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風向暗變

第三百八十三章風向暗變

劉敬宣攻打涪縣之時,楊孜敬與南燕的戰斗已經結束。

魯郡蕃縣,楊孜敬率六千兗州兵馬與司馬叔璠五千兵馬相遇,幾場廝殺下來,司馬叔璠不敵,率軍退往薛縣。

薛縣,司馬國璠與司馬叔璠兄弟據城而守,飛報後將軍慕容昱派兵增援。七日後,慕容昱派開陽太守彭泓率五千兵馬救援薛縣。

彭泓兵馬至承縣一帶,被事先潛伏于此的一千五百晉軍伏擊,高平太守魯軌一馬當先,直取 旗下的彭泓,一招斬彭泓,再砍倒 旗,燕軍潰逃。

魯軌率得勝之師與楊孜敬合圍薛縣,司馬國璠兄弟得知援軍潰敗,于三更時分從東城沖出,逃往武原城。

楊孜敬率軍追擊,至武原城時慕容昱率援軍趕至,在武原城外兗州軍交戰。爭戰兩場,不分勝負,楊孜敬向楊安玄請求援軍。

楊安玄與王鎮惡、趙田等人分析後,認為燕國實力尚存,此時與其全面開戰不利,下令楊孜敬和魯軌撤軍,慕容昱亦未追擊。

九月初,劉敬宣撤至江陵,毛脩之亦撤回武陵郡。劉敬宣上疏請罪,但同時彈劾梁州刺史楊思平滯軍,拖延糧草供應,故意不派援軍,導致伐蜀失利。

楊安玄收到郗恢等人送來的信時,朝堂上已經吵成一團。中書令謝混率先發難,奏稱劉敬宣損兵折將,有損朝廷聲威,需加懲處。

尚書左僕射孟昶奏稱荊州刺史劉道規督伐蜀之事,亦有失責之處,應當懲處。

兵部尚書董懷則彈劾梁州刺史楊思平滯兵之罪,請治其罪。

朝堂上爭論不休,劉裕見事情有月兌離掌控之勢,主動向瑯琊王謝罪,自請辭去錄尚書事、車騎將軍的職務,奏請免去劉敬宣冠軍將軍、宣城內史的官職,削減其武岡縣男的封邑百戶;荊州刺史劉道規由輔國將軍降為建威將軍;梁州刺史楊思平罷免梁州刺史之職。

朝議結果,錄尚書事、車騎將軍劉裕降號為中軍將軍,位在衛將軍劉毅、前將軍楊安玄之後;劉道規降號為建威將軍;楊思平降爵都亭侯;對劉敬宣的處罰最重,免去官職,削減封爵。板子舉起時雷霆萬鈞,落下時輕風細雨,總不能真因伐蜀失利罷免劉裕的官職吧。

劉毅鼓動了半天,對這個處置自然不滿。劉敬宣貶職為民,過個一年半載劉裕隨便找個理由便能讓他復起。他與劉敬宣已結下深仇,難以化解。劉敬宣是劉裕麾下重臣,劉毅不肯輕易放過劉敬宣,欲借機除掉劉裕一臂。

于是,劉毅向朝廷奏本,劉敬宣罪責重大,不能免官輕縱,應下廷尉論罪。京中門閥在他鼓動下,紛紛要求重處劉敬宣。此時,劉敬宣此時已被貶為庶民,再要重處便是要他的命了。

江州刺史何無忌與劉敬宣是表兄弟,得知劉毅上躥下跳要害表弟,憤然寫信給劉毅,警告劉毅不要羅織罪名、公報私仇,否則他要前往歷陽拉劉毅一同進京到天子面前辯上一辯。

劉毅知道何無忌為人急躁,遇事溢于言表,自己若是糾纏下去,何無忌真會前往京城為劉敬宣相辯。

歷陽處在潯陽和建康之間,若何無忌不管不顧發兵來攻,劉裕再出兵相和,自己恐怕討不到好處。思之再三,劉毅決定還是不惹這位莽夫為好,見好就收吧。

襄陽,楊安玄對朝堂局勢洞若觀火。郗恢、陰友齊常有信件往來;曾安每旬一次會詳細將朝堂上發生的大小事情報與他知。暗衛稟報的多是民間風向,綜合這三者的信息,楊安玄雖然遠在襄陽,甚至比朝堂上的諸公對局勢把握還要明晰。

曾安得到瑯琊王的信任,接替秀之成為王府從事,而秀之則升任為侍中。得楊安玄暗示,曾安與陶平、甘越等人相處融洽,時常在一起飲酒听曲,各種小道消息甚為清晰。

楊安玄看到董懷彈劾楊思平的消息,一臉郁悶。王鎮惡笑著調侃道︰「主公不是與董尚書有交情嗎?怎麼他會出面彈劾楊梁州?」

楊安玄苦笑一聲,道︰「三叔這次做得太過明顯,董尚書是個忠直之人,對事不對人,愚不怪他。只是三叔替愚受責,愚心何忍,明日派人送些禮物前去安慰。」

王鎮惡道︰「朝廷委派了梓潼太守和廣漢太守,看來是不想讓主公輕易得到這兩郡。」

楊安玄嘿然笑道︰「梓潼太守檀和之,檀憑之之子;廣漢太守謝詢,謝家子弟,劉豫章的手伸得真長。」

檀憑之與劉裕一起在京口起兵,與皇甫敷在羅落橋激戰,兵敗身死,劉裕深為痛惜,將其所部的兵馬仍歸其子佷統轄。劉裕主政之後,厚待檀家子弟,檀和之、檀韶、檀祗、檀道濟等人皆委以重任,檀家人亦忠心于他。

謝絢是東陽太守謝朗之孫、驃騎長史謝重之子,與其兄弟謝瞻、謝晦相比並不出彩,更不用說堂弟謝靈運,不過身為陳郡謝家人,自不用擔心仕途。謝絢出任廣漢太守,是劉裕安撫世家的手段。

趙田問明謝絢的出身後,道︰「劉豫章以謝、檀兩家入梁,有分梁州之勢。若謝絢、檀憑之聯結文處茂、時延祖等毛家舊部,怕是反客為主。」

楊安玄想了想道︰「愚有意派傅弘之為巴西太守,調任文處茂為兗州任城太守;舉薦時延祖為丹水太守,以張誕接任巴東太守,孟龍符是巴郡太守,這樣三巴之地盡在掌握,謝、檀兩人能有何為。」

趙田笑道︰「朝廷任命了兩位太守,總算有所補償,給朱超石和沈慶之升了官,一個是伏波將軍,一個是凌江將軍,都是五品,這兩個小子年紀輕輕,將來肯定要超過僕了。」

王鎮惡略帶羨慕地道︰「主公,愚亦想領軍出戰,早覓封侯。」

楊安玄哈哈大笑道︰「鎮惡有如漢之蕭何,何用與小輩爭雄。對了,你的兄弟眾多,此次不妨推薦兩人前往梁州任職。」

王鎮惡躬身施禮道︰「多謝主公。」

…………

豫州治所歷陽,西北有山名雞籠,與建康玄武湖畔的雞籠山同名,秀美尤過之,被稱為「第四十二福地」。

雞籠山山巒連綿,有巨石狀如蓮花,傳說是仙人居處游憩之地。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干、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天師道潛隱默修之士,亦遁居幽靜山林,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

劉毅任豫州刺史,喜歡在雞籠山呼朋喚友雅聚,或揮毫而書,或飲酒吟詩,或听戲唱曲,當世名流無不以能參加聚會為榮,隔段時日便有詩集傳出。

此次劉毅借劉敬宣兵敗大造聲勢,劉裕的聲望受到打擊。門閥世族原本對劉裕沒有好感,見劉毅的衛將軍反壓劉裕的中軍將軍一頭,有人以為劉毅將會超過劉裕,將來可能執掌朝堂,紛紛前往歷陽拜訪。

豫州府衙前車水馬龍、賓客雲集,朝中有不少人為劉毅歌功頌德,街頭巷議亦可常听聞百姓爭論劉豫章和劉南平孰高孰低。身在西州城中的劉裕,對這些風吹草動看在眼中、記在心里、爛在肚子里。

劉裕來京中任揚州刺史,便住進了西州城的揚州刺史府,他是錄尚書事、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開府如同三司,大部分朝政西州城刺史府中決定。西州城駐有北府精兵二千,在劉穆之的建議下,劉裕每次前往東堂議事都會帶上百名護衛。

至于建康城中的車騎將軍府劉裕奏請瑯琊王收回,瑯琊王沒有同意,笑稱如果議政過晚城門關閉,劉豫章好有個落腳之處。

劉穆之亦勸劉裕道︰「當年司馬元顯執政,因夜開六門遭御史中丞江績彈劾,主公若不想多事,在京中確實應設個住處,以後各地的舊部進京朝覲,也有個落腳之地。」

劉裕于是讓中軍長史徐羨之住入將軍府,中軍將軍府的文武多居此辦差,每隔幾日劉裕入住將軍府理事。

徐羨之之佷徐逵之娶劉裕長女劉興弟為妻,在中軍府任參將,夫妻兩人亦在府中居住。劉裕妻兄臧燾為中軍參軍事,也住在將軍府中。

西州城,因在台城之西,揚州刺史治所而得名。西州城呈方形,每面城牆里半,城內是揚州刺史府的官衙和兵營,若遇戰時,西州城和東府城便是置兵鎮守,成為建康城南面的護城。

歷任揚州刺史都是朝堂重臣,不乏喜好奢華之人,府衙修建得威嚴氣派,府中前高聳著兩座闕樓,中間的闕道直通高台上的刺史府,府門前兩排兵丁按刀而立,威猛雄壯。

衙內建築林立,官署莊嚴厚重,望樓挺拔修長,院牆將前署後宅分隔開來。後宅與官署的厚重不同,紅柱白牆、窗欞雕花、色彩華麗,修竹花木遍植宅前戶後。

身為刺史劉裕的住處在後花園西側,獨立的三進院落,裝飾精美。劉裕進京後,將妻子臧愛親也接到了西府城居住。臧愛親嫁給劉裕時他窮苦潦倒,又好賭成性而傾家蕩產,為鄉人輕鄙。

臧氏性格溫順,待人誠懇,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劉裕投軍臧愛親帶著女兒在家中替他盡孝撫育女兒。劉裕常年征戰在外,夫妻兩人聚少離多,但劉裕對妻子感情深厚。

元興三年劉裕逐走桓玄掌控朝堂,返還京口,彼時臧愛親已經四十四歲。臧愛親與劉裕僅有一女劉興弟,臧愛親主動提出讓劉裕納妾,分納張氏、孫氏、胡氏為妾。

義熙二年,張氏為劉裕誕下長子劉義符,時年劉裕已經四十四歲,對長子的出生歡喜異常;義熙三年,孫氏、胡氏分別為其誕下次子劉義真和三子劉義隆。

雖然妾氏為劉裕生下兒子,但劉裕對發妻的感情卻絲毫沒有變淡,每月至少有十天在臧氏屋中歇息,對女兒劉興弟也痛愛有加,絲毫不次于幾個兒子。

劉裕位極人臣,原本對臧愛親冷嘲熱諷的「親戚」熱情起來,拼命找理由前來送禮阿諛,想讓臧愛親為他們在劉裕面前討官。臧愛親不為所動,從不開口,仍過著儉樸的生活,這讓劉裕更為敬重。

今年正月,臧愛親病逝,劉裕悲痛欲絕。這段時日,朝堂因為劉敬宣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劉裕心情郁悶,時常一個人坐在後花園飲酒,憑吊亡妻。

劉穆之知道劉裕此時不喜被人打攪,但劉毅步步進逼,身為謀臣怎能坐視,今夜他要與主公商議出對付劉毅之策。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