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步步為營

宿預位于下邳東南位置,與楚項羽故里下相城相距不遠,屬下邳郡所轄。燕軍南下之時,下邳太守孟懷玉正帶著妻兒回京口祭祖,郡司馬孟含畏懼敵勢,不敢率軍救援。

得知燕軍攻克宿豫,孟懷玉當即乘船返回,而建康城已是一片風聲鶴唳。自南燕建國以來,近十年未與晉國起刀兵,如今燕國新皇登基才數年便派兵南下為寇,這是又要打仗了。

瑯琊王召聚群臣東堂議事,劉裕奏請北伐。對他而言,南燕入侵是送上門來的機會。

去年因劉敬宣伐蜀失利一事,劉毅鼓勵世家針對劉裕,後來劉裕借論法大會將事態平息,表面上看似事態平息,其實暗流洶湧,劉裕正想找機會一展軍威,震懾天下。

南燕遣兵入寇給了劉裕出兵的理由,正如劉穆之所說,攘外以安內,平滅了南燕朝堂之上就沒有人敢再說三道四了。

北伐不是小事,瑯琊王司馬德文召聚群臣商議,結果除了尚書左僕射孟昶、五兵尚書董懷、車騎司馬謝裕等寥寥幾人贊同外,朝堂上皆是反對之聲。

瑯琊王其實也不願劉裕興軍討燕,一來是不想平靜的局面被打破,北伐需要的錢糧會讓原本不富裕的國庫再度空虛;二來他深知若劉裕北伐成功,聲譽越隆,那晉室江山離傾覆就又近了一步。當年桓溫就是利用北伐之威逼朝廷加九錫之禮,若不是其病死,江山早就易主。

劉裕態度堅決,下令京口北府軍調集戰船、聚攏輜重、整飭兵馬備戰,決意借討伐南燕揚威天下。

朝堂尚議而未決,瑯琊王命各軍鎮同議,雍兗刺史楊安玄上疏,表示贊同錄尚書事、中軍將軍劉裕出征。不過楊安玄表示,他要率雍兗兵馬從西側進攻南燕。

劉裕得知楊安玄要參與攻打南燕,感覺就像吞了只蒼蠅,別提多膩味了。

被楊安玄分功尚是小事,若讓楊安玄得了南燕地盤,那西起梁州,東至青州,整個北方都被楊安玄統轄,將與自己南北抗禮,以後若要北伐必要經過他的地盤。

可是劉裕不能說不讓楊安玄出兵,表面上還要稱贊他忠心為國。

朝堂上因為楊安玄的上疏贊同北伐的人多了起來,尚書右僕射郗恢、祠部尚書陰友齊上疏同意北伐,稱有雍兗大軍與朝廷兵馬合擊,平滅南燕指日可待。

南燕慕容超尚不知晉國正磨刀霍霍,前次攻陷宿豫搶掠了許多財物還虜獲了萬余百姓,從中挑選出二千五百男女交給太樂教歌舞。

慕容興宗等人將搶奪的珍寶、美女獻于慕容超,慕容超大喜,加封慕容興宗盧鄉郡公,斛谷提和公孫歸都是縣公。

桂陽王慕容鎮勸諫道︰「朝廷以爵位賞功,非戰功不得封侯。慕容興宗等人攻陷宿預,與晉國結怨,引發兵禍,陛下怎能以郡公、縣公封賞。臣知忠言逆耳,但身為臣子不能不竭盡忠誠,請陛下三思。」

慕容超大怒,將案上的玉如意摔在地上。百官震怖,沒有人敢出班勸說。

嘗到甜頭後,慕容超接著又派公孫歸等人率軍攻打濟南郡。濟南郡屬北青州,與廣陵的南青州有別。濟南太守向靖是劉裕的舊友,得知燕軍來襲,嚴令各城固守,南燕兵馬無法破城,擄走鄉人一千余人撤走。

燕軍再襲濟南郡是火上澆油,北伐之事已成定局。劉毅見木已成舟,只得勸說劉裕,讓他不必親征,派麾下率軍前往即可。

劉毅以當年苻堅南侵,作為宰相的謝安並未親征,而是坐鎮建康讓謝玄放手施為為由,稱「既受輔朝政,豈可遠離?宜委別將討之!」

劉裕有些猶豫未決。劉穆之得知後,道︰「主公消滅桓玄重興晉室,功業勝過前人。但要更進一步,仍需廣振威略。如今南燕犯邊,正宜借機平定廣樹仁德,怎能錯過這大好機會。」

劉裕慨然道︰「若非道和,愚錯失良機矣。」

自南燕入寇已經過去兩個月,朝廷大軍仍未發,彭城一帶百姓生恐燕軍再來,紛紛築塢結寨自守。

劉裕得知,命並州刺史劉道憐先行率八千兵馬進駐廣陵城,與下邳的孟懷玉、彭城的羊穆之聯成一線,防御燕軍侵襲,安定民心。

…………

襄陽,陰慧珍正月十六日誕下一子;二月十七日,孔苗誕下一女,楊安玄已有三子一女。

在等待妻子生產的同時,楊安玄密切地關注著後秦動向。他擔心率軍攻打南燕會導致雍司境內空虛,秦國兵馬若來偷襲,該如何應對。

暗衛送來的諜報讓楊安玄放下心來。二月,姚興派其弟平北將軍姚沖、征虜將軍狄伯支率輕騎四萬北上攻打大夏國。

秦國兵馬雖有二十余萬,卻分鎮在四境,四萬輕騎北上,長安守軍不過萬余。

姚沖,姚興七弟,感覺這幾年兄長屢戰屢敗,國運低迷,生出反心。

兵至嶺北時,得知姚興西巡平涼,長安城中越發空虛,召狄伯支商議回軍偷襲長安,許諾等他即位後封狄伯支為公爵。

狄伯支斷然拒絕,姚沖騎虎難下,只得毒死狄伯支滅口,對外聲稱狄伯支得急癥而亡,駐軍不動。

鎮遠將軍乞伏乾歸隨姚興西巡,亦覺秦國日漸衰弱,趁姚興不備暗中潛逃至苑川,乞伏熾磐接到父親的信派兵前來接應。

馮翊人劉厥趁姚興離開長安城,召集亂民三千余人,佔據萬年作亂。太子姚泓監國,派鎮軍將軍彭白狼率東宮禁衛討伐,斬劉厥平定內亂。

姚興得知長安有變,不再追拿逃走的乞伏乾歸,率軍急急返轉。半途遇見狄伯支親衛,陳說狄伯支被姚沖毒殺的冤情。姚興大怒,下旨命姚沖自殺。

苑川,乞伏熾磐父子相見,皆認為秦國四面楚歌,敗亡不遠。乞伏乾歸,率軍前往枹罕,招兵買馬,聚眾對抗秦國,不久後宣布復西秦國。

大夏王赫連勃勃得知秦國興軍來伐,先行率軍出擊,攻擊平涼一帶依附秦國的部落,得七千余戶。

四面火起,長安城中姚興感覺焦頭爛額,一籌莫展,哪有心過問東晉的情況。

沒有了後顧之憂,楊安玄留王鎮惡、辛何、趙田等人鎮守雍州,帶著沈慶之領著兩千輕騎前往武陽城。

到達武陽城已是四月六日,楊孜敬率魯軌、張鋒、王慧龍等人前來迎接。攻燕在即,眾人摩拳擦掌,都欲立滅國之功。

武陽城原有兵馬八千,其中輕騎一千八百,張鋒率軍六千,其中輕騎一千,魯軌率高平郡兵兩千,王慧龍自濮陽領二千郡軍前來,加上楊安玄隨行的兩千輕騎,共有兵馬兩萬,輕騎將近五千。

大堂,楊安玄詢問了軍糧輜重等情況。楊孜敬稟道︰「習別駕自去年十一月開始通過泗水運送了四十萬石糧草,另外上游魯郡曲阜還有存糧二十萬石,隨時可以調運至武原城。」

楊安玄點點頭,很是滿意,六十萬石軍糧足夠兩萬大軍半年所用,等到七月麥熟,更不用擔心糧草不足的問題。

「棠溪運來的軍械有多少?」楊安玄問道。

「鋼刀八千,長槍六千,弓箭八十萬只,盾牌二千,戰車千輛……」

楊孜敬是宿將,戰備等事準備得妥當仔細,楊安玄听完後笑道︰「九叔辦事,滴水不漏,愚很放心。」

楊孜敬起身對著楊安玄施了一禮,鄭重地開口道︰「安玄,為叔有一事相請,請你答應。」

楊安玄笑道︰「九叔坐下說。」

「此次伐燕,愚願為先鋒。」楊孜敬緊盯著楊安玄道。

楊安玄的父輩親兄弟三人,楊廣和楊佺期已死,楊思平現為梁州刺史,坐鎮一方。堂兄弟中以楊尚保和楊孜敬最為得用,當年楊孜敬和楊尚保都不看好楊安玄,楊安深是長子,他們自然交好楊安深。

自楊佺期逝後,楊安玄逐漸執掌楊家,楊尚保見風得快,通過前往曲阜替楊安玄求親,與其修復了關系,現任司州別駕,便連刺史魯宗之見了他也要客氣三分。

楊孜敬被楊安玄任為泰山、濟北、魯郡三郡太守,實權尤在別駕習闢疆之上,兗州若有大事,習別駕也會派人先與他相商。

可是楊孜敬心中清楚,在楊安玄的心中自己比不過楊思平,甚至不如楊尚保,至于子一輩便更不用說了。

大哥楊廣與楊安玄不睦,他的三個兒子楊綽是郡主簿、楊順是郡司馬、楊玠是縣令,估計將來最高的成就不過是太守之職。

而楊尚保之子楊育小時跟楊安玄親近,現任雍州府工曹,表面看不過是六品官職,但楊安玄看中六曹,有如朝廷六部,將來有一天楊安玄登基為帝,楊育便是尚書的高位。

自己的三個兒子楊景、楊珽、楊洪更是與楊安玄交情泛泛,以前還能說上幾句話,隨著楊安玄地位越高,上前逢迎的族人越多,想近前都難。m.

楊孜敬知道三個兒子皆非驚艷之才,妻子又生恐他們在戰場上有個閃失,皆讓他們從文,一旦自己老去,恐怕楊安玄對他們並無多少照應。

大家族中子弟眾多,可造之才不少,要想不被邊緣化,唯有讓家主放在心上、看在眼中。

楊孜敬今年四十八歲,自問在沙場征戰不了幾年,此次伐燕是他立功封爵的機會,若能像三哥那樣封為侯爵,子孫便能襲爵,無論將來如何變化也有立身之基。

楊安玄在心中暗嘆了一聲,說起來九叔比三叔更為勇猛善戰,易身而處楊孜敬為梁州刺史要比楊思平更讓他放心。

「九叔且坐,愚答應你。」楊安玄起身還禮,道︰「九叔春秋鼎盛,將來愚還要倚仗九叔平滅秦國,掃平北魏呢。」

楊孜敬心中一寬,笑道︰「借安玄的吉言,屆時九叔若還能拉得開弓,定為安玄沖鋒陷陣。」

高平太守魯軌等叔佷說完,迫不急待地問道︰「主公,不知何時起兵伐燕?」

眾人聚精會神地看向楊安玄,等待他的回答。楊安玄哈哈一笑,道︰「不急。朝廷兵馬尚未動身,先等朝廷兵馬與燕軍接戰後再說。」

眾人不解,王慧龍沉聲解釋道︰「主公說的不錯,燕國有數十萬兵馬,實力雄厚,我等若是冒然出擊,恐非其敵。等朝廷兵馬從南進攻,燕軍南下抵御,我等再從旁出擊,方收奇兵之效。」

這席話點出楊安玄的用心,眾人知王慧龍尚未滿二十,便有如此見識,無不驚嘆,楊孜敬、魯軌等人都生出結交之心。

楊安玄笑道︰「此次伐燕,慧龍立功,愚會替你奏明天子,為太原王氏彰名。」

王慧龍起身拜伏于地,泣道︰「多謝主公。太原王氏將銘記主公之恩。」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