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大哥的解釋後,許令月不禁皺了皺眉,她不相信是吳氏害得二嫂流產。
即便吳氏再不喜歡她二嫂,但也還沒惡毒到害人的地步。
許洪福說道︰「小妹,既然你知道了,那大哥先送你回家吧。」
許令月表情嚴肅,一口拒絕道︰「不行,我要去看看。」
一听她要去,許洪福便有些不贊同的看著她,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大哥,你難道相信這件事與阿娘有關?」
「自然是不信的。」
最終,許洪福還是沒能拗過她,便答應的一同再去二弟家一趟。
去白家要經過兩條街,兩人大概走了十幾分鐘這才到。
剛到門口,便見一個中年男子拎著藥箱出來,許令月猜測這大概便是給二嫂看病的大夫。
那大夫前腳高出門,後腳便跟著一位書生樣的男子。
那大夫對著書生樣男子說︰「許老爺止步。」
書生樣男子客氣道︰「于大夫慢走。」
接著那大夫便離開了。
正當他要轉身回去時,便看到了小妹和大哥,語氣平淡的問道︰「你怎麼來了?」
對于他的態度,許令月並無意外。
小說里說過,這倆兄妹的關系就是比較平淡的,和其他幾個哥哥相比,許齊天算是關系最普通的那個。
許是因為他回家的次數不多吧,而許令月也從未去鎮上找過這個二哥,所以就算是關系再好,只怕也淡了。
許令月笑著回答道︰「二哥,我來找阿娘的。」
二哥皺了皺眉頭,沉吟片刻後,這才對她說了一句︰「進來吧。」
許齊天剛要轉身,這時好像又想起了什麼,便瞥了一眼兩人,淡淡的提醒道︰「記得月兌鞋。」
他這話讓大哥瞬間漲紅臉色,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便想起了剛剛的囧事,剛與阿爹來的時候,他便沒月兌鞋,剛走進去一步,便被二弟說了。
他這個當大哥的竟然被底下的弟弟教訓,也難怪他會不好意思。
許令月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鄉下人家是不講究的,誰進門還專門把鞋月兌了。
可白家白老先生是個秀才,平日里便講究了些,許齊天在白家住了這麼久,怕也已經習慣了,再說他也是個讀書人,讀書人喜歡講究倒也正常。
但許令月總覺得這個二哥對他們也太冷淡了些,似乎他們不是兄妹倒像是普普通通的關系。
進門後,許令月便月兌了鞋,二哥已經換上內室的鞋進去了。
他們兩人卻還愣在外面,只因二哥沒有給他們準備換的鞋。
大哥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踏進去了,見她還愣著,便開口提醒道︰「小妹,地上有些冰腳,你將就一下。」
無法,許令月也只能赤腳進去了。
這要是有腳氣還不得尷尬死。
地上冰冰涼涼的,走了幾步,就見二哥出來了,看著他們皺著眉頭有些不喜的說道︰「怎麼這麼慢?」
許洪福帶著一絲討好的意味,小心翼翼的朝他問道︰「二弟,小妹一個姑娘家,沾了涼氣不好,你看有沒有多余的鞋子……」
聞言,許齊天沒好氣的說道︰「沒有,多事。」說完還瞥了許令月一眼,目光中閃過一絲嫌棄。
許令月又如何沒察覺到他那抹明晃晃的嫌棄。
不知為何,這位二哥給她的感覺就好像高人一等似的。
就像那種發達了瞧不上窮親戚似的那種。
本來還以為他們只是關系比較冷淡罷了,可沒想到人家根本就是嫌棄他們。
她不知道是古代的書生都這樣呢,還是就她二哥是個獨特的例子。
有一點還是蠻意外的,大哥竟然會關心她。
許令月不想大哥為了自己受什麼委屈,便示意他別說了。
「大哥,我不需要。」
既如此,許洪福便也作罷。
可看著這個陌生的二弟,許洪福心里有些失望。
走進去到了堂內,便見吳氏的臉色有些憔悴,一旁的許老頭也是。
兩位兩人都有些不自在,許令月一眼望去,便發現兩人是光著腳的,許老頭右腳搭在左腳上,不斷的想用衣服遮蓋住。
許令月頓時對這個二哥失望透頂。
不給他們鞋換也就算了,可竟然連阿爹阿娘都是光著腳的,二哥可真是個「孝順」的兒子啊。
兩位老人年紀大了,若是寒氣入體,再得個感冒之類的,他良心過意的去嗎?
當看到許齊天過來了,吳氏便站起來,有些無力的解釋道︰「老二,真不關你娘的事。」
見狀,他根本不理會吳氏,徑直走向了里屋。
許老頭看見許令月竟然跟來了,便瞪了身後的老大一眼。
他是怎麼吩咐的,這老大算是一句話也沒听進去。
見吳氏還想跟去,許令月連忙過去拉住了她。
許令月不想讓兩位老人在這里受委屈,便皺著眉頭說道︰「阿娘,咱們回家。」
吳氏無助極了,看到她的乖寶後,就好像看到了什麼希望,拉著她的手解釋道︰「阿月,不是阿娘做的,你相信我。」
許令月連忙安慰道︰「阿娘,我相信你。」
這時,一旁的大哥也跟著勸道︰「阿爹,回去吧。」
下一刻,許洪福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臉色變的嚴肅起來。
二弟若是再攔住,他絕對不會再客氣。
許老頭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目光朝里屋瞥了一眼,隨後便有些失望的搖搖頭。
良久過後,他忽然變的滄桑,語氣沉重的回應著︰「走吧」
許老頭吩咐道︰「阿月,扶著你阿娘。」
聞言,許令月便點點頭,將手里的那些碎布遞給了大哥,便扶著吳氏出門了。
真沒想到平日里一向尖牙利嘴,只能她欺負別人別人不能欺負她的吳氏竟成了這番樣子,看著著實可憐。
這次,二哥倒沒出來攔著他們了,許是剛剛是在氣頭上現在緩過來了吧。
穿上鞋子出了白府後,他們便望城門口走去。
幾人商量了一下,便準備坐牛車回去。
這牛車大概一個多時辰一班,等他們到城門口時,恰好牛車剛好來了。
做牛車是按人頭給錢的,每人兩文。