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在東,旭明在西,無盡在南,落幻在北,燭微在中,鯤虞凌駕五帝」。
太上執御器真厲譜尚未崩解時,也就是五方一鍥完整時,在它之外存在著無數的星球,其中就包括混沌五方星球。
但對于龍、鳳凰等等這些超凡星球而言,混沌五方星球是極其弱小的,甚至都還都有「發育」健全,也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名字。
夏、衍、燧、虞、殷,其實都不是本星球物種所命名的,而是以發現混沌五方星球的存在命名的。
而地藍星的發現者名為夏啟,也有一種說法是夏,發現虞星的就是鯤虞,也有一種說法是鯤鵬。
不管名為什麼,所流傳在外的信息都是稀少的。
而虞星之所以稱五乘為上上帝,而不是太上皇祇,則就是清楚鯤虞才是真正的主宰。
上帝只有五位,這是整個虞星的「共識」。
上帝之子有十位,這也是「共識」,只不過究竟是哪「十位」則有爭議,後來發展成長幼順序的爭議,就是如今的教王之戰,也稱為長子戰爭。
但由于每位上帝都有十位子女,又各自創建五十個王國,演變到如今,帝之王子就有五十個,創建了兩百五十個王國,也算是形成了「共識」。
也因此,異教徒或異端的稱呼,是不會出現在上帝教,或長子王教的戰爭中。畢竟,彼此都清楚這只是「教義」的不同,而不是祀奉者的不同。
所謂的王國,就是幕府具現在物質界,只不過遠古虞星人並不清楚,也就慢慢神話了。
如今的虞星修者自然清楚,卻並沒有修改創世紀典,而是遵從于創世紀典,只要是修煉到兵潮幕府境,就會直接具現,從而建立諸侯國。
這也為何虞星國家,如此多的原因。
而「宗教」多的原因,則是修煉到兵潮唯祀境界,此境界修者宣稱自己某位王祇的認可,被指定為王祇教派的教王,從而創建王教。
再修煉到兵潮與戎,就宣稱王祇下達王諭,要對某某王教開啟戰爭,然後就打成一鍋粥。
不管過程如何,其結果都是符合兵潮境修煉方式的。
唯祀、與戎,本來就是要祭祀某位上祇,獲得其承認,然後在與戎時接受戰爭或戰斗的指令,但這跟信仰是無關的。
虞星祖先們是通過「吃」殘缺的方,從而踏上修煉之路。
而這種「吃」,實際上跟昊種降臨是一樣的,存在王公侯伯子男士民庶的區別,只不過遠古時期,都是靠「撿取」方,而不是通過培育。
由于信仰虔誠的原因,虞星人是不會對五乘上帝、十位教王等等,非上帝教的上祇進行祭祀。
如此也就不可能去祭祀昊天,獲得昊種的降臨,但流落到虞星的殘缺方是有定數的。
雖然可以代代傳承,可也有一些是能活無數年的,不可能傳給下一代。
方的缺口也就越來越大,很多明明擁有9寸塵緣的,卻因沒有方而無法開始修煉。
虞星也曾經在同一個信仰下,對外進行「傳道」,這個信仰就是太鯤,而對外傳道必然是要爆發「戰爭」的。
太鯤信仰之所以崩裂成五乘上帝,就是因為那次傳道,造成數億虞星修者的死亡,但其實也不是沒有收獲的,那就是發現了方族。
五乘上帝事實上是從方演變出來的,而方與方族本就是同根同源,虞星人發現方族時,不慌那肯定是假的。
承認方族,那虞星人還是不是上帝創造的?
畢竟,方族都是兵器形態,而虞族則是半人半兵器半獸形態,若是承認方族才是上帝創造的種族,自己的種族豈不是劣等的?
如此,方族不可避免的被定義為異端,虞星各教派也就全部松了一口氣,接下來自然就是要消滅異端。
然後,發現消滅異端後會得到種子,類似劍胎、刀胚之類形狀的物品。
由于祖先就是靠「吃」成就非凡,也就有不怕死的偷吃了,後來被統稱為乘丹的種子。
吃了乘丹就需要大量的資源進行培育,等破丹時就獲得了殘缺的方,然後修煉獸行訣,形態上就會進行轉變。
成熟的乘丹修煉體系,自然是用無數尸體實踐出來的,也由于實踐的團體多,獸形訣的種類繁多,上限也就參差不齊。
廣目多羅王教修煉的是麒麟訣,修煉圓滿後,就是「軀干」為兵器,直立行走的麒麟,「人」的特征其實只剩下「自立行走」,以及脖頸。
所以,盡管听說過自己修煉後會變成什麼樣,等見到真正的虞星修者形態後,數萬人還是難免產生躁動。
趙君宗不得不連接六萬枚印記,對所有人進行安撫,倒是派來接收信徒的教師並不在意,反而一臉欣喜若狂。
要知道,整個約恩公國只有三萬余名信徒的,而攻佔約恩、旦恩,再加上自己教派的班恩,加起來,信徒數量也不過十萬左右。
可這里是多少?
將近六萬的信徒啊!
如果自己能夠突破到兵潮唯祀,以這六萬信徒為根基,就可以創建一個新的教派,名為「加納」的教師如此想著。
趙君宗不知道教師加納在想什麼,若是知道,只會告訴「加納」,你想多了,因為教王康德納,早就知道會接收六萬信徒的。
在知道信徒數量達到六萬之多,康德納豈會把這塊蛋糕送給別人,他只不過因為攻佔了班恩公國,暫時沒有精力處理此事。
等他騰出時間,加納教師顯然就要打道回府,而康德納會親自擔任六萬人的教師,趙君宗也希望是康德納擔任。
要論麒麟訣的精通,當前非康德納不可,畢竟,他是兵極三才境,這也意味著麒麟訣的上限,最少也是兵極境初階。
由于印記的關系,加納教師的傳道極其順利,這讓他更是想得更多,只不過在一個月後,他所有的夢想破滅。
「康德納」教王是不會讓自己的六萬信徒,一直居住在窄小的「岸水鎮」,他此次前來,一是調走加納,一是帶六萬信徒前往班恩城。
班恩城是原班恩公國的首都,它巔峰時期的人口達到三十余萬,整個公國的人口接近三百萬,而約恩公國巔峰時期的人口,同樣也是有數百萬的。
延綿不絕的戰爭,讓旦恩、約恩、班恩三個公國的人口銳減,加上遷徙來的地藍星六萬余人,改名為多恩公國的人口,堪堪達到二十萬。
虞星教宗、教王們倒不是不在乎人口,而是不在乎那些不是自己教派信徒的人口。
如果公國人都是偽信徒,仁慈的教派會進行驅逐,殘酷的教派則會舉起屠刀,這就是為何人口越來越少的原因。
人口少只是相對而言的,五乘上帝教才是虞星最大的五個教派,在五個上帝教支持的王國內,人口都達到數十上百億的。
很多在長子之戰中失敗的教派,都會躲到王國中休養生息。
等得到足夠多的「贊助」後,就會離開所在王國,前往非王國疆域進行「傳道」,而「傳道」真實目地是「代」孕。
所以,發現六萬信徒都已經懷上乘丹的「康德納」,不知該喜還是該憂或者懼。
畢竟,六萬顆乘丹背後,可是需要大量的戰爭,然後,趕在異端「遁走」前,強行將其封印,如此才能獲得乘丹。
趙君宗的身份也因此遭到康德納的置疑,為了讓康德納接受,趙君宗就不得不編個故事,故事如何不重要,反正讓康德納相信,只要提供充足的資源,就會獲得六萬修士。
教派的修煉者,稱之為修士。
康德納當然不會被故事所打動,他要趙君宗以晨曦上帝為見證,也就是發誓,而且是很正規的發誓。
所謂正規的發誓,則就是舉起誓言儀式,康德納顯然也不是憑空竄出來的「教王」,他擁有一尊鍥字雕像,此雕像展現出來的正是光的鍥字。
趙君宗倒是不敢去「感知」,怕引起光之鍥字雕像的反應,僅僅是見證起誓,倒不會引起關注,起誓的過程也就風平浪靜。
康德納等儀式結束,才真正放下了心,與趙君宗交談甚歡,並很快就傳授夏多議會的議長、議員們麒麟訣。
雖然知道自己獲得了正義或邪惡的任務,也就是騎馬與砍之三國群英傳里的任務,但終究不是游戲世界,趙君宗也不知此時完沒完成任務。
他也因此繼續留在班恩城,順便也研究一下麒麟訣,然後發現所謂的麒麟訣,與九效術環‧萬獸霸絕有很多相似之處。
術環種類固然繁多,但其展現出來的特效,主要就是龍、鳳凰、神、魔、巫、妖、刀、劍、弓、扇、槍。
匹配五色、五行、五元,即白、青、黑、赤、黃、金、木、水、火、土、風、雲、雷、電、冰。
比如金龍、青鳳、水龍、冰鳳等等。
比如神劍、魔弓、巫傀、妖獸等等。
萬獸霸絕施展出來後,形成的可不僅僅是一萬種不同形態的「獸」,而是不計其數,每種「獸」都具有不同的效果。
配合天地法象使用,敵人就算是上祇,也是要被消耗不少的,非上祇層次的交戰,有一定幾率干掉敵人。
但虞星的獸形訣,最開始是參照本土的各種遠古巨獸。
等虞星始祖們,參悟出術環後,才從術環中汲取精華,將其融入遠古巨獸中,形成更加完美,上限更高的獸形訣。
不管是昊種還是乘丹,只要是達到庶,就必然是兵潮字意境,獸形訣其實就是在凝聚字意。
缺陷就是塵緣增漲更加艱難,畢竟,境界越高,塵緣增漲所需要條件就越苛刻。
而1寸塵緣由于乘丹的關系,只要修煉獸形訣成功,就必然能凝聚出一字意志篇章。
所以,在起誓儀式進行兩個月後,康德納再怒氣沖沖的找到趙君宗,罵他是個騙子。
趙君宗也是無語,他都搞不清楚,這家伙是怎麼修煉到兵極境的。
若是他的話,會第一時間檢測六萬人的塵緣,也就發現六萬人都是不足寸塵緣。
而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昊天教的組織者,是要培育乘丹,又不是培養修煉者,不足寸塵緣的人,在地藍星有幾十億之多,不比抓塵緣足寸的容易嗎?
其實也不是康德納太過粗心,主要是他的起始點太高,他所融合的乘丹,破丹後讓他直接成為公爵,只比王低一級。
王戎、公祀、侯軍、伯府、子陣、男勇。
士、民、庶都是意,方族的區別,是字意的數量,方族是不存在塵緣的。
而有塵緣的,士、民、庶,其實也有字意數量的區別,只不過受塵緣寸數影響,士無法獲得九字意志篇章。
換個意思說,方族的士及以上,都是九字意志篇章,而且是不需要凝聚的,是直接獲得的。
康德納是天生6寸塵緣,雖然破丹獲得公爵,受塵緣所限,只獲得六字意志篇章。
然後修煉獸形訣‧麒麟,將原先的六字意志篇章強行進行替代,形態也就成為半人半兵器半獸,天地法象也轉為麒麟。
由于起始點太高,活了50年,康德納就沒有被騙過,畢竟,每次有所懷疑,他都是要對方在上帝起見下起誓的。
康德納只是不接地氣並不是傻,他先是懷疑趙君宗是偽信徒,但很快就否決掉。
雖然上帝有五位,但任何一位見證下的誓言儀式,都受其祂四位承認。
不存在說,兩個信仰不同上帝的人,在晨曦上帝見證下,不信仰晨曦上帝的兩個信徒就可以違誓。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誓言,該死的「拉納」流亡者,利用了誓言的漏洞,繞開塵緣不足寸的詞條,從而欺騙了自己。
拉納公國距離如今的多恩公國,雖然頗有些遙遠,但虞星固然整體處于閉國鎖關,內部卻是在擴張、探索的狀態。
在通信方面並不落後,雖然不知道是如何創造出來的,趙君宗也是獲得了,能收看「新聞」,外形酷似「平板」的物品。
由于都聚集在五個上帝旗幟下,貨幣、文字、法律、體制等等方面,也都完成了「統一」。
國家實際上相當于上帝聯盟的城邦,獨立性確實很強,「自主」性卻是未必,上帝教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拉納公國確實在數年前被覆滅,也確實有數支拉納人在流亡,最主要的是,拉納公國的「代」孕市場,曾經非常繁榮,康德納也就相信了趙君宗的說詞。
就算不能獲得六萬名修士,也能獲得六萬枚乘丹,康德納為何憤怒?還罵趙君宗是騙子?
因為孕育乘丹者,不能修煉獸形訣,一旦提前修煉獸形訣,就會讓乘丹的潛力被固化,甚至退化。
潛力,就是指乘丹,破丹後的王侯將相地位。
由于孕育者都是塵緣不足寸的,在王侯將相地位中,不足寸塵緣是歸入野的地位,即是蒙昧、無知的。
這就意味著六萬枚已修煉過獸形訣的乘丹,全都是野乘丹,根本不值錢,康德納豈能不憤怒,豈能不抓著趙君宗的衣領咆哮如雷。
但他同時也很疑惑,拉納人首領,為什麼要制造六萬枚野乘丹?為了救下六萬名族人?
康德納是難以想象,有人居然為了六萬個塵緣不足寸的族人,放棄幾百上千億的塵玉、晶石,就算換成更高品質的資源,數量、種類也是相當可觀的。
想到這里,康德納更有種捶胸頓足的沖動,他也投入了幾百萬的塵玉、晶石。
雖然對于兵潮修煉者而言,塵玉、晶石已經不適用,但依然是主流的貨幣啊!塵髓、晶髓也是可以兌換到的。
趙君宗確實騙了所有人,包括那六萬人。
塵緣不足寸,注定六萬人無法修煉,要想挽救他們的性命,一是資源,一是獸形訣。
獸形訣固化或退化了乘丹,也就沒有被收割的危險,而破丹後,也因此王侯將相地位最低,不存在「反客為主」的幾率。
如此,乘丹就會改善六萬人的軀體,使他們真正轉化為虞星人,雖然是普通人,但至少都活了下來。
由于孕育乘丹的關系,六萬人的軀體實際上已經「異化」,也就是他們無法再恢復地藍星人,只有徹底轉化為虞星人,才能挽救性命。
但若是塵緣足寸,提前修煉獸形訣無害,反而有利。
雖不能提升塵緣寸數,卻是有一定幾率提升王侯將相地位,這就是康德納,為何會提前傳授六萬人麒麟訣。
只是趙君宗也頗為疑惑,疑惑「康德納」為何一直沒有發現,六萬人塵緣都是不足寸的?
康德納有很多機會發現六萬人塵緣不足寸的,只要他感知六萬人,憑他的境界,輕而易舉就能知道的。
「莫非這貨也是在演戲?」
趙君宗望著揪著自己衣領的康德納,這貨雙眼通紅,氣喘如牛,也不知有沒有高血壓,有的話,很怕他中風啊!
拍了拍康德納的手,「教王大人,你早就發現了,何必要演這場戲,來來,我們坐下來談談」。
康德納瞬簡就恢復了正常,他真怕拉納人首領看不破自己在演戲。
畢竟,听說拉納人都很耿直,也因為耿直,才會被很多人騙,成為一個「孕育」乘丹的公國。
由于乘丹收割原因,整個公國數百萬人,死得七七八八,然後就被周圍的公國瓜分,徹底滅國。
「拉納之蛇在哪里?」
趙君宗心中一驚,握了個大草,幸虧我搜集了不少信息,否則,根本不知道拉納之蛇是啥玩意兒。
拉納公國滅亡真正原因,其實就是因拉納之蛇。
以趙君宗的理解,所謂拉納之蛇,其實是一條金龍,也不知虞星為何稱其為蛇。
與大部分口口相擁的獸形訣不同,拉納之蛇是龍形訣的載體。
口授的獸形訣,對于智慧有要求,也就是所謂的「悟性」。
六萬人若真的要邁入麒麟訣門檻,其實是很艱難的,人數也不會太多,好在只要求他們修麒麟訣即可,不需要真的踏入門檻。
而記載龍形訣,虞星稱為拉納蛇形訣的拉納之蛇,只需要靠近就能獲得類似「灌頂」的好處。
若是直接握住拉納之蛇,雖然也是灌頂,卻能直接領悟整部拉納蛇形訣,瞬間完成修煉的圓滿。
獸形訣載體都是遠古流傳下來,具體如何形成的,康德納不知道,趙君宗也沒有搜集到此方面的信息。
但在數量上確實是不多的,絕大部分教派,都是由教王掌握完整或殘缺的獸形訣,之所以沒有記錄下來,則就是獸形訣的文字難以久存。
虞星使用的自然也是統一的文字,文字也確實是源自鍥文,但鍥文僅是傳輸就能造成靈囈,何況是描摹。
描摹鍥字,軀體會被扭曲、腐化,塵緣直接爆炸,等等,反正就算是上祇,也是無法描摹鍥字的。
要寫出鍥字,需要掌握鍥字,而不是通過描摹。
這也是為何拉納之蛇類的物品,能夠直接「灌頂」的原因。
趙君宗不懂這些,並沒有受到康德納的懷疑,畢竟,這些信息確實是很隱秘的,而听了這些信息,他頓時心中一動。
他可是確確實實掌握鍥文的,若是能找到合適的載體,他把所知的獸形訣全寫下來,霍,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