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成沉默下來,等待陶永能能夠寬慰他一二,結果陶永能跟著他嘆氣︰「是啊,誰也沒有想到今年木料會漲了四成的價格,我們這樣的人家,還不得不買一些存放起來。」
近一年下來,陶永能越發明白過來了,他的年紀大了,在他的兄長有兒孫的情況下,他要顧好的是自個和老妻還有家中的孫輩。
陶永成有些失望,但是來這一趟,他總要和弟弟說一說心里話。
他提及孫女的親事,又提及溫家人的行事,然後再提及將來老了後,他還需要陶永能多去家中走動一二。
陶永能听他的話後,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自家哥哥這樣的人,是輕易不肯低頭的,如今在他面前竟然說了這樣的軟話,他交心般道︰「哥,我們家沒有出過不孝子,你只管放心。」
陶永成和陶永能坐了一會後,他起身離開的時候,陶永能陪著他出了院子門,提醒道︰「哥,你要相信自個的兒子,你有任何的擔憂,都可以和他商量著解決。」
陶永成沖著陶永能揮手道︰「行了,你回吧,我再听你說下去,無事都要生是非了,回去吧,不忙了,你來家里面坐一坐。」
陶永能回頭和平三順感嘆道︰「哥哥到底年紀大了,心腸跟著軟和許多了。」
平三順听他的話,思忖片刻道︰「你哥哥都解決不了的難題,我們家是無人能夠幫得上的。」
她總覺得陶永成心里面有別的盤算,這一趟來了,沒有達成目的,他尋到機會還會再來一趟的。
樹葉黃了,陶青碧和陶惟琪最喜歡啋在落葉上面,陶作染和安二芷由著他們姐弟踩了好幾天後,終于勸道︰「妞妞,琪兒,別把葉子踩得太碎了。」
「早上的落葉是踩不碎的。」陶惟琪直白的回答。
「下午的落葉,剛落下來,也是踩不碎的。」陶青碧接了弟弟的話。
這對姐弟踩落葉,還踩出了經驗。
平三順听了他們的對話後,私下勸陶作染和安二芷︰「妞妞和琪兒又不是調皮的孩子,他們這一時玩興重,你們別去壞了他們的興致。」
陶作染听平三順的話,頓時覺得有趣起來︰「娘,難怪現在家中這麼多的落葉,原來你專門留給他們踩的啊。」
平三順沖著二兒子搖了搖手︰「一邊去,我和你嫂嫂從早起忙到晚,有時沒有空打掃院子里的落葉。你要是實在閑下來,就伸手掃一掃院子吧。」
秋天的日子,在雨聲中很快過去了,第一場雪落了下來,大地變成了白色,孩子們歡喜的奔跑在雪地里。
陶青碧和陶惟琪喜歡啋雪了,姐弟兩人每天踩著雪歸家,一路上笑聲就不曾停過。
陶作染也覺得孩子這般活潑了許多,多少有些縱容兩個孩子的行事。
有的事情,也在悄悄的變化著,直到有一天應蘇木專門尋到陶作染說︰「明年春天里,我會送兩個女兒入女子學堂,你家女兒要不要去報名?」
陶作染神色震驚的瞧著他︰「應家有了自個的族學?」
應蘇木瞅著他意味深長的笑了︰「早些年,我們家的確是有機會設立自家的族學,只是當時家中有了想法,卻因為長房去都城發展,便延遲設立族學了。
現在只有我們這一房在汾州城,三家巷學堂有名師,家里用不著設立族學了。」
陶作染听了應蘇木的話,他跟著去打听了消息後,覺得女子小學堂還是可靠,順勢給陶青碧報了名。
應蘇木沒有想到陶作染行事這般的痛快,他過後提醒︰「你不先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陶作染瞅應蘇木一眼︰「你主動尋我說的事,你自然和我一起回去說一聲。你家兩個女兒報了名,我家妞妞報名太正常了。
當然你要我陪你去一趟應家,我也願意幫你說上幾句好听的話。我們心里面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家里人都能體諒明白我們的決定。」
陶永能和平三順听了消息,兩人驚訝後歡喜道︰「我們妞妞果然有福氣,這樣的好事,她都有機會踫上。」
應蘇木連忙在一旁解釋︰「叔,嬸,暫時不要和外人說,夫子說只招收十名女學生。」
「我們不會往外說的。我們妞妞現在年紀小,去學堂讀幾年書,將來也會成為一名知情達理的好女子。」
陶作染笑眼瞧向應蘇木︰「我陪你走一趟吧。」
應蘇木拒絕他︰「不用,叔和嬸是通情達理的人,我爹娘疼愛孫女的心,也不會弱于叔和嬸的慈愛心。」
晚上的時候,陶作染把消息說給安二芷听,她歡喜的瞧著他︰「我听人說大戶人家的女兒和家中男兒一樣可以在族學讀書,現在我們家妞妞也有機會進學堂讀書了。」
陶作染見她是真心歡喜,他跟著高興說︰「我原本擔心你會反對的妞妞讀書,結果你樂見妞妞去學堂讀書啊。」
「你總是和我說,妞妞多認幾個字,對她將來有好處。她有機會進學堂讀書,對將來更加的有好處,我盼著她將來得良緣遇良人。」
陶作染不太高興瞧著她︰「妞妞才多大的人,你也想得太多了吧?」
「不是我想得多,你想一想堂嫂這些年對外一直放的話,她說瑤兒識字通道理。其實我們家里人最明白,瑤兒不是喜愛讀書的人。」
「我們對妞妞不要做這樣多余的事,有的時候,說得太多了,萬一小孩子做不到絕好的地步,很容易讓人失望的,反而影響外人對孩子的評價。」
安二芷和陶作染說著女兒入學堂的事,轉而她的手撫一下肚子,低聲說︰「我這一個月晚了幾天,我有些擔心是不是有了。」
「有了。啊,有了,是好事啊。琪兒過了年三歲了,我們正好添一個孩子。」
陶作染很是高興的望著安二芷,過一會後,有些憂心起來︰「過了年,妞妞入學堂讀書,你不要帶琪兒一塊去守店鋪了。」
「我帶琪兒去店鋪,他總要習慣這樣的日子。娘和嫂嫂在家里面忙不停,我要是有了,等到生孩子的時候,再請娘和嫂嫂辛苦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