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他的,我們打我們的。」
張執象再次摘了一句名言,越是經歷的多,越是覺得先生的智慧高山仰止。
他前世與其他孩子不同,一般人大多要經歷小時候崇拜,少年時厭惡,成年後醒悟,再然後每次想起他就想哭……
前世的時候,父親是先生堅定不移的學生。
從他讀小學開始,父親就讓他讀先生的文選,每天睡覺前都會給他講先生的故事,所以他從小就知道先生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智慧也最仁慈的人。
他之所以能夠懂那麼多東西,能夠看到社會的本質,都是因為先生的書中有教導這些。
這一世。
老天師和陽明先生固然啟迪了他的智慧,讓他看待事物能夠從本源出發,可真正做到這一步,是建立在先生的教導上的……
張執象至今做出的應對,其實只有一個邏輯——如果是先生會怎麼辦。
然後,就很簡單了。
「若是顧慮楊廷和,主動權就在他手上,若是不顧慮他,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上,汪家的刺殺,朝廷的態度,已經讓我完成了最重要的一個目的。」
「民心在我。」
張執象很認真的說著自己的打算,他這次以身作餌引誘汪家刺殺,就是猜到了朝廷會默許,從而讓朝廷背鍋,使得民意在他這邊。
如今看來。
雖然過程不同,但結果更好了。
「民心並非無用之物。」
「我想過了,與其暗度陳倉,將登聞鼓偷走後,等他們反應過來,我們還是要面對全力追殺,那麼不如從一開始就光明正大的帶走登聞鼓。」
「偷偷帶走,只是多逃一段路而已。」
「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後,光明正大的帶著登聞鼓去京師,那麼,江湖當中的俠客義士會來幫我,居心不良的人會來爭奪,更重要的是……」
「陛下可以來接應我們。」
在今天之前,暗度陳倉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張執象沒有起勢,直接公開登聞鼓的效果,並揚言要帶著登聞鼓去京師的話,只會受到各方合力打壓,甚至連帶龍虎山都有危險。
王家也不會同意。
但時至今日,在獲得民意之後已經不一樣了,如果真正解決大通錢莊的案子,幫百姓們兌付掉手中的紙鈔,或許真的可以公開登聞鼓的事情……
張執象的分析讓大家都頗為訝然。
王源之甚至感覺到了驚艷,他忽然笑了起來,楊廷和在京師輸給了十五歲的傀儡天子,這次大概還要輸給五歲的小仙人了。
「說起來,債務到底要如何變成資產?」
王源之這些天也琢磨了許多,但他還是好奇張執象的具體操作。
張執象也有意在這上面出招,楊廷和想要用拖字訣來讓他自亂陣腳,而他也要誘使楊廷和沉不住氣。
「王叔,能直接傳消息給楊廷和麼?」
「只用一句話就可以了,要說的是︰當債務能夠被兌現的時候,它就成為了信用,債務本身就擁有了價值。」
居然是這樣!
王源之如同醍醐灌頂,他一下子全明白了,他甚至想到了貨幣的本質,想到了當初的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的失敗,歷史的總結永遠是沒有準備金超發了貨幣。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回事,大明擁有海陸霸權,控制世界貿易,再多的貨幣都能消化,國內承受不了的,完全可以通過艦隊轉移到海外去。
大明寶鈔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是……緩慢通脹。
當朝廷擁有貨幣發行權的時候,可以不斷印刷貨幣產生通貨膨脹,以此來造成財富的縮水,越富有的人財富縮水越大,而只要通貨膨脹是緩慢溫和的,對于經濟是完全有促進作用,民眾是可以感受到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的,而富豪的財富則會越來越少,貧富差距會逐漸縮小。
因為社會的財富總量在變大,財富在被稀釋。
所以當初的利益階層認識到了這一點,從洪武年間開始,朝廷收稅開始明里暗里的不收寶鈔,這一下子就給寶鈔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這等于是在官方層面放棄給貨幣做信用背書。
然後再通過假幣等手段的肆虐,放松監管,如此一來,要不了幾年,寶鈔就會急劇貶值,到最後被放棄,改用金銀和銅錢。
當貨幣變成金銀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很簡單。
只要把金銀埋起來,市面上的金銀越來越少,就會越來越值錢,因為金銀的產量有限,不能像寶鈔一樣無限印刷。
隨著通貨緊縮,那些富豪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多……
這一點。
會在一條鞭法執行後尤為明顯,當朝廷以銀子來收稅的時候,百姓的命脈就完全被掌控了,銅錢和銀子的兌換比例會一路飆升,物價也會越來越低……
當交不起稅,就只能借貸。
債務不斷滋生利息,而物價又被壓低……
南方商貿繁榮還好,北方就徹底完蛋了。
那會是真正的民不聊生。
王源之當然不知道嘉靖十年即將執行的一條鞭法,他只是悟到了貨幣的本質和寶鈔的興衰,對過往的事件有了更加系統的解釋。
張執象則真的想到了寶鈔和一條鞭法。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條鞭法是有利于富人的,但因為桂萼也好,張居正也好,他們還要丈量土地,那就萬萬不行了,于是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張居正人死政消,改革當中有利于民,有利于國的,全部都取消了。
唯獨一條鞭法用銀子收稅,將國家貨幣改為銀本位這條,被繼承了下來。
然後,大明就亡的更快了……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窮死的,朝廷窮死了,百姓窮死了,誰富了呢?很難說清哦。反正後世資本那一套,都是大明玩剩下的。
所以,大明是決計不能倒退回銀本位的。
想要解決大明的經濟問題,必須發行貨幣,這一次的國債,只是一次試水,至于被他們學會了借機斂財怎麼辦?
張執象倒是期待他們試一試。
畢竟信用這種東西,建立很難,損毀卻很容易,南京朝廷在民間沒有信用,那是再好不過,北邊京師雖然要接手爛攤子,但只要能處理好,就能夠制定貨幣規則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張執象相信他給楊廷和的那句話,會讓他坐不住……
(PS︰洪武年間每年發行的寶鈔大概是五百萬貫,而北宋每年鑄的銅錢就有六百萬貫,正常情況是絕不會惡性通脹的。另外,洪武年間每年鑄的銅錢不到十萬貫,宣德年間總共才鑄造了十萬貫銅錢,此後五十年沒鑄過一枚銅錢,以後也沒有哪年鑄錢超過十萬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