去。
竇德明進得營中,亦步亦趨。
整個隋軍大營,一片肅殺之氣,讓他心中忐忑不安。兩側士兵,幾乎沒有人注視他,甚至連官吏也不在意。
竇德明不清楚原因,眾人連看都不看,難道隋軍已經打定主意,滅掉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