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交通靠人走馬跑的時代,當董平卸任回到鄴城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了。
已經許久不見的董平,給劉預的第一眼感覺就是太胖了。
「心寬體胖,我看你在徐州的日子實在是太好了。」
劉預如同老友一般開玩笑道。
「臣在徐州日日惦記政務,不敢懈怠,這才荒廢了武藝操練,變得有些痴肥了。」
董平毫不扭捏的說道。
劉預見狀,心中很是高興。
現在他身邊的人都已經變得非常的小心翼翼。
所有人都是仰望著自己,在自己面前萬分的小心,生怕一個小小的語氣,就惹怒了自己。
或者說,每個人都努力表現著自己,都是很難有令人輕松。
「哈哈,讓你回來鄴城,就是不想讓你再閑著了。」
劉預一邊說著,一邊命人給董平上座。
「陛下,臣听說,打算是要攻取淮南了?」
董平剛落座,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自從听聞這個消息後,董平其實心中一直是有些意見的。
他自覺本身不是什麼韓白衛霍的天生將才。
但是,去對付一下淮南的晉軍還是非常有把握的。
「是的,朕覺得,不能再這麼等下去了。」
劉預飲了一口溫好的酒,然後繼續說道。
「所以,朕要先取淮南,把水路要津合肥拿到手中,然後再攻取荊州,至少也要得到襄樊一帶。」
「這樣的話,將來不管什麼時候想要發兵攻打晉軍,都是我們自己說了算了。」
「淮南之戰,雖然是首戰,朕覺得還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董平見到劉預如此坦然,心中沒有那麼別扭了。
只听董平問道。
「陛下,攻打淮南的事情,臣也可以勝任啊,要不給我一軍,保證盡取江北之地。」
听到董平主動請纓,劉預倒是有些慚愧了。
董平如此言語,說明他的心中從來沒有考慮過什麼君臣猜忌的事情。
在董平的心目中,把他調離徐州,那肯定是劉預另有安排。
絕對不是什麼猜忌自己,或者是忌憚自己將來功勞過大。
就是單純的調任。
董平如此純忠,劉預自己所謂的為將來計較,倒顯得有些小氣了。
「哈哈,淮南之戰,頂多就是驅逐一些江東的土著豪強,不是什麼正經的大戰,哪用得著咱們這些老軍伍去費勁。」
「那可是殺雞用牛刀了,我早已經安排好了,淮南之戰?就用那些軍府兵中的新晉將校。」
「一來是給他們施展的機會?二來?也是讓江東眾人見識一下,我們的雄厚實力。」
劉預說罷,就把大致的安排給董平說了一遍。
董平听後,已經是明白了劉預的意圖。
「還是陛下考慮周全?現在各州的軍府兵?已經數年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了。」
「除了攻略巴蜀?還有夏州、雲州一帶的小打小鬧?足足有三年難以有功勞可獲取?許多人都已經心癢難耐了。」
董平說得這些情況,基本都是以徐州、青州、兗州一帶的軍府兵為例子。
這些州郡的軍府兵,雖然都擁有不錯的職田和官爵?但是與實現‘財務自由’的生活目標想比,大部分的州郡軍府兵都是差了一大截呢。
這種情況下?幾乎大部分的軍府兵依舊是人人想著作戰受賞的。
只有領著戰功的封賞,才能實現跨越式的進步。
否則?只靠耕耘那百十畝職田,依舊難以實現大提升。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出現在普通的軍府兵身上,在七等爵以上的將校軍官身上,依舊是有著如此焦慮的情緒。
所有人都希望有戰事。
他們所求的已經不是多出一百畝,或者是兩百畝的職田了。
這些將校們考慮的是把自己的軍功爵再往上升一升。
七級的‘公大夫’,就可以得到多一個子嗣世襲的特權。
再向上級別的九級五大夫,就可以實現一家十口人免除徭役錢的特權。
要是再往上升遷,那就是足以在一個小縣當一個頭臉人物了。
至于軍功爵頂級的列侯,則已經是所有軍府兵的終極夢想了。
「這種情況,朕早已經想到了,所以,這一次攻略淮南,才決定給他們機會。」
劉預笑著說道。
「攻取淮南,朕想要的就是按部就班,穩扎穩打,並不需要什麼驚險的勝利。」
「我想要的就是用滿滿的力量,碾壓過去,叫江東的眾人明白,只要我們不犯錯,他們注定就會要淪為敗者的。」
劉預的這一手心思,就是想要做到‘殺人誅心’。
他不僅要攻取淮南的土地,還要借此機會,打壓江東眾人的心理。
這就是明晃晃的告訴他們。
我劉預派遣的兵馬,都是一些年輕的新晉將校,沒有什麼常勝將軍,也沒有什麼沙場宿將。
有的只是一群令行禁止,對于軍功渴望至極的‘良家子’大軍。
「而且,朕也不怕中間有什麼小的挫折,只要能保證不犯大錯,江東的援軍,恐怕連合肥和壽春的城頭都望不到。」
劉預之所以如此有底氣,是因為僅僅是在徐州,就有將近七萬軍府兵之多。
再加上從青州、冀州、兗州補充的兵員,整個徐州的漢軍將會達到十五萬之多。
這可不是什麼虛張聲勢的吹牛數目,而是根據具體到每一個軍府兵的實打實數據。
「當年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其實也不過是十七八萬人,陛下集聚如此多的兵馬,不如也來個八十萬大軍南下。」
「先用八十萬大軍的名頭,去嚇唬一下江東的那些貉奴!」
董平一臉高興的說道。
「八十萬……」
這話听到劉預的耳朵里,卻總是覺得實在是膈應啊。
「算了吧,這八十萬的數字,我可是不喜歡。」
劉預把腦袋搖得亂晃。
開玩笑呢!
自古以來,這‘八十萬大軍’可不是什麼好的兆頭!
從曹孟德‘八十萬大軍’兵敗赤壁開始,又有了後來苻堅八十萬大軍風聲鶴唳的慘敗。
甚至于,時間進入了現代。
常凱申校長的‘八十萬大軍’,又一次大敗!
劉預可不想主動上頭,去湊這個霉頭了。
「那陛下打算用誰?」董平又問道。
這個問題,其實劉預還沒有做好最終的決定。
「還沒有做好決定,有幾個人都是不錯的,再等等看吧。」
劉預說道。
這倒不是劉預優柔寡斷,實在是現在家大業大了。
一定要考慮到完全,特別是如此重要的露臉機會。
董平見狀,便也不再追問了。
他轉而關心起來,自己回到鄴城後,將會被安排什麼樣的差事。
「朕想要在洛陽編練募軍,不同于半耕半兵的軍府兵,而是一支常備軍。」劉預說道。
「常備軍?」董平一听,立刻就是來了興趣。
「不錯,就是常備軍。」
劉預點點頭,改而正色的說道。
「洛陽的位置得天獨厚,將來勢必要重回都城的位置,必須有一支常備的兵力做準備。」
在劉預的設想中,將來鄴城的地位將會慢慢分給長安、洛陽兩地一些份額。
長安有著肥沃的關中平原,只要恢復了人口,再肅清內遷的氐羌各部,就能很快重回前漢的榮光。
而洛陽本身的基礎,則必空虛日久的長安更能快速恢復。
所以,劉預打算以東都洛陽為主。
「編練募兵的常備軍,那可是要耗費巨大啊!」董平有些擔憂的說道。
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董平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別管什麼兵精將猛,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得有充足的錢糧。
「哈哈,這個你倒是不用擔心!」
劉預絲毫不以為意。
他擺擺手,命令侍從呈上來一個沉重的托盤。
董平望著托盤一堆白花花的玩意兒,有些不明所以。
「你抓起來看看。」劉預笑著說。
董平伸出手掌,抓向了托盤上面的一片銀白色玩意兒。
嘩啦啦!
「這都是銀子?」
董平一入手,立刻就察覺到了。
「沒錯,就是銀子!」
「陛下,這是什麼意思?」董平說道。
「朕派的人,在倭島發現了三座銀礦,足足可用數百年的貯藏量,自然是要用來當錢幣嘍!」
「從此以後,朕在洛陽的募兵,就不再發放什麼職田了,而是全都改為發放這種銀幣!」
「等到將來,所有的軍府兵、百姓也都會通用這些銀幣了。」
「這一個銀幣從倭島運來,再以錢幣發出去,足足有五倍的利潤!」
「這簡直就是不花錢一樣啊。」董平驚訝的目瞪口呆。
他趕忙又是看向手中的錢幣。
「可是,百姓都是慣用了五銖銅錢,真的願意用這銀幣嗎?」
「而且,這銀幣如此高的利潤,肯定會有人切削偷盜銀兩啊。」
董平的話,倒是直戳了要害。
別說是貴重得金幣或者銀幣了,就連普通的銅錢,都是少不了貪婪者盜取上面的銅。
他們從每個錢融化再鑄造,然後就變得輕薄了。
盜取出來的銅,就是另外的錢財了。
「哈哈,你看看這上面錢幣花紋,豈能是那麼簡單的盜取的。」劉預笑著說道。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五胡之血時代更新,第592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