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渤海國

韋扶風點頭,問道︰「你們對于膠東半島的影響?」

王師誨回答︰「膠東半島的登州萊州,不如青州人多,我們能夠影響州輔官和縣官,武官或許更換了。」

韋扶風點頭,問道︰「我听說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大連),隔海相望,你對于遼東半島了解多少?」

王師誨意外,回答︰「在下很少關注遼東半島,膠東半島地廣人稀,青州瀕臨渤海萊州灣,能夠直接與遼東半島通商。」

韋扶風說道︰「我的意思,需要一個駐軍立足之地,如果直接的奪取膠東半島,難以抵擋宣武軍的反撲。」

王師誨點頭,說道︰「在下只知道遼東半島,現在被渤海國佔據。」

「渤海國?莫非新羅國(朝/鮮半島)?」韋扶風說道,從未听說過渤海國。

王師誨說道︰「渤海國位于遼東半島和新羅國的北方,東北蠻夷建立的國家,至今有二百年,曾經是接受大唐冊封的藩屬國。」

韋扶風點頭,問道︰「渤海國多大?」

王師誨說道︰「渤海國疆域遼闊,只是地廣人稀,原本是附屬高句麗的蠻夷。

大唐高宗時期,出兵滅亡高句麗,佔據的地盤建置安東都護府(遼寧),安東都護府之外,大部分是渤海國。」

韋扶風說道︰「我听說契丹才是東北最強。」

王師誨點頭道︰「在下也听說過契丹,契丹比鄰渤海國,也可以說,契丹與渤海國,還有盧龍節度使,分割了廣大東北。

膠東半島只能接觸渤海國新羅國,故此對于契丹的崛起,沒什麼感覺。」

韋扶風點頭,說道︰「我需要渤海國新羅國的現狀,遼東半島的情況。」

王師誨說道︰「上將軍願意接受我們的投奔?」

韋扶風點頭道︰「願意接受,不過奪取淄青節度地域,需要一段時間的運作,你們聯系可靠親信,我允許你們封官許願。最高刺史。」

王師誨起身恭敬道︰「屬下謝上將軍接納,請問還能認可家兄的淄青節度使嗎?」

韋扶風搖頭道︰「我願給予王師範國公爵位世襲,你們兄弟每人一個指揮使世襲,去往我的治下做官。」

王師誨遲疑不語。

韋扶風又道︰「不要抱著藩鎮長存的奢望,我與朱溫逐鹿天下,都不會容忍藩鎮存在。」

王師誨點頭。

韋扶風又道︰「你或許做不得主,回去與你的兄弟們商榷。」

王師誨恭敬道︰「謝上將軍寬容。」

「你遠來辛苦,休息去吧,明日再來說話。」韋扶風溫和道。

王師誨告辭離開,韋扶風若有所思的盤算。

事實上,王師範還在青州的求援,韋扶風不會答應合作。

韋扶風對于福建嶺南的水軍,心態上保守,頂多遠征五千兵力。

五千兵力抵達膠東半島,攻佔了也是守不住。

韋扶風最為重視兩浙的過渡統治,必須保證優勢的支援軍力。

現在來了攻略膠東半島的機遇,放棄了可惜。

但是,韋扶風不願與宣武軍開戰,心態上等候朱溫的改朝換代

次日,大軍準備啟程,韋扶風喚來王師誨。

王師誨來了,恭敬見禮,落座。

韋扶風問道︰「你們對于遼東半島,毫無影響力嗎?」

王師誨回答︰「只有商船往來,從未佔據過遼東半島,主要是不值得佔據,膠東半島本就地廣人稀。」

韋扶風說道︰「如果你們兄弟願意投奔,除了昨日所說,本軍交給你們一個任務。」

「上將軍請吩咐。」王師誨恭敬回應。

韋扶風說道︰「你們安排得力屬下,冒充渤海國使者,海船在登州上岸,聲稱朝賀大唐新帝登基。」

王師誨意外,難以理解的望著,說道︰「上將軍,大唐內亂,渤海國不再承認是大唐藩屬。」

韋扶風說道︰「渤海國重新尊崇大唐,有什麼違和?」

王師誨苦笑道︰「大唐若是盛世,渤海國稱臣理所應當,亂世的大唐,渤海國不可能臣服尊崇。」

韋扶風說道︰「理由當然有,渤海國遭到契丹侵略,處于滅國危機,需要尊崇大唐獲得各種支援。」

王師誨愣怔,點頭道︰「這種說法,合乎情理。」

韋扶風說道︰「我的用意,遼東半島變成大唐故地,重現安東都護府,日後我的兵力,冒充安東都護府名義,奪佔膠東半島,然後向朱溫歸附。」

王師誨听的匪夷所思,細一想又非異想天開。

遼東半島成為大唐故地,那麼進奪膠東半島,牽強的算得藩鎮內戰。

奪取膠東半島,又向朱溫表示依附。

膠東半島對于朱溫而言偏遠,軍事上屬于不值得大動干戈的雞肋。

王師誨說道︰「上將軍睿智,只是假冒渤海國出使,瞞不了太久。」

韋扶風說道︰「所以說,我需要遼東半島,渤海國和新羅國的真實情況,量力而行的出兵。」

王師誨點頭,又說道︰「上將軍,若是朱溫不接受渤海國的出使。」

韋扶風微笑道︰「不接受,我也不損失什麼,我只是需要渤海國出兵的偽裝,造成朱溫誤判。」

王師誨點頭道︰「屬下懂了,回去立刻使人收集信息。」

韋扶風微笑道︰「一路順風。」

王師誨點頭,遲疑一下,說道︰「上將軍的軍事實力不弱,為何不重點一統天下?」

韋扶風回答︰「我不願窮兵黷武的內戰,喜歡倚強凌弱的開疆拓土,我還年輕,打算熬死楊行密,李克用和朱溫。」

王師誨無語,年輕確實是最大本錢。

據說楊行密傷病纏身,李克用臨陣身先士卒,朱溫身體健康,但也五十多歲

王師誨風塵僕僕抵達孟州,謹慎的喬裝奴僕去往州衙,見到了兄長王師範,匯報了經歷。

王師範听了若有所思。

王師誨忍不住問道︰「兄長能夠行權河陽嗎?」

王師範隨意回答︰「我必須韜光養晦,真正的實權爭不來。」

王師誨點頭,王師範又問道︰「你如何抉擇?」

王師誨回答︰「我傾向投奔扶風侯。」

王師範輕語︰「你不覺得扶風侯給的太少?」

王師誨說道︰「兄長的初衷,求得一條生路,兄長不要認為,我們值得扶風侯借重,事實上我們離開青州,人走茶涼。」

王師範點頭,又輕語︰「渤海國的情況我清楚,你再辛苦一趟,我讓屬下回去青州,雇用海匪冒充渤海國使者。」

王師誨精神一振,問道︰「渤海國強勢嗎?」

王師範回答︰「渤海國地廣人稀,橫跨黑山白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俄羅斯遠東地域),據說有五個都城,號稱海東盛國。

你對扶風侯說,渤海國不再是大唐藩屬國,事實上錯誤,渤海國一直遣使朝貢大唐,大唐也多次遣使去往渤海國。

渤海國每一次國王交替,都會遣使通稟大唐皇帝,大唐皇帝給予渤海國王冊封,任職為銀青光祿大夫,忽汗州都督(牡丹江流域)。」

王師誨說道︰「我是真不知道,平日里沒有關注過。」

王師範說道︰「你不知曉正常,渤海國有十年沒來朝貢大唐,我記得乾寧元年(894年),渤海新王即位,使人途徑去往長安覲見昭宗陛下。」

王師誨點頭。

王師範又道︰「渤海國仰慕大唐,幾十年前朝貢不斷,使者帶來很多渤海國人學習大唐,其中有多位王子客居長安。

那些王子和一些渤海人學習大唐文化,有的詩詞歌賦,書法造詣,堪比大唐文豪,深得讀書人敬重。

我記得有首詩名為《送渤海王子歸國》。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首既天涯。」

王師誨贊嘆︰「兄長不愧為文武雙全。」

王師範搖頭,說道︰「書房里的一本詩集,閑暇看的多了。」

王師誨笑了笑。

王師範又道︰「渤海國全面學習大唐,朝廷官職類似大唐的三省六部,他們的六部命名,仁義禮智信忠,其中智部就是大唐的兵部。

渤海國還建制左右神策軍,左右三軍的中央募兵。

只是畢竟部族是主體,宛如藩鎮林立的大唐,內憂外患不斷,頻繁發生宮廷政/變,部族造反,更有契丹不斷侵略渤海國。」

王師誨說道︰「這麼說,渤海國弱勢。」

王師範說道︰「相比契丹弱勢,遼東半島的渤海國兵力,估模也就兩萬,數千兵力駐扎在都里鎮(大連旅順口),大多數兵力防御新羅國的邊境。」

王師誨說道︰「一萬兵力就能奪取都里鎮。」

王師範說道︰「你想的簡單,渤海國駐軍彪悍善戰,擁有七八百騎兵,一旦入侵遼東半島,渤海國或許發兵反撲。」

王師誨點頭。

王師範又道︰「對于我們而言,奪取遼東半島只能負累,不如通商獲得養軍利益,我們的兵力,對抗宣武軍都不夠。」

王師誨點頭,說道︰「也就是說,渤海國的大半兵力用于對付契丹,遼東半島空虛。」

王師範點頭道︰「遼東半島的渤海國兵力,主要防御新羅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