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十月,天氣已寒。
尹緯換上裘袍,每天按時前去向姚崇請安,陪姚崇吃罷早餐,便在洛陽城中四處游逛,看看洛陽風物,與市井百姓聊天。
偃師城的百姓大半回返了家鄉,雖然遭受大劫,家園被毀,財產損失殆盡,但故土難離。
裴、嚴兩家的家產多數保存了下來,裴博和嚴安讓族人將大半族產贈與百姓,畢竟這場大禍兩家有不可推月兌的責任。
兩家族人也陸續回了偃城,裴博和嚴安留了下來,焦急地等待朝庭最後的決定。
楊安遠帶著安遠軍和安玄軍也要回返孟津關,他們奉命前來救援偃師,如今戰事已定,自然要回歸。
回去之時楊安遠帶走了六百匹戰馬,楊安玄與他議定,安玄軍和安遠軍各留下二百匹,剩下的二百匹交給三叔楊思平。
建春門,辛恭靖、楊安玄等人送別楊安遠和孟津關來援的將士。
趙田、陰績等人依依不舍,楊安玄笑著安慰道︰「諸位,說不定愚會留在洛陽城,到時候便能並肩作戰了。」
楊安遠目光復雜地看向楊安玄,道了聲「珍重」,帶著大軍開拔。
尹緯站在送行的人群中,仔細地觀察著這只讓秦軍飲恨的大軍,果然軍容整齊、士氣高昂、裝備也不錯,看上去不弱于秦軍精銳。
從姚崇嘴中得知他失利的原委後,尹緯注意搜集著楊安玄的信息︰楊安玄,原河南太守楊佺期三子,弘農楊家果然了得,將門虎子不同凡響。
文名彰顯,他所喜歡的《小窗幽句》居然出于這個年輕人之手;前些日子在棲仙樓宴請太守府的官吏,听到了歌伎彈唱的《問月》,尹緯大為感嘆,打听作者方知亦是楊安玄。
此子文武風流,真晉人之英杰也。
朝庭使者外兵侍郎董懷的到來,讓許多人心中的石頭落了地,一連串的封賞讓眾人喜笑顏開。
夏侯宗之如願以償,轉任襄陽太守,賜錢十萬,布帛二百匹;辛恭靖接任河南太守,遷升廣威將軍、賜錢十萬、布二百匹;楊安玄轉任汝南郡主簿兼郡司馬,遷廣威將軍,賜錢十萬、帛百匹;裴、嚴兩家賜「忠義傳家」匾額,賜錢十萬……
楊安遠由校尉升橫野將軍,岑明虎、趙田、陰績、蒯恩、徐孝重、俞飛、孟龍符等出戰將士皆有遷升,普通軍士按功勞大小由主將決定封賞,朝庭送來錢糧犒賞三軍等等。
董懷是楊安玄的舊相識,當初楊安玄率三千老弱殘兵北上之時還替他擔著心,在京口沒少為他向王恭據理力爭,洛陽大捷董懷與有榮焉。
恭賀過眾人,董懷對楊安玄道︰「安玄,大王委你為談判副使,愚對情況不熟,與秦人的談判要你多出力了。」
楊安玄知道董懷脾性,笑道︰「董侍郎放心,愚定當全力相助。」
談判地點設在驛館遠朋居中,此處是新任太守辛恭靖安排給朝庭天使的住處。
尹緯已在洛陽城中呆了近二十天,秦天子姚興三日一問、五日一信,上洛城楊佛嵩秣馬厲兵,洛陽城中嚴陣以待,氣氛緊張。
董懷、楊安玄帶著鴻臚寺隨行官員在遠朋居外迎接尹緯等人,尹緯首次看到晉國朝庭派來談判的正使,見這位晉國官員身著頭戴細紗籠冠,身著色官袍,四方大臉、白面微須,面容嚴肅地揖禮。
尹緯還禮,看到董懷身邊的楊安玄,眉頭微不察覺地皺了一下,預感有此人在,這次商談怕是不易。
見禮畢,雙方在大廳分左右坐下,各人面前擺下張案幾,僕役獻下茶水。
尹緯端茶不慌不忙地飲了一口,道︰「好茶,貴國山水靈秀,育出此等好茶,正合泉邊悠游論玄。」
董懷笑應道︰「天水尹家亦是漢臣,何不移居江南,共享詩酒風流。」
「我朝萬歲聖明,視各族如一家,並無分別。」尹緯淡然笑道︰「尹某受萬歲聖恩,自當竭忠報效。」
看似平淡的言語暗藏著機鋒,談判在論茶的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唇槍舌箭,楊安玄看著兩國的官員們爭得面紅耳赤,秦國要以退兵換回姚崇,晉朝則要秦軍退回佔領的華山、弘農和上洛三郡。
雙方官員都知道,談判無非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沒有十天半月哪顯得出眾人的辛勞。
尹緯沒有加入爭吵中,杯中的茶水續過兩次,味道已經淡了。
看著對面一臉肅容的董懷和漫不經心的楊安玄,尹緯心中發急,他哪有功夫跟晉國的官員閑扯,天子心急,要盡快將齊公救回國中。
前兩天爭得面紅耳赤,卻絲毫沒有進展。第三天再談,尹緯敲了敲案幾,道︰「董侍郎、楊將軍,歸還上洛等地之事不要再談了。尹某來之前萬歲曾交待,若是晉朝一定要歸回土地,那便放棄齊公,舉全國之力與晉開戰。」
董懷見尹緯正顏厲色,不像作偽,打著哈哈道︰「尹校尉,商談商談,邊商邊談,莫急莫急,飲茶飲茶。」
尹緯將茶杯重重地一墩,「 」的一聲,道︰「董侍郎,我朝十萬大軍在上洛整裝待發,請董侍郎速速決之。」
董懷輕輕放下手中茶杯,笑道︰「我大晉有百萬雄師,秦師若來,大晉地廣,倒有葬身之地。」
尹緯見董懷不甘示弱,霍然起身欲走。
楊安玄開口笑道︰「尹校尉,且不說貴國在上洛沒有十萬人馬,單講境內各族蠢蠢欲動,反叛隨處可見,貴國也無力與大晉在洛陽決戰。」
尹緯心中一沉,楊安玄對秦國內事十分清楚,這場談判怕是要讓出幾分利了。
尹緯站立,冷聲道︰「是與否能戰,拭目以待。除了歸還土地不行,其他要求大晉不妨說來听听。」
董懷見要還國土的可能性不大,只好道︰「尹校尉先請回,本官與眾人商議後明日答復于你。」
送走秦國使者,董懷問隨行的官員,道︰「諸位以為如何?」
目光首先看向楊安玄,楊安玄沉吟片刻,道︰「愚看尹緯所說是真,秦人歸還佔據的土地的可能性不大。」
董懷沉聲道︰「愚亦是這樣認為,看來逼迫秦人退讓國土是不可能的了。」
鴻臚寺丞諸葛松一心想借談判之事立功,厲聲道︰「董侍郎,有偽秦齊公在手,何愁秦人不屈服。若是松口,豈不讓將士浴血奮戰的功勞付之東流。」
楊安玄心中冷笑,道︰「諸葛寺丞,秦軍在上洛沒有十萬,不過三五萬倒是不假,萬一談判不行,真如尹緯所言秦師攻打洛陽,您認為洛陽能否守住?」
諸葛松叫嚷道︰「當初洛陽僅有萬余守軍便能擋住秦軍進攻,現在駐軍兩萬據城而守,何用畏懼秦軍威脅。」
無知者無畏,楊安玄淡然道︰「當初秦軍困洛陽守軍退守金墉城待援,城中糧草輜重充足。若是秦軍再來,朝庭援軍何時會來,金墉城能守至幾時,百日?半年?城中糧草能食用多久?到時諸葛寺丞可願上城協守?」
諸葛松坐直身子,色厲內荏地道︰「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本官自會與諸位一起共抗秦軍。」
目光 巡,卻見堂上眾人面露懼色,不敢與他對視,不禁氣沮,塌下腰端起杯喝茶。
出京之時,司馬道子召董懷入王府面授機宜,許他便宜行事,給他的底線是秦軍只要退兵、承諾五年之內不再進犯洛陽,再賠償些財帛顏面上過得去即可,若能索要些百姓、馬匹就算他立功。
董懷與楊安玄私下有過溝通,將會稽王的意圖告知過楊安玄,問道︰「安玄,你以為該如何答復秦人?」
「董侍郎,洛陽兵力不如秦軍,只能倚城據守。豆田壁一戰是趁敵不備,如今秦軍有了提防,再想突襲幾無可能。」楊安玄道。
楊安玄的話得到辛恭靖的贊同。董懷道︰「打仗辛將軍和楊將軍都是行家,愚不便置言。」
辛恭靖撫著胡須道︰「留姚崇在手,于國並無大利,反而容易激起秦人怒火。晉秦相爭,徒讓代、燕得利,依辛某愚見,不如索要些戰馬放他回去。」
楊安玄笑道︰「若能將姚崇換得馬匹、百姓和財帛,諸公能在年前立功回朝與家人團聚,來年二月吏部考績亦不會錯過。」
這席話引得眾人頻頻點頭,便連諸葛松也感覺若能早些立功還朝,趕上明年考績說不定能憑功勞遷升。秦軍不顧後果發兵,自己難道還真的上城御敵嗎?
基調定下,以姚崇換馬匹等物。董懷松了口氣,問道︰「安玄,你覺得秦人的底線在哪?」
楊安玄胸有成竹地道︰「尹緯是偽秦司隸校尉、秦皇姚興最信重的臣子,早早就派他前來談判足以表明姚興對姚崇的重視,既然除開土地不能談,其他財帛、馬匹、被擄百姓董侍郎不妨大大張口,越多越好。」
董懷擔心地道︰「秦人會不會反悔,得了姚崇又興兵前來?」
「應該不會,秦人境內不太平,派楊佛嵩駐軍上洛做出威迫之勢,其實並無戰意,不然早就陳兵在洛陽城下。」
董懷松了一口氣,笑道︰「如此甚好,明日定要從秦人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再談,晉朝開出條件︰要五千匹戰馬、五萬擄走的晉國百姓,兩國簽訂協議,各守疆域不得侵犯。
尹緯暗松了口氣,天子暗中交待過,一定要保證齊公的安全,如果晉朝一口咬定要佔領的土地,便將弘農郡歸還,事後再興兵討還。
這話表明了天子贖回齊公的決心,但尹緯卻知道大秦國運雖然蒸蒸日上,隱憂出不少,一不留神便會重蹈當年苻秦之覆轍,天子才會期以三年勤修內政,夯實國基。
晉國疆域遠在秦國之上,一旦爭起,長年累月秦國拖不起,燕、代與秦接壤,說不定會趁火打劫。晉國雖然朝政腐敗,但仍有楊安玄、董懷、辛恭靖這樣的忠貞之士,又身處南方有長江天險,短時間內還是不起沖突為上。
秦國的精力應該放在北方涼、燕身上,特別是是代國迅速崛起,打得燕國節節敗退,一旦代國滅燕,那麼將是秦國大敵。
尹緯向姚興建議,趁代燕交戰之機,在治國安民、發展內政的同時,蠶時燕、涼土地,與代國一戰。
若能勝代,則可順利平定北方,像天王苻堅一樣,率軍南下一統天下,晉國會像熟透了的果子,伸手便可摘下。
晉人開口要要五千匹馬、五萬百姓等財物,在尹緯看來就一個字「陋」。
秦國的戰馬超過十萬匹,去年取成紀和上邽,得良駒三萬余匹,百姓七萬余戶;佔領燕國河東又得戰馬兩萬余騎,薛、柳兩家歸降人口近十萬戶,區區五千匹馬、五萬百姓對大秦來說不算什麼。
雖然晉國索要不多,但也不能輕易許之,尹緯安坐,任由屬官與晉人磨牙。
兩天後,晉秦兩國初步達成協議,用二千匹馬、二萬晉朝百姓的代價贖回齊公姚崇;晉國每年付給秦國二十萬石粟米、絲綢千匹、麻布萬匹、茶五百斤做為交換,兩國簽訂協議五年之內不動刀兵。
董懷等人面露喜色,能從秦國得到二千匹馬和二萬百姓,算是大功一件。二十萬石粟米、布帛和茶葉等物按年給秦國,亦可約束秦國不動刀兵,不算什麼。
雙方對這個結果都很滿意,尹緯提議道︰「尹某還有個小要求,希望晉國能提供百張楊家犁。」
楊安玄斷然拒絕道︰「不行。」
尹緯笑道︰「楊將軍別急著拒絕,我國願以一萬晉人來交換。」
董懷眼神一亮,在他看來用百張楊家犁換回萬名百姓,這交易大為合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