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七八五十六……」
一陣陣的孩童誦讀聲,從鄴城皇宮旁邊的一處大院中傳了出來。
傳出背誦聲的房間非常的大,足足可以容納上百名蒙學的孩童。
劉預在幾個近臣的陪同下,正在視察這一所鄴城公學。
這個「公學」,可是正經八百的公學。
因為里面的學生,許多人都是一些王孫公子的孩童。
一個公侯的子弟,在這個公學里並不算是什麼稀奇玩意。
因為當朝的皇太子劉祗,也就在這個公學里啟蒙呢。
劉預笑呵呵的望著在前方學堂前面背誦乘法表的兒子,心中充滿了得意。
他自己小學時候噩夢一般的九九乘法表,從此以後,就將會成為全天下孩童的噩夢了。
此等惡趣味,不是親身體驗,是不足以明白其中的奧妙的。
剛剛到蒙學年紀的皇太子劉祗,此時眉頭緊皺,眼神一個勁兒的往斜上方瞅著。
很顯然,並不理解數學的他,背誦這個乘法表是何等的苦難。
終于,當劉祗背誦完了九九八十一之後。
整個學堂中的所有人,都是大大松了一口氣。
劉預也是微笑的點點頭。
這時候,旁邊的一副師者模樣的官員向劉預說道。
「陛下,太子殿下聰慧絕倫,此等年紀,已經是遠超同齡人,將來必定是社稷之福啊。」
這是一句恭維之語,但是劉預听到心里還是比較高興的。
「朕覺得,還是崔公施教得當,有了良師,才會有好學生啊。」劉預說道。
「陛下謬贊了,此學宮的一切,都是陛下親自安排的,臣不過是按部就班罷了。」
身為公學少卿的崔,出身清河崔氏。
他被劉預選中出任這個新式學校的校長,正是因為身上的優點足夠多,才得到提拔的。
其中最突出的兩個優點,一個就是肯拍馬屁,無條件遵從劉預的旨意,沒有那些尋常名教儒學的扭捏頑固。
不管是劉預安排教授什麼,崔總能率領屬下十足十的完成。
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崔的出身足夠的好。
清河崔氏,屬于學閥性質的高門士族。
在學問的地位上,清河崔氏的名頭一向響亮。
「這些乘除加減,還有天地理的口訣,你們也要多多舉一些新的?不能總是讓朕給你們出教材啊。」
劉預一邊說著,一邊在心中暗暗得意。
這所公學的學生?都是京城權貴或者高門大姓的子弟。
他們在這里學到劉預授意的知識,將來必定會衍生出一批新的精神追隨者。
這種精神上的滲透,可比講一講簡單的君臣道義強的多。
而且,這些孩童都是跟著皇太子劉祗一起學習長大。
等到將來皇太子劉祗有了理政的機會?這些公學的同窗絕對都是最優先獲得提拔的。
所以,這個稷下公學一開?整個鄴城內外前來求學的權貴子弟紛紛都是擊破了頭。
特別是皇太子劉祗所在的稚齡蒙學?最是熱門中的熱門。
別說是一般仿佛年紀的權貴子弟?就連一些十多歲的少年?都是被各自的父祖以需要重修新學的名義非要塞到稚齡蒙學中。
讓十幾歲的孩童與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同窗?雖然不怎麼和諧?但是也還說的過去。
畢竟?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是孩子嘛。
可是,到了最後?一些勛貴士族家中二三十歲的成年人,都吵著要重新蒙學的時候?劉預就是已經忍不了了。
劉預下令,把所有的求學者年齡上限卡到了十六歲?下限則是四歲,並且按照年齡的高低?分成了六個等級。
如此一來。
這稷下公學,總算是有了幾分劉預期許的後世學校的樣子。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圖傳授通達,劉預親自主持編修了書本和教案。
「陛下學究古今,臣等只要傳授學習就好了,哪有什麼本事敢在陛下後面拾遺補缺。」
崔小心翼翼的說道。
「朕可不是什麼聖人,怎麼可能真的什麼都會。」
劉預撇撇嘴,然後繼續說道。
「更何況,就算是聖人,也總會有遺漏的。」
「這些孩童,將來都是國家的柱石棟梁,就算是拾遺補缺是一二分,那也是有利的。」
廣個告,\\app\\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在劉預的一再要求下,崔終于表示,自己能力不夠,可能不一定完成,但是一定會想盡辦法,招攬天下飽學之士來稷下公學效命的。
有了崔的這句表態,劉預也基本算是滿意了。
與清河崔氏結交的健絕對不是一般人。
若是這些人統統都進入了自己知識體系中,那將來的傳播,可就比自己單純的政令傳達好多了。
「好了,這蒙學就看到這里吧。」
劉預又是听了一會兒孩童背誦後,就已經失去了興趣。
這些東西,都是強迫這些學齡前兒童學習的。
填鴨式的傳授知識,總是有些乏味的。
「朕記得,今日有騎射的課程?」
崔連忙說道,「陛下說的沒錯,今日有騎射,乃是少二學齡的學生。」
沒錯。
劉預設立的這個學校,可不是簡單的教授學問的。
還有騎馬射箭,舞刀弄槍,排兵布陣,操船弄帆等等。
其實,這就是一個半軍事化的少年軍校。
「好,朕就去看看!」
劉預立刻讓崔前方帶路。
眾人很快就是徑自來到了遠處的一處校場。
剛剛進入校場,劉預就看到了一群騎著矮馬的少年正在騎馬射箭。
這些孩童基本都是不超過十歲的樣子。
他們騎乘的馬匹,也都是一些特意挑選的矮小溫順的矮馬。
但是,饒是這樣。
這些小小的少年們,依舊是操練的有模有樣。
其中,一個年級越八九歲的瘦高少年,最是表現的優秀。
只見他騎在矮馬上,手持一張小弓。
乘著飛馳過程中的短暫平穩時機,嗖嗖的連射兩箭。
兩支羽箭而且也都是命中標靶。
按照這個年紀來說,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好!」
劉預也是忍不住稱贊。
「朕听說,當年匈奴人稱霸草原的時候,都是讓孩童三歲學著騎羊,七歲開始騎馬,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匈奴少年就已經是騎射高手了。」
「就因為這樣,區區一個人丁稀少的草原上,才有了三十萬控弦之士。」
劉預一邊說著,一邊用手一指。
「此等少年,我看絲毫不弱于當年的匈奴少年。」
「別說是有三十萬了,就算是有十萬此等身手的少年,等到十年以後,整個草原上誰還敢不尊王化?」
此話一出,崔為首的公學官吏們都是臉上大為高興。
獲得了皇帝的贊許,實在是令人激動。
這可不是簡單的贊許那個學生,而且也都是對于他們的肯定啊。
「那個少年,叫什麼名字。」劉預問道。
崔伸長了脖子望去,卻沒有記起來。
「陛下稍等,臣問一下。」
崔連忙向身旁的人詢問。
很快,崔就得到了答復。
他連忙回來稟報。
「陛下,臣知道了,那個少年乃是譙郡桓氏的子弟,叫做桓溫。」
劉預一听這個名字,立刻就是眼神一閃精光。
「叫什麼?」
「回陛下,他叫做桓溫。」崔說道。
「桓溫?」
劉預不禁有些納悶。
歷史上要遺臭萬年的桓溫,怎麼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了呢?
旁邊的崔,已經劉預不知道桓溫的來歷。
他立刻就是現學現賣,把剛剛打听到的信息說道。
「這譙郡桓氏,原本也是郡中望族,可惜因為當年曹爽被牽連,收了很大的影響,這才慢慢衰落了。」
「不過,這少年桓溫的父親桓彝,非常的有才干,之前追隨江東司馬睿,算是重振了幾分家門。」
劉預听到這里,眉頭一皺,立刻問道。
「既然是追隨司馬睿,怎麼跑到鄴城了?」
「回稟陛下,要是說起此事,那還得都怨劉隗和刁協了。」崔說道。
「難道是因為前年的變故?」
劉預記起來了,前年的時候,劉隗和刁協在江東鼓動司馬睿父子削弱王敦, 引發王敦率軍東進。
不僅僅是刁協死于亂兵,劉隗奔逃北朝,還有許多的官員名士都是被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是得,那桓彝就是受到了牽連,害怕受到王敦報復,這才北上來投的。」
「可惜啊,朕都不記得這個事情了。」劉預說道。
他要是早知道這樣,一定早一些見見搞笑性梟雄桓溫。
「來人!「
「去把那個桓溫叫過來,朕要見一見他。」
很快,一名侍從就是小跑了過去。
片刻功夫,一身戎裝的少年,就來到了劉預面前。
「龍亢草民桓溫,拜見陛下!」
「起來吧!」
劉預說道。
少年郎桓溫立刻謝過起身。
只見桓溫臉色鮮紅,很明顯因為受到皇帝召見而萬分激動。
「桓溫,可真是一個好名字啊。」
劉預意味深長的說道。
「謝陛下稱贊!這都是家父所起。」桓溫不卑不亢的說道。
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就能有這份沉穩,劉預立刻就是大為欣賞。
「朕看到你剛才騎射功夫了得,將來可是有什麼志向啊?」
桓溫一听,立刻就是臉色一沉,用不符合年齡的語調說道。
「桓溫希望,將來替陛下統領十萬兵馬,為一方鎮將,然後南平荊州王敦,東討江東司馬氏余黨!」
一听此話,劉預頓時大為吃驚。
要知道,司馬睿可是桓彝的舊主。
桓溫卻想著有朝一日,要去攻打素有知遇之恩的舊主,可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你為何有如此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