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島西南。
在靠近大海的一片山嶺中,一座座的木制營寨把守著山谷間的交通要道。
這里就是東平州漢軍渡海而來建立的基地。
此時,漢軍行軍主將張統,正在和副將慕容仁,以及其他將領例行議事。
作為將來分封倭島的各位領主,渡海而來的這一段時間,讓他們都是極為開心。
先是本地的倭人不堪一擊,因為他們都是處于無官制、無軍制、無字的蒙昧狀態。
遇到行令協調的漢軍,簡直就是孩童抵抗壯漢。
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除了一些近海的倭人水性極佳,偶爾有泅水偷襲的個例,根本沒有其他的威脅。
今日眾將雲集,就是為了下一步的規劃。
「昨日,陛下派人傳來的了命令,要我們先守住這幾個銀礦,不要著急向東追擊倭人。」
張統滿臉得意的說道。
「所以,本帥已經決定,現在各部維持各自的防御,想辦法收攏下層的倭人。」
「對于倭人的上層酋領,依舊不允許收編。」
按照劉預定下的規矩。
張統他們在倭島上,可以收編下層的倭人男女為自己所用。
畢竟,開礦耕田的苦力,可以說是越多越好。
而上層的倭人首領等,卻一概不允許收編。
因為倭國人保持著濃厚的氏族奴隸制度,各個勢力首領對于部眾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劉預想要的是把倭島徹底變成中原的教化之地,可不是去給倭國上層貴族傳播福音的。
只有死了的倭人權貴,才是一個好人。
至于活下來的倭人,那就是要當牛做馬幾輩子了。
「將軍,如今這幾個銀礦,雖然說是產量很大,但是落到我們手里的份額,實在是太少了。」
張統的話音剛落,一名部將就說道。
此話一出,其他人也都是目光灼灼的盯著張統看。
張統一瞧,立刻就明白了這些人的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他把臉色一拉,鄭重的說道。
「咱們剛剛才在倭島這里站穩了半個腳跟,就能有如今的收獲,已經是皇恩浩蕩所賜。」
「要是沒有陛下給我們機會,說不定現在已經連樂浪郡都待不下去了。」
「有怎麼可能來到這海東大島上封疆裂土?」
眾人听到張統的話,立刻全都是有些慚愧的低下頭。
張統見狀,也沒有再繼續責難那個出言的部將。
「爾等只需要知道,這島上的封疆大權,就是用這些金礦銀山換來的。」
「若是咱們不能給陛下進貢金銀,只憑咱們的力量,將來怎麼可能在這里站穩腳跟。」
如今張統手下的士兵?雖然也算是準備充足,但是需要的補給還得從海運補充。
若是他們擅自減少金銀的上貢?那絕對會有斷絕補給的問題。
到了那個時候,失去了後援的張統他們?只怕就要慢慢淪落到倭人一樣的落後了。
很快?張統就是壓服了部將之中的那些貪婪的小心思。
他囑咐眾人,一定要保證好現有金銀礦的產出。
絕對不能讓倭人從中破壞。
「凡是入礦的倭人,全都是以軍法約束,一日三餐必須保證,任何人不得克扣。」
「但是也不許任何人隨意離開?凡是擅自逃離者,一概畏敵處置!」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張統他們已經知道。
要想收撫普通的倭人?其實算是很容易的。
只要保證一日兩餐的果月復?就能讓那些小個子倭人一臉感動的磕頭效忠。
那如果是一日三餐,絕對是能讓一個普通的倭人用性命效忠了。
畢竟?張統可是听說了?倭人中掌管一方的小領主,平日里的吃食就是粗糲的干飯。
誰要是在吃白飯的時候,又喝了一碗白米湯。
那就算是相當令人氣憤的奢侈行為了。
要想收服這樣一群窮酸?張統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等到眾將各自領命退下?張統正要再去按例巡視一番的時候。
門外的親兵忽然進來通報。
「將軍?咱們的斥候,捉到了一個倭人的使者,說要求見將軍。」
張統一听,眼皮都沒有抬一下,毫不在意的揮揮手。
「不是早說過了嘛,倭人的使者,一概不見,直接斬了吧。」
張統既然不想與倭人媾和,也就沒有了商談一切的必要了。
再加上,之前遇到的幾波倭人使者,都是天生一副夜郎自大的討人嫌嘴臉。
張統索性全把他們給 嚓了。
親兵听到命令,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離開。
「將軍,此人不是倭人,而是自稱是帶方郡人。」
「帶方郡人?」張統一陣疑惑。
作為曾經的郡守,張統知道,自從中原動亂之後,帶方郡和樂浪郡面臨的處境愈發凶險。
在當時,有不少的漢人都是紛紛逃離。
其中有人逃亡遼東,有人逃往高句麗。
甚至于,有人乘船逃往倭國的傳聞也是有的。
「是的,他自稱是帶方郡人,有要事求見。」
「他叫什麼?」
「小人听幾個跟隨的倭人,都加他阿知主,他說自己叫劉知。」
「劉知?」
張統對這個名字根本沒有什麼印象。
不過,能在倭人中混的一個某主的名號,也算是倭人中不小的一個首領了。
這樣的人來求見,說不定真的有什麼意外之喜。
「帶他過來吧。」張統沉聲說道。
很快,親兵就把那個劉阿知給帶了過來。
隨行的兩個倭人,都被擋在了轅門旁邊,只有劉阿知被帶了進來。
「故人劉知,見過君侯!」
身形瘦高的劉阿知,一見到張統,立刻就是一個大禮。
「故人?」
張統怎麼想,都沒有記得這個人是誰。
「小人籍貫冀州,當年為了躲避賈後黨羽訛詐,舉家逃亡了帶方郡,曾經有幸見過君侯一面!」劉阿知說道。
「如此說來,你還真是我們漢人了。」張統非常有威嚴的審視著他。
「是,是,絕對是啊。」劉阿知狠狠的點頭。
對于這一點,張統倒是毫不懷疑。
畢竟,這個劉阿知話語中的冀州口音,可是絕對騙不了人的。
「你既然是漢人,為何要在這里給倭人當走狗?」張統逼問道。
「小人愚蠢,當年只看到高句麗、百濟侵掠日深,不敢在帶方郡久留,又害怕遼東將來有災禍,這才率領族人造舟筏渡來。」
劉阿知也是一臉無奈的說道。
張統听罷,心中也是一陣感慨。
當年自己在樂浪、帶方兩郡最艱難的時候,也已經覺得局面無法收拾,想要率領族人逃離了。
只不過,張統沒有想什麼避難海東倭國,而是想要去遼東投奔慕容鮮卑。
這麼看來,張統和劉阿知還算是有些緣分。
「好了,本帥體諒你,不再追究此事了。」
張統非常大度的說道。
「你今日前來,看來是要重歸王化嘍?」張統繼續問道。
「君侯說的沒錯,小人正是如此想的。」劉阿知恭恭敬敬的說道。
「嗯,好吧,那你帶著你的族人來吧,本帥會給你一個屬吏的職務,替我牧治收編的倭人。」張統說道。
這個條件,已經算是張統格外的大方了。
要知道,漢軍根本不收編倭人的權貴。
張統能給劉阿知一個屬吏,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
不過,劉阿知卻根本沒有痛快的答應。
「君侯,小人有一事,不敢隱瞞,想請君侯听後,準小人戴罪立功。」劉阿知滿頭冒汗的說道。
「戴罪立功?你還有什麼事兒沒有說?」張統臉色一垮。
這個投靠倭人的劉阿知剛才竟然沒有全說出來,實在有些惱人。
「君侯,小人當初率領族人來倭國的時候,知道倭人最重出身,為了謀一時之利,便扯了一個謊話。」
「什麼謊話?」
「小人跟倭王贊他們說,我乃是魏晉山陽公之後,是漢室之後……」
「山陽公?獻帝?」
張統聞言,頓時就是一陣無語。
第一代山陽公,也就是那個禪位的漢獻帝。
「小人說,自己是山陽公曾孫,看到中原戰亂,率領族人逃奔而來,本就想著不至于淪落為倭人的奴婢,有一席之地。」
劉阿知臉色有些尷尬的繼續說道。
「卻沒有想到,那些倭人,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只听到是大漢皇室之後,就高興的不得了,立刻就封了我一個阿知主的名頭。」
「整個倭人上下,幾乎都是知道此事了。」
作為禪讓的皇帝,漢獻帝劉協的名頭算是夠響亮的了。
「冒充之事,是那些倭人愚蠢,本帥倒是可以幫你作保免罪的。」
張統想著,那些倭人實在是愚蠢的可以。
山陽公的後人,可都是被魏晉兩朝嚴加看管的,怎麼可能冒出一個曾孫率領浩浩蕩蕩的族人渡海逃難?
真正的漢獻帝的後裔,早就在匈奴漢國肆虐中原的時候死絕了。
一直到匈奴羯胡人殺到門上,漢獻帝的這些後裔都沒有得到逃跑得機會。
「不過,你打算怎麼戴罪立功?」張統問道。
「小人謝過君侯!」劉阿知大喜。
「君侯可知道,倭人在此地的金銀礦,已經挖采了數十年了嗎?」
「知道。」張統點點頭。
「倭人對外少有商貿,這幾十年積攢的金銀,君侯可知道去了哪里?」
張統一听此話,雙眼頓時瞪得如同銅鈴!
「幾十年積攢的金銀?」
小嬰兒真是熬人,,終于出院回家了,恢復恢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