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徐溫的一根筋

渤海國王宮發生政/變,散歸的文武百官,右姓貴族,不服者串聯意圖撥亂反正。

但是,天門軍的上鎮將軍,都是國王親信,不願撥亂反正。

右姓貴族主要滲透天門軍中下層。

右姓貴族對于撥亂反正存在分歧。

烏氏換成懿太後指定的家主,內部洗牌的明爭暗斗。

其他的貴族,有兩個態度中庸,不願參與國王廢立。

三個右姓貴族有心無力,佔比指使不了天門軍,嘩變裹挾上鎮將軍。

上京龍泉府,還有鎮守城池的左右神策軍,編制六千,同樣處于內部分歧。

扶余府,抵御契丹的前線,駐扎十萬渤海將士,右姓貴族把持軍中兵權。

只是對于上京龍泉府的政/變,鞭長莫及。

至于宗親們,得到大元萼游說的美好前景,大多數中庸大玄菟繼承國王。

事實上,宗親群體最容易擺平,他們期望應得的待遇。

羅霄快馬信使遼東半島,請求支援兩千兵力

曾浩得到信使告知,難以置信渤海國,抉擇大玄菟繼承國王。

曾浩權衡利弊,果斷代替韋扶風做主,認下繼承渤海國王。

曾浩請來王妃阿依奴商榷,阿依奴答應去往渤海國,率領兩千騎兵啟程。

遼東半島都里鎮,很多來自淄州之戰的俘虜,加上來自魏博牙軍的幸存女眷。

都里鎮人氣旺盛,開荒建造,海商帶動陸地行商,向著一方繁榮發展。

阿依奴率領騎兵抵達龍泉府,入駐王宮上林苑。

龍泉府不安分的貴族官吏,一部分牆頭草的偃旗息鼓,變向中庸

四月,江寧的韋扶風,接到曾浩的稟告。

韋扶風看了極度意外,他這個牽強扯上親戚的宗王,居然繼承渤海國王。

韋扶風想過利用渤海國,遏制契丹的發展壯大。

韋扶風沒有好大喜功,理智的權衡利弊,渤海國對于他而言,太過的鞭長莫及。

韋扶風成為渤海國王,名義多過實際統治,或許背負一個包袱。

渤海國發生內患造反,外敵入侵,他不能置之不理。

原本的想法,靈活的合縱利用,現在變成了一種不容失去的責任。

良久,韋扶風嘆息的不想了。

曾浩替他做出了決策,他不宜否定曾浩。

韋扶風想起王師誨說過,一代名相狄仁杰,諫言放棄東北退守幽州。

王師誨評價,狄仁杰的諫言算不得錯誤,家里饑寒交迫,顧不得家門外的惡霸徘徊。

韋扶風自語︰「今非昔比,我有海上通商渤海國,量力而行的支援。」

「有糧不愁!」

韋扶風微笑,想起兒子韋文海的早稻,已然在南方推廣開來,兩浙部分地域,今年種植了早稻。

「渤海國的木料,適合制造海上巨船。」韋扶風想著渤海國的好處。

韋扶風提筆書寫詔書,冊封渤海國先王後為攝政懿太後,大唐正一品秦國夫人。

冊封凝舞公主渤海國王後,大唐萊王妃,大唐地域的萊王府,屬于懿太後,凝舞公主的府邸。

韋扶風又書寫公文,依據曾浩的告知,大氏王族的俸祿,大玄菟即位算起,予以足額支度。

大氏王族的俸祿,主要是支度糧食布匹,最高的宗王俸祿,相當于大唐縣丞俸祿。

渤海國先王折扣的支度,可想而知,渤海國的財政,窮的入不敷出。

曾浩告知窮困根由,一是貴族佔有的田地免稅,二是扶余府防御契丹的十萬駐軍。

韋扶風不可能大包大攬。

扶余府的駐軍,還得渤海國自己解決,他只能補貼大氏王族,中樞官員俸祿

揚州,徐溫集結淮南道六萬大軍,隔著大江的潤州,增兵至十萬。

徐溫惱怒恐懼,潤州來了書信︰「息干戈,劃江各安其地。」

徐溫只能妥協,弄不懂杭州錢氏什麼套路。

莫非內部不靖?不敢過度與淮南軍大戰。

潤州率先撤軍一半,徐溫隨後遣歸部分外軍。

揚州府宅,徐溫與嚴可求密議,要不要投附大梁帝國。

徐溫失去潤州,恐懼之下,萌生投附宣武軍的想法。

嚴可求認為,投附宣武軍,後果造成淮南軍內訌分裂,投附的籌碼大弱。

徐溫煩躁說道︰「你說楚瑜是不是投降了杭州?」

嚴可求說道︰「屬下近日問過幾個揚州商賈,風聞杭州非是錢氏統治,而是大德上皇帝嗣王。」

徐溫說道︰「大德嗣王就是川南軍節度使,川南軍與杭州錢氏聯姻。」

嚴可求輕語︰「屬下的意思,杭州已然川南軍地盤,錢氏流于明面上的虛權存在。」

徐溫愣怔,他全身心的篡奪淮南軍權柄,對于外面的信息,很少關注,形同坐井觀天。

稍許,徐溫輕語︰「你的意思,楚瑜投降了川南軍。」

嚴可求輕語︰「或許回歸了川南軍。」

徐溫臉色陰沉,尋思十息,問道︰「你說川南軍什麼意思?為什麼不進攻淮南道?」

嚴可求輕語︰「屬下的理解,步步為營,求穩的消化。」

徐溫說道︰「大江以南,真的盡入川南軍囊中,本軍應當投附宣武軍。」

嚴可求不語。

徐溫說道︰「你莫非覺得,何不投向川南軍?」

嚴可求輕語︰「宣武軍朱溫,殺了不少功勛老將。」

徐溫說道︰「朱溫需要本軍對抗川南軍,故而能夠接受投附,川南軍不會接受我的投附。」

安卓隻果均可。

嚴可求明白了徐溫的心理,不甘心放棄權柄,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徐溫說道︰「你起草投附表,本軍使人去往宣武軍。」

嚴可求回應︰「屬下領命。」

徐溫說道︰「道明川南軍佔據了大江以南。」

嚴可求點頭回應,徐溫親自取來文房四寶。

徐溫放置桌上,嚴可求研磨。

徐溫站在桌旁,忽而驚聲︰「我明白了,膠東半島的是川南軍。」

嚴可求一驚望去。

徐溫肅容道︰「淮河武寧軍擅自支援膠東半島。」

嚴可求扭頭若有所思。

徐溫又道︰「我們與膠東半島未曾聯盟,劉信不可能擅自出兵,一定是楚瑜給過劉信軍令。」

嚴可求點頭,徐溫抬手點指︰「寫上,提醒宣武軍。」

嚴可求點頭,提筆書寫一篇投附表,交給徐溫過目。

徐溫大略看一下,事實上徐溫沒有讀過書,定居揚州之後,不得不學習識字。

嚴可求回家,路上魂不守舍,川南軍佔據大江以南,佔據膠東半島,蒙騙的攻略中原。

楚瑜投降了川南軍,當初楚瑜交好的拉攏,嚴可求抉擇了敬而遠之。

嚴可求能夠做官,得益于徐溫的門路,故此感恩的輔佐,甚至于冒過殺身之禍,出頭與張顥辯駁。

徐溫執意的投附宣武軍,嚴可求抵觸的不看好。

宣武軍支援來了揚州,無異于引狼入室,請神容易送神難。

淮南軍與宣武軍,多年的針鋒相對。

故此,宣武軍發生的事情,淮河防線會有文書記錄,當成軍事信息送到揚州軍府。

嚴可求看過很多文書,得悉宣武軍朱溫,殺了河中節度使王珂,淄青節度使王師範。

徐溫投降宣武軍,長遠看,不可能保住獨立的權柄,鬼迷心竅的與虎謀皮。

嚴可求感覺徐溫,幾分的類似楊行密,陰謀手段玩的出神入化。

只是,徐溫缺少楊行密的威望,缺少楊行密時期的鐵板根基。

嚴可求回到家里,躺在榻上輾轉反側。

徐溫破壞川南軍的中原攻略,後果必然激怒川南軍。

嚴可求明白了,潤州十萬大軍,非是不能進攻揚州大戰,而是在為攻略中原打掩護。

淮南軍的存在,顯得宣武軍的最大威脅是北方藩鎮。

嚴可求猛然坐起,下榻研磨書寫兩封密信。

一封送去淮河武寧軍劉信,一封送去江寧楚瑜。

嚴可求一氣呵成,擱筆嘆息一聲,沒法子,只能保命第一。

嚴可求認為,徐溫破壞川南軍的中原攻略,川南軍必然大舉出兵揚州。

揚州在軍事上無險可守,宣武軍遠水解不了近渴,川南軍一江之隔。

還有一個致命原因,嚴可求身為判官,清楚揚州的財政入不敷出。

徐溫依靠潤州彌補養軍缺口,失去潤州,東吳軍的軍需沒了著落。

之前的集結大軍耗用,造成揚州財政雪上加霜。

嚴峻的戰爭威脅,揚州得不到休養生息,還得加重盤剝。

嚴可求對于徐溫,不敢掏心窩子勸解,害怕徐溫誤解的殺了他。

現在的徐溫,類同晚年臨終的楊行密,明知道後果不良,非要一根筋的不願放手

江寧,韋扶風接到嚴可求的告密信,信中請求饒過徐溫一家性命。

韋扶風無語,印象中那個老實敦厚的徐溫,雄起之後,瘋狂的不要命。

徐溫投降川南軍,韋扶風能夠給予國公富貴,任職刺史擁有官威。

徐溫的瘋狂,使得韋扶風沒了勸降的心思,這種人不能用。

韋扶風思索之後,給朱瑾,楚州刺史李承嗣書信

淮河泗州,武寧軍都指揮使劉信,接到嚴可求的告密信,有備的逮住途經的徐溫使者。

劉信看過投附表,楊隆演的名義書寫,沒有任何相關徐溫的字眼。

劉信看見揭發膠東半島,頓時怒不可遏。

淄州之戰,是他的人生一大輝煌,青史留名,足夠子孫吹噓幾代。

82中文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